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冬,長安,皇城太極宮前
唐朝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是天下無敵的皇帝,他的忠臣傲骨仗義,士兵勇猛無比。
然而,一次意外之中,帝王跌倒在地,驚愕之餘無人出手相助,唯有一位将軍前去攙扶。後來,就連閻王也揭曉了這背後的深意。
在一次狩獵歸途上,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勇士們迎着凜冽的北風回到了長安。他們的戰馬噴蒸着熱氣,每個人的臉上都染着風霜。
然而,緊張的狩獵和長途的奔波并沒有減少太宗心中的愉悅,他心滿意足地準備邁入太極宮。
黃昏時分,宮人點起了燈火,将太宗的歸來映照得格外輝煌。在宮門前的廣場上,一不留神,太宗被一塊凸起的石闆絆了一下,身軀一個踉跄,竟摔落在地。
這一幕讓随行的大臣和護衛們全都驚呆了,他們中或有想要上前相助之心,但又害怕犯下不敬之罪,一時間竟無人動彈。
然而,就在這猶豫的一刻,一位身穿銀铠的将軍跨步出列,沒有絲毫遲疑地上前去扶起了太宗。
李世民平複心緒後,面帶疑惑地問:“有此多的人在場,為何隻有爾一人出手相助?”
那将軍單膝跪地,奏道:“陛下,賢君懷仁,臣等自當以死相守。”他的眼神坦蕩而堅定,倒在地的帝王并不是他看到的危險,而是其生命中值得去扶持的尊嚴。
太宗對他的忠心感到欣慰,卻仍舊困惑于那多數的遲疑和不動。他夜不能寐,思慮着這個不尋常的一刻。
于是在那夜,傳說中的閻王現身于太宗夢境中,面目莊嚴,并告訴他:“天子之威,生人能敬,亦能畏。
陛下之跌,使衆人心生顧忌,恐觸犯天條。但真正的忠臣如那将軍者,以君為心,有如家人,視君病痛如己身之痛,不問得失,不懼禍福。”
醒來之後,唐太宗明悟了很多道理。
他開始審視自己與大臣們的關系,并決定減少皇權的神秘感,和臣子們多些溝通,以求得更真摯的關系。他相信,隻有這樣,臣子們的忠心才不會被權力的枷鎖所束縛。
幾日之後,太宗在朝會上高聲宣布那位将軍的義舉,并親自給予獎賞,賜以寶劍和黃金,并晉升一級。
他告訴在場的每個官員:“忠良之臣,當扶持社稷于危難之間。爾等何不如此?”
宮内外對這位将軍的敬佩不斷升溫,他成了無數士兵和官員心目中的榜樣。
而李世民自此之後,對他的臣子們越加親切,俨然成了一個更為人性化的君王。在他的帶領下,大唐帝國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文化與繁榮,曆史将這段美談傳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