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文章伊始,大家先随我來看一張圖-----“2020中國綜合醫院手術量排行榜”,本排行榜是由醫學界智庫對全國綜合醫院2019年的手術量進行排序,選出100家手術量最多的醫院。

其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以35萬台手術量位居榜單榜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24.65萬台手術量緊随其後!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不少大醫院近年來手術量增長速度驚人,與醫院規模不斷擴張不無關系。

其實,看一看這些年在市中心黃金地段拔地而起的高樓,其中不乏醫院大樓,一個個特别豪華、特别霸氣,像個有錢的主兒。

大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張,就意味着要從增加的病源中獲得回報,新增的病源并不都是分級診療中規定的病種,相反,超過50%的基本上是常見病和多發病,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A、B型病例。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比之以前,現代醫療高度發達,醫院越來越多,醫院越來越大,醫院院校越來越多,學醫的越來越多,醫生越來越多……但是非常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還是覺得醫院床位不夠,有些醫院更是一床難求。反過來再看醫院醫生也是忙得累得不堪重負,網絡上經常曝光醫務人員手術完累得随便找個地方睡了。實際上,很多醫生都累成了病号,病号治病号,令人驚詫不已!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我們想想啊,醫學發展的意義又在哪裡?醫生天天工作最後作用在哪裡?如果我們這個方向不變,思路不改變,中國的醫院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後整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醫院。你去看看現在任何一個地方,藥店多不多?到處都是藥店。這醫院哪個醫院都在擴建。這不對呀朋友們!咱得坐下來好好地研究研究了,人為什麼會得病啊?得了病以後該怎麼想辦法去解決他呀?非得靠這個西方西學?沒有他咱活不了了?!醫生與其在下遊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遊築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花寶金教授因擅長治惡性良性腫瘤,患者趨之若鹜,一号難求。然而,花教授卻并不開心,他說:“我行醫幾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結果,病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治越多。作為一名醫生,一點成就感都沒有。”花教授是一位清醒的醫者,他看到了表面“繁榮”背後的隐憂。從醫生個人來說,病人越來越多,說明自己醫術高、口碑好,患者認可。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說,病人越來越多,則說明醫學發展走入誤區,重治療輕預防,醫生“隻治不防,越治越忙”。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古人雲:上醫治未病。意思是說,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擅長防病的人。遺憾的是,不少醫生錯誤地認為:誰的病人越多,誰的本事越大。近年來,很多醫院跑馬圈地,盲目擴張,有的醫院床位數甚至超過6000張,成為世界罕見的“巨無霸”。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還大量引進“高精尖”裝置。如此一來,大醫院形成“虹吸效應”,抽空了基層的優秀人才,導緻患者過度集中難以分流,醫院的擴張速度趕不上病人的增長速度。是以,大醫院醫生整天疲于奔命,都在忙着“治已病”,哪有精力“治未病”?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值得認真反思。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美國心髒協會曾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如今的醫生都聚集在一條泛濫成災的河流下遊,拿着大量經費研究打撈落水者的先進工具,同時苦練打撈落水者的本領。結果,事與願違,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撈上來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與日俱增,越撈越多。事實上,與其在下遊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遊築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

作為醫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而應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預防為主,是大陸的衛生工作方針。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這一方針淪為一句口号。專家預言,未來十幾年,慢性病在中國将呈“井噴式”爆發。如果“井噴”真的發生了,這将是中華民族的災難,中國人有可能成為新的“東亞病夫”。2010年,大陸慢性病衛生費用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為70%,而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過幹預避免的。是以,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噴式”發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興衰。公立醫院是大陸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最近,衛生部提出探索建立醫療服務聯合體,讓大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利益共同體,通過雙向轉診的方式,對居民進行無縫化的健康管理。同時,推動大醫院設立全科醫學科,鼓勵大醫院醫生做全科醫學帶頭人。

這就是“病越治越多”的現實窘狀,問題出在哪兒了呢?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

我們隻針對病治療,卻忽視了得病的人。我們應該既治人的病,更要治病的人!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我們首先看為什麼人會得這麼多病,不可不論,錯誤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肥胖這“五高”,都跟吃有關,吃得量多,吃得過精,吃深加工食物,貪吃美味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不吃粗糧,不吃新鮮蔬菜水果,不吃早餐等等,這樣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溫床。

再有,比如風濕腰腿痛。如今人們生活富足而安逸,特别重的體力勞動越來越少,為什麼這麼多腰腿痛呢?不可否認,人們太懶惰了,肌肉關節退化,這樣偶一活動多或者着風寒就容易勞損緻病,肩周炎就是如此,原來叫“50肩”,可是現在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就是運動過少引起。再有,人們不正确的坐姿導緻腰椎病,經常低頭玩手術得頸椎病等,都是錯誤生活方式導緻。現在為什麼痔瘡患者這麼多,就是久坐和吃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的緣故,如果這個毛病不改,做了手術切除你依然可能再複發!

所有這些病,如果不改善生活方式,隻是針對病治療,肯定還會複發,甚至加重。如果隻是治療高血壓,而不管住嘴,下一步心腦血管病就會随之而來,腦梗、心梗患者這麼多,就是這個道理。腰痛隻是治腰,而不鍛煉腰,病不可能治愈,即使手術後,你不保養,照着可能繼續腰痛腿痛。

是以,要想病得少,要想病不複發,在治病的同時,必須改善生活方式,這樣才是從水龍頭源頭上切斷緻病的根源。即:我們不能隻盯着人的病治,而應該同時治病的人。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所有的人眼光都如聚光燈一樣盯着病,卻忽視了病的人。為什麼不治病的人呢?一個是治病的人沒有效益,你苦口婆心說半天,沒有任何收益不說,患者也不一定認可你。另一個是人都貪圖享受,明知自己做得不對,卻不想改,比如抽煙者,酗酒者,誰不知道危害呢?

第二個原因是很多醫生治病缺乏整體觀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比如說風濕骨病類患者是“10人九胃”,就是因為患者疼痛就吃止痛藥導緻,現在我們國家治療風濕類疾病主要是用三線藥物:一線,非甾體類抗炎藥;二線,慢作用藥物;三線,糖皮質激素。衆所周知,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胃黏膜傷害很大,如果吃藥時不采取保護胃的措施,就把人治成了胃病。再比說吃激素,很多類風濕、紅斑狼瘡因吃激素導緻股骨頭壞死。如果在吃這些藥時,再口服中藥,就可以消減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但是很多醫生根本不管這些,越治病人身上的病越多。

尤其是現在西醫病越分越細,不同科室的醫生都會站在本專業立場上審視患者,大量的誤診誤治就産生了,病越治越複雜,越治越難治。比如肩膀疼痛,可能是肩周炎、頸椎病、冠心病、肝癌、肩袖損傷等,但骨科、心血管科、消化内科這三個科室都會有不同的結論。就有的患者本來是冠心病放射至左肩疼痛,結果到骨科按摩治療,最終患者心梗,失去了生命。

人民日報: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是以,現在醫生除了精通本專業外,其它專業也要熟知,要把人看成一個整體,不要把人分解,這一點非常關鍵。

第三,商品經濟引導下的醫療目的不再是讓人健康,而是追求效益。

無論是西醫的過度檢查過度醫療,還是中醫的大處方,都是現在的醫療弊病,也就是醫療本身病了,病得還不輕。如此的體制下,人們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效益,醫院給科室定任務,科室給醫生配置設定任務,在這樣的閉環下,醫生隻有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