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文鋒:再次參加區議會選舉,體驗大不相同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甘文鋒】

香港第七屆區議會選舉終于成功落下帷幕!

作為這次選舉的參與一分子,完成選舉後有種完成曆史任務的感覺。因為自香港國安法實行後,各個主要選舉——即選舉委員會選舉、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和區議會選舉——都舉行了一次,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選舉循環。各個重要的治港者崗位最終都由愛國者擔任,確定了愛國者治港的重要原則在香港終于初步落實,是以這次區議會選舉也可以說是一次對抗“黑暴”的收官之戰。

這次選舉對我而言也是充滿挑戰,因為選舉制度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都是全新的。

以直選為例,本來香港400多個小選區,如今合并成44個片區,每個片區采用雙議席單票制。如果參加直選的話,本來候選人隻需要專注在一個小區内宣傳,這次變成要跑10個小選區了。

這屆區議會選舉和過往不同的是,除了直接選舉的88席外,還有176席的地區委員會界别選舉,簡稱“間選”。就是在香港的18個地區都分别設有地區滅罪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簡稱“三委”,這些委員會的委員都是由政府委任的,由地區内的社群領袖、校長、屋苑法團主席、社群服務團體代表等人士組成。換言之,他們基本都是政府認同的愛國者,也是間選的選民。

這次選舉,我參加了間選,而在我身處的屯門區,三會的委員有161人。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起直選,選民不是少很多嗎?那不是會容易很多?而這次的經驗卻與這一猜測相反,在我看來,參加新選制的選舉,比起舊選制的區議會選舉還要辛苦。

甘文鋒:再次參加區議會選舉,體驗大不相同

當選後謝票(作者供圖)

要參加選舉,第一步當然是要獲得提名。

在舊制的選舉當中,我們需要取得所在小區的選民提名,一般會在街上開設街站,借此獲得路過的選民的支援。另外就是通過長期服務一個小區,與某些當區選民相熟,希望他們能提名我們。而在新的選制下,參加間選要分别在滅罪、防火及分區委員會取得各三個委員的提名才能參加選舉——這事真的不容易。

三會委員的住處分布在香港各地,而且涉及隐私問題,政府是不會向想參選人士公開他們的聯絡方法的。這意味着,要想找到他們并争取提名,需長期參與地區工作、出席不同的活動場合,在這些活動中認識他們并互相交換聯絡方式。

認識九位委員還不算是最困難的,不要忘記三會成員都是熟悉地區的社群領袖,他們有些在社群可能已服務了幾十年,甚至是現任或前任區議員,要争取他們的提名,比起争取一般選民的選票要困難得多。

一般選民可能會因看見你在社群努力工作而給予提名,而三會的委員更為嚴格,他們要求你對社群的不同問題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你去找校長要提名,總不可能對區内的教育問題不了解吧?找屋苑法團的主席,豈能不了解屋苑管理的困難之處?是以,要取得三會委員的提名,絕不容易。

在取得提名後,要向三會的委員拉票。

即使參與地區服務很長時間,要認識全部的三會委員也不容易,是以很多時候需通過某些委員的引薦認識其他委員。但要明白,每個委員都是社群領袖或行業翹楚,他們在介紹你給其他人認識前也會認真考慮是否幫忙,再加上其他能夠取得足夠提名的候選人也都在社群内有一定的地位及知名度,是以間選的每一票都得來不易。

可以肯定地說,雖然間選隻有百多位選民,但在和其他候選人争取選票的過程中所花的時間及心血,卻絕不比直選的少。

參與間選,還不是我這次選舉的全部活動。

我是前區議員,即使在上一屆選舉中落敗了,卻依然堅持在本地社群服務,和社群一起度過了疫情暴發以來艱難的四年,得到區内居民的廣泛支援。因為這次選舉的直選選區加大了不少,基本上所有候選人都不可能在整個選區工作過,是以我除了參加間選外,還要為友好黨派的直選候選人在自己所在的小區拉票。

這個呼籲自己支援者投給另一名候選人的行為,我們稱之為“過票”,顧名思義就是将本來屬于自己的選票過渡給其他人。

甘文鋒:再次參加區議會選舉,體驗大不相同

把葉太(葉劉淑儀)拉到自己的選區,幫友黨的候選人拉票

過票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沒有操作過的人可能會想:“叫自己的支援者投另一個人,用不同方法把這資訊告訴自己的支援者不就行了嗎?打電話、街站宣傳、寄宣傳品入屋等等都可以呀。”

