天天看點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文/觀察者網 呂棟】

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作業系統大會2023上,openEuler委員會主席江大勇向觀察者網介紹,截至目前,歐拉累計裝機量超過610萬套。同時IDC在會上預測,2023年openEuler系在中國伺服器作業系統新增市場佔有率達36.8%,近兩倍于CentOS。這意味開源四年後,openEuler已成長為中國第一伺服器作業系統。

在openEuler委員會副主席劉文清看來,“使用者主動選擇openEuler這個技術路線,說明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既然大家有這個共識,生态就會形成主動彙聚、主動适配的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會上緻辭指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歐拉在上萬名開發者的參與和貢獻下,已經由一粒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承擔起建構大陸資訊領域“根技術”和數字經濟技術底數的重任。“歐拉系統已經在通信、金融、電力、交通、資訊化等領域規模化商用。展望未來,我們對歐拉的前景充滿信心。”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作業系統大會2023現場 圖源:觀察者網

“不僅僅是為了替代”

就像移動作業系統領域有安卓和iOS一樣,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也有Windows和CentOS等,甚至有的作業系統也是開源的,為什麼中國産業界還要攜手共建一個openEuler呢?

“openEuler不僅僅是替代者,更是一個符合技術趨勢和客戶需要的作業系統,”江大勇向觀察者網介紹指出,在伺服器領域,以往“軟煙囪”現象比較常見,一種晶片架構會對應一套作業系統,應用開發者要對每個“軟煙囪”進行适配,對最終使用者來說并不增值。而openEuler創造性提出一套代碼、架構支援多樣性算力和全場景,它的定位是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源作業系統。

從發展曆程來看,openEuler起源于華為自研的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2019年9月開源;2021年9月,華為宣布更新openEuler,從伺服器作業系統,更新為數字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支援IT、CT、OT等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2021年11月,華為攜社群全體夥伴,将openEuler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這标志着openEuler從華為主導演進到産業共建、社群自治。

“openEuler出現以後,研發人員、工程師在國内有一個可貢獻的地方。沒有共識之前,大家把一些創新放在自己家‘抽屜’裡,可能導緻重複勞動。現在有共識,大家可以把創新貢獻給openEuler社群,圍繞它可以做相應的人才培養。”openEuler委員會副主席劉文清表示。

觀察者網在作業系統大會2023上了解到,相比于早期更多服務于華為鲲鵬處理器,如今的openEuler已支援ARM、X86、RISC-V等全部主流通用計算架構。在人工智能時代,openEuler也率先支援英偉達、昇騰等主流AI處理器。通過異構資源統一管理和排程,openEuler可實作CPU和XPU的深度融合,打通通用算力和AI算力,有效提升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效率。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作業系統大會2023現場 圖源:觀察者網

在大會現場,開放源子開源基金會展示的資訊顯示,openEuler的貢獻主體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而OpenHarmony的貢獻主體是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定位上,二者一個是“數字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另一個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圈外人其實難以厘清二者具體差别。

江大勇向觀察者網解釋指出,曆史上裝置側晶片能力弱,隻能運作單個作業系統,現在随着晶片能力越來越強,一個裝置中可能有多種作業系統,既可能有歐拉,也可能有鴻蒙。面向使用者有互動的,用鴻蒙生态可能會更好,對确定性、可靠性要求較高的,用歐拉比較好。現在歐拉和鴻蒙實作了分布式套件能力,底層核心很大程度上是共用共享的,可以生态互通。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曆屆作業系統大會,openEuler都會公布最新的生态建設情況,今年也不列外。

根據大會上公布的資料,截至目前,歐拉累計裝機量超過610萬套。市場研究機構IDC在會上釋出的預測顯示,2023年openEuler系在中國伺服器作業系統新增市場佔有率達到36.8%,CentOS/紅帽的份額為20.7%,Windows的份額為19.3%,Ubuntu/Debian的份額為10.1%,其他Linux作業系統為13.1%。這意味着歐拉成為中國首個達成新增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基礎軟體。

