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布衣粗食

常常看到這樣的言論:“沒有必要結婚生子,不要讓子女來世上受苦。”

似乎,我們留給子女的,隻有痛苦的人生,還不如過好自己這一代,一了百了。

真的如此嗎?若是一個家庭,沒有了子孫,活着的人就會幸福嗎?

古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三生之計在于子。”

不管家庭狀況如何,生兒育女都是很有必要的,這是長遠之計。

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

老了,有人牽挂。

人在活蹦亂跳的時候,不會感受到晚年有多苦。

有的年輕夫妻,認為隻要有錢,啥都會有。根本不知道,人的精神一旦空虛了,手裡拿着大把的錢,也沒有幸福。

過年過節,隔壁家有子女問候,有兒媳女婿來上門,晚輩在鬧騰,你的家裡,隻有老兩口對坐,冷清得很。

要是老伴走了,你一個人孤零零地過日子,恐怕不像那麼回事吧。

在電視劇《北轍南轅》裡,白靜慧的丈夫過世了,子女都不在身邊,過年也沒有誰回家。因而,她覺得很不是滋味。

當她認識了呂大夫之後,兩個一起在家包餃子,說:“若是子女回來,一起吃餃子,多好......”精神馬上就好轉了一百倍。

作家三毛在孤苦的時候,感悟到:“我終于明白我的生命在愛我的人眼裡是多麼的重要......我的愛有多長,我的牽挂與不舍也就有多長。”

愛有很多種,牽挂是其中的一種,有時候很凄涼,有時候 很唯美。但總能填補精神的空白。

也許你的孩子長大後,去了遠方,還 不夠孝順,但是你的心總有地方安放。

過年過節也會有值得等待的東西。所有的辛苦,都不會浪費。

兒行千裡母擔憂。這樣的情愫,感受到了,晚年的人生,有太多的舍不得。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一位老人坐車出行,去了千裡之外,看到了子女,那也是别樣的風景線。

就是兒女請老人幫忙帶娃,老人辛苦一點,其實幸福感也是有的。若是一直沒有機會帶娃,内心反而煩躁,覺得自己比其他的老人,矮一截,不好意思說家庭情況了。

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2

中年,家有煙火。

很多人決定不生兒育女,是在中年時的決定。這時候,生活 很困難,要管老人,還有房貸車貸,或者工作也不順。

若是沒有兒女,自己想去任何地方,都行,也少了育兒的開銷。

對比那些有兒女的 家庭,就會發現,自己家少了煙火氣。

窮,不是不要子女的理由。

看看唐朝的杜甫,家庭窮困到吃喝都成問題,有一個兒子在饑餓中過世。一家人,沒有像樣的房子,長期接受朋友的照顧。

但是杜甫仍舊因為有兒女,對生活有很多的期待,也有困頓中的美好。

看到茅屋被風吹走了,他痛苦地說:“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平時在家待客,杜甫以兒子為驕傲,說:“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有一段時間,杜甫帶着一家人承包了官方的果園,自己也種地。日子很辛苦,但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寫下了“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這不僅僅是風景,還是向往家庭的詩和遠方。

還有詩人李商隐,寫了《驕兒詩》;蘇轼寫了《洗兒詩》。都把家有兒女,當成了快樂,而不是負擔。

現在,人們很忙碌,很累。但到傍晚時分,回到家裡,聽到孩子叫爸爸媽媽,頓時就輕松多了。所有的辛苦,都覺得有價值。

一家人吃飯,孩子們吵吵鬧鬧,忙壞了大人,有怨氣,也有福氣。

過于幹淨整齊,什麼東西都沒有人動一動,會讓你覺得 很冷清,有莫名的憂傷。

家,不僅僅要一縷炊煙,更要一方煙火氣,才蒸蒸日上。

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3

生命,追求完整。

生命是 不會完美的,但是可以完整。

按照流程走下去,生命就是順風順水的。

若是你年輕的時候,找不到對象,中年時沒有孩子,老年時沒有老伴,也沒有家,你自己都會覺得“太倒黴”了。

誰都希望自己是命好的人,若是連成家育兒都不願意,怎麼會命好?每天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算命好嗎?扪心自問就知道了。

蘇轼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還被貶海南。

此時,他和兒子蘇過在一起。雖然日子苦,但是苦中作樂,家書上寫道:“老人與過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憂。”

沉沉浮浮多次的曾國藩,任何時候都記得教育子女:“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或許我們沒有巨大的家業讓子女繼承,但是我們有一個完整的家,讓子女感受到活着的快樂。

生命的結構裡,一定是有子女的。若是少了,就缺了一塊,也會抱憾終身。

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4

見過這篇文章,對于為什麼生兒育女,你心裡應該有答案了。

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歌德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在我們生下子女的時候,更要注重培養子女。

在培養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成熟、成長,育兒本也是培育父母。幸福是以翻倍。

現在,我們不再盲求多子多福,但是子女總是要有的,不要等七老八十,才悔悟中年的決策。

人活着,就是一個過程,生老病死,生兒育女,孝順父母,賺錢花錢,日複一日。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