要明白的是,每個選民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是支援者,不是傀儡。他們可以因為不同的原因投票給你,不等同于會投票給你支援的人。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會聽從我的建議的可能,但更多的是會留意我所支援的人再決定是否跟從我的推薦,也有部分因為我沒有參加直選,自行決定投給其他候選人,甚至亦有部分決定不投票。

是以,“過票”絕對是選舉工程的一種專業技術,除了要合作準備宣傳品、教育訓練自己的義工了解被推薦的人選、多與被推薦人在區内出現當面介紹其強項及優勢外,還有很多政策和細節,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就我個人體驗來看,做過票的工作量,堪比自己打了一場選戰。

參選和拉票後,迎來最重要的環節——參選日投票。

直選的投票時間從8:30持續到22:30,曆時14個小時;間選則是從8:30到14:30,共6個小時。

當天早上參加間選的候選人基本都在八點前就到間選票站門口準備。因為很多間選的候選人都要回到自己的社群做直選的拉票工作,是以在屯門區,我們十幾位間選的候選人就立了一個“君子協定”:大家到9:30就離開間選票站,隻留下義工繼續拉票。是以我自己在投下間選的一票後,很快就離開間選的票站了。

甘文鋒:再次參加區議會選舉,體驗大不相同

間選投票

早上到午飯的其餘時間,我回到自己工作的小區做過票的工作。下午可以說是投票率較低的一個時段,是以趁這個時段,我又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投下直選的一票。

為什麼有兩個不同的票站?因為這次區議會投票,直選的票站是安排在選民所登記的住址附近,而間選則在18個區各設一個票站給當區的三會選民投票,一般位于地區較中心的位置。是以所有三會成員若要投足兩票,需要分别到兩個不同的票站。

若回顧投票當日,最大的新聞肯定是出票系統伺服器出現故障,導緻投票在晚高峰時中止一個多小時。

當時全港的票站都封站了,我們在票站看着一個個選民笑容滿面地在飯後來投票,卻因為這一事故無奈折返。10個、20個、50個……單單我和義工目數一個票站就有近200個選民因系統問題而投不了票,如範圍擴大到全香港,多少人投票受影響可想而知。

有些人在2019年選舉失利後,在地區繼續工作四年,為的就是在這次選舉中重奪議席;也有很多選民是希望在上次黑暴不公平的選舉後,能夠參與完善地區治理的投票。

那時站在票站外的我們,都希望選民在票站重開後能回來投票,但有選舉經驗的我們都明白,大部分人在回家後都會換衣服準備休息,不太可能再回來了。即使後來選舉管理委員會把投票時間延長到午夜12點,不代表這些選民會回來投票。

這個失誤無疑是很嚴重的,是以特首也責令相關部門要在三個月内完成詳盡報告,向公衆交待當天失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確定類似問題不再出現。

最終投票完成,全港平均投票率為27.54%,共有約120萬名合資格選民參與投票。如果沒有出現伺服器的問題,投票率估計還能再提高1.5%-2%左右。

很多媒體尤其是外媒熱衷于拿這次的投票率說事。其實這個投票率還算是不錯的。我們在地區拉票時經常聽到很多市民提出,社會平靜了,所有候選人又都是愛國愛港者,就沒有特地出來投票的必要了。另外就是很多選民還不熟悉新選制,是以這次沒有參與投票。

與世界多地的地區選舉投票率相比,近三成的投票率其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當然,對香港區議會的研究還需要更長期的觀察,畢竟這是改制後的第一次選舉,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我認為投票率隻是研究的一個面向,現時香港的施政重點不應還停留在選舉層面,而應多關注治理問題。如何推動基層治理的優化、推動良政善治,應成為整個社會重點關注的議題。

新一屆區議會的委任名單已在12月12日公布,所有當選的區議員将在新年1月1日宣誓上任。如何做好地區行政的咨詢角色、協助政府推動地區的民生政策,以及如何和地區的三會及關愛隊合作為民謀福祉,這些都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研究及落實的重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甘文鋒:再次參加區議會選舉,體驗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