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略新興産業公司數量較2020年前翻番 滬市民企借助資本市場加快建構科技創新生态

作者:證券時報

近年來,上交所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産業和國家科技創新領域,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支援力度,推動科技、産業、資本良性循環。

Wind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新上市的民營企業中,383家屬于戰略新興産業。截至今年11月底,滬市戰略新興産業民企約709家,較2020年前數量翻番。

整體來看,滬市民企已經形成了開放競争的創新生态,在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形成了一股有紮實技術積累和較強資金實力的引領者,科技創新持續開花結果。

建構具有競争優勢的創新生态

近年來,随着科創闆試點、全面注冊制等一系列關鍵制度創新落地,上交所支援和鼓勵優質的“硬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滬市也是以彙聚了半導體、光伏、機械裝備、大飛機、醫藥等戰略新興産業領軍企業。

據統計,2020年以來新上市的民營企業中,約383家屬于新興産業,合計首發募集資金約4800億元,占近年滬市首發融資額的38%,通過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有效地将金融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等重點領域。

“我們在發行稽核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注冊制為公司帶來的市場包容性和适應性。”作為全面注冊制下上海第一家主機闆IPO企業,華勤技術負責人表示,“注冊制強化了市場對企業的價值發現功能,能夠引導資金更好地促進國家重點産業發展,有利于有潛力的企業獲得更強的融資支援。”

科技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産特點,很難獲得與核心競争力相比對的資金支援。針對該類企業融資難問題,上交所不斷優化融資機制、豐富金融支援工具,建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韋爾股份上市後六年内,借助資本市場豐富的融資工具,直接融資金額約166億元,并且通過并購重組實作了業務規模的重大突破,從原有的模拟業務擴充到了圖像傳感器和顯示晶片業務,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資料,2022年度公司營收規模進入全球Fabless(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前十。

上交所還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近三年,約95家次戰略新興産業公司通過定增、配股、可轉債等募集資金約1125億元,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資金動能。

随着制度不斷創新、上市融資管道不斷暢通,滬市科技創新企業迅猛發展,打破市場對滬市尤其是滬市主機闆的固有認知,已經形成了一批市場認可度高、行業影響力大的科技創新性企業群體,存量結構不斷更新優化,“含科量”顯著提升。

截至今年11月底,滬市戰略新興産業民企約709家,較2020年前數量翻番,市值占比由11.89%提升至15.70%,增長近4個百分點,實作了資本和科創要素的有效對接。

聚力創新釋放産業新動能

以科技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品質發展的迫切要求。2020年以來,滬市民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力度,研發費用合計2350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超20%,其中研發費用超10億元的公司40家,較2019年數量實作翻倍。

從研發強度來看,2022年滬市民企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3.4%,較2019年增長0.5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裝置、汽車、機械裝置為2022年研發支出行業前五,分别為431億元、326億元、305億元、223億元、220億元。

作為滬市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長城汽車有一個不成文口号“過度研發”。該公司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這不是浪費,而是更加長遠得投入。”10年間,長城汽車技術人員由10905人提升至23850人,研發投入由16.91億元提升至121.81億元,專利公開量和授權量由344件和308件提升至6042件和4652件。目前,公司已連續7年實作銷量過百萬,智能化車型滲透率達到86.17%。

高強度研發投入結出豐碩創新成果,通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準,科技創新釋放強大發展動能。2022年,滬市民企研發支出的資本化金額為271億元,研發資本化率為9.59%,高于滬市整體約1.25個百分點。研發成果的轉化有力支撐傳統工藝革新,數字化智能化水準穩步推進。機械制造行業中,三一重工每年将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發,自主研制的一系列标志性産品引領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包括世界第一台全液壓平地機、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無泡瀝青砂漿車等。

海爾智家建構了“10+N”開放式創新體系,“10”代表十大研發中心,“N”代表N個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該公司通過“10+N”創新觸點,與全球資源協同融合,共同推動技術專利化、專利标準化、标準國際化。截至目前,海爾智家推出了200餘項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技術,全部創新成果均快速轉化至産業鍊。

滬市民企還前瞻性布局生命健康、基因技術等未來産業,建構先發優勢。“20年前國内化學制藥行業以仿制藥生産為主,面對跨國醫藥集團搶灘中國市場,公司必須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恒瑞醫藥表示,公司10年研發投入超300億元,在惡性良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布局,目前已有13款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1款自主研發的2類新藥及2款合作引進創新藥在國内獲批上市,另有80多個自主創新産品正在臨床開發,27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内外開展,形成了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

特别值得關注的是,科創闆作為“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在內建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産業鍊的示範效應和集聚效應愈發顯著。截至2023年9月末,科創闆共有303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35家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40家公司主營産品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産品,去重後合計占闆塊公司總數的6成。

科技創新推動民企高品質發展

滬市民企聚焦産業發展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強化投資拉動、創新驅動、産業帶動,新動能不斷積聚、新優勢加快塑造,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經營業績實作較快增長。與2019年相比,滬市通信、電力裝置、醫藥生物等行業2022年研發支出增幅達54%、123%、99%,淨利潤增長516%、339%、127%,實作了研發增長與業績創優的正向循環,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長城汽車2022年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比重高達62.53%,其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新車型的投入讓公司在競争激勵的情況下依然維持了20%以上的利潤增速。

大額研發投入也為相關公司帶來較好的市場表現。2022年研發投入金額超1億元且研發強度超5%的滬市民企,平均市盈率、市淨率分别達46倍、3.71倍,高于其他民企25倍、2.38倍的平均估值水準,研發創新實力已成為支撐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要素。

滬市已湧現了一批受到市場關注和認可的優質創新民企,實作頭部公司擴容。目前,市值1000億元和500億以上的滬市民企分别達到14家和39家,均較2019年底增長近八成,重研發、優增長、高價值三者之間已經形成穩定鞏固的連接配接,形成良好的正循環、正回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