但36.8%這個份額表現,對openEuler的意義遠不止提升排名那麼簡單。

江大勇對觀察者網解釋稱,開源界有一個“生态裂谷”的說法,當一個作業系統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9%時,就能形成自循環,如果沒有達到19%甚至出現斷崖式下滑,可能就失敗了。對openEuler來說,份額超過20%是關鍵點,超過35%就形成了自加速。“以前發展生态合作夥伴都是社群主動,現在使用者和夥伴開始主動找社群,跨越生态拐點的意義可能更大一點。”

他以金融行業舉例稱,2023年在中國金融行業伺服器作業系統市場,openEuler占據超過50%的份額,“包括開源版本、自用版本和商業版本,國内12家股份制大行都有覆寫。從金融業來看,從原來一般性業務,到現在核心業務都在使用,并且開始從少量适用發展到規模化使用。”

“在新增市場中,使用者主動選擇openEuler這個技術路線,說明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原來作業系統的根到底在哪裡,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支撐點。今天通過這個數字可以看出,2023年國内伺服器作業系統新增市場中,有36.8%的使用者選擇了Euler技術路線。既然大家有這個共識,生态就會形成主動彙聚、主動适配的效果。”openEuler委員會副主席劉文清說道。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作業系統大會2023現場 圖源:觀察者網

“成功的定義有且隻有一個”

盡管中國市場佔有率已取得顯著提升,但在多位專家看來,openEuler仍難言已經成功。

“我認為,openEuler成功的定義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國際化的成功。”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TOC(技術評審委員會)副主席熊偉表示,“國際化可以看到一些契機,過去一兩年發生了(CentOS)停服等一些事件。這不光影響國内也影響海外,海外也在尋找新的可選擇平台,已經有一些客戶在咨詢,甚至有一些客戶在做驗證,未來在海外還是非常有可能。”

江大勇也在采訪中對觀察者網坦言,“觀察曆史上所有成功的技術、生态體系都一定要做到全球化,如果隻是一個區域的話,是很難長期生存和發展下去的。歐拉從成立第一天開始,我們認為要做一個國際性、全球性的社群,隻有這樣才有生命力,才能長期發展下去。”

事實上,歐拉正緻力于打造國際化的開源協助平台。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會上緻辭時表示,openEuler社群已經對阿帕奇、SIF、OPENCV等覆寫多個領域的數十款主流開源軟體,實作原生支援;在軟體安全治理方面,openEuler社群聯合openCHIN、OPENDELX等國際組織,共同制訂開源軟體供應鍊安全标準,為解決開源社群治理和軟體安全問題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作業系統的根立住了”

作業系統大會2023現場 圖源:觀察者網

他還提到,今天openEuler社群規模已經彙聚了超過千家企業,包括英特爾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加入,已經擁有上萬名的開源貢獻者,特别興趣小組超過了百個。相信在世界開源者的共同努力下,openEuler很快将會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發者社群。

“作業系統發展了幾十年,其實也遇到一些基礎上需要改變、更新、創新的地方。我們需要做一個新生态,最開始叫第二選擇,慢慢做好以後希望能變成更好的選擇。我們還是堅持跟全球的生态體系是一體的,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不僅服務好中國這片土地,也能服務好全球,貢獻一些中國智慧。”江大勇表示。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業系統生态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高校是産業人才的搖籃。

觀察者網在此次大會上了解到,去年7月開放原子基金正式啟動“開放原子校源行”,通過資助開源社團、推廣開源課程、設定開源助學金等方式,面向全國高校培育開源人才。作為基金會的重要項目群,openEuler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深度合作,相關研究成果通過開源社群,快速完成實踐和驗證,開創了産教融合、産學實踐的新模式,為中國基礎軟體培育人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