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若昀新劇《鳴龍少年》熱播 導演丁黑:用現實和浪漫書寫聯考群像

作者:星星飛翔

一個是“非典型教師”,一個人送外号“桑怼怼”的心理老師,在鳴龍11班,五位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在兩位年輕老師的創新教育教學下,開啟了一場聯考逆襲之旅,書寫不被定義的人生。

近日,由丁黑執導,陳舒編劇,張若昀、黃堯主演的電視劇《鳴龍少年》,正在熱播。該劇以“聯考”作為叙事主線,以寫實的手法描繪聯考故事,呈現出師生關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長等多重看點,引發不少觀衆共鳴。

首導校園劇 共行熱血逐夢之路

曾執導過《大秦帝國之縱橫》《那年花開月正圓》《警察榮譽》等影視作品的丁黑,談起首次執導的校園劇時坦言:“這個題材能讓我産生興奮感。” 在他看來,《鳴龍少年》是一部“以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現實主義創作理論作為基本創作态度、創作理念的劇。劇中所有的人物建構,都是基于我們生活中對人的了解、對于常識的了解。”

“真實”是《鳴龍少年》劇組在各個環節力求做到的标準,“隻有故事、人物真實落地,才能讓觀衆共情共鳴”。為此,主創團隊曆時8個月的調研,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基于詳實的資料進行藝術加工,最終創作出劇中具有代表性的師生形象,描摹出聯考中的“現實與浪漫”,以展現當代青少年鮮活的成長曲線,以及不畏困難、勇敢追夢、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如在遴選角色時,丁黑及主創團隊對十餘名演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教育訓練,讓有可能性的演員更快更準确地了解人物,并最終從中選擇五位最适合的演員出演。同時,優秀演員的加盟也為劇情增色不少。

丁黑評價張若昀:“他的特點在于能夠深刻地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并且找到合适的外化形态。在處理這個角色的造型上他有自己的把握,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有不同的表現,這種多面性來源于他對人物内涵的一種全面的把握。是以他的表演不是簡單的技巧,而是在面對不同的關系時,人物性格的各個特點都能準确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以真實為本 多元群像勾繪青春

同時,劇中以對比和陪襯的方式進行人物的建構,也讓觀衆眼前一亮。丁黑以雷鳴(張若昀 飾)和桑夏(黃堯 飾)為例:“雷鳴一開始看起來有點痞,有點拽,甚至有點陰謀感的特質,吊兒郎當的。桑夏就是看似特别有能量而且特别陽光的,對學生充滿愛心的那種。兩個人的寫法一反一正,用互相對比的方式塑造角色,反向人物正着寫,正向人物反着寫,這種叙事和結合會讓人物特别有魅力。”

劇中對幾個學生的群像描寫,也引發了不少觀衆的共鳴。“以一個中學的五人班為背景講述他們一起考大學的故事,是有一些特殊性的,不是生活中的常态。但是正是這樣的假設性,才能寫出群像人物的多樣性和鮮活性。”在創作的過程中,丁黑沒有刻意加快進入主線的速度,而是用整整五集的鋪墊,塑造了七位主要人物,用現實感充分建構起觀衆和角色的情感連結,“一群後進生組團更新打怪,這樣的文本本身有很強的生命意義和象征性。但是每個人物又很真實具體,具備着充分的時代特征和當下性。”

除去展現現實主義的“真實”,《鳴龍少年》的另一個标簽是“新”——從獨特視角切入,以全新的創作方式講述聯考故事,呈現師生之間的互相激勵、彼此照亮的過程。丁黑直言:這種“新”是其創作的動力和目标。“我們不想寫一些老套的逆襲故事,隻是講述怎麼努力學習,怎麼跟自己的身體和意志的極限做鬥争,這樣的故事不夠生動。我們努力讓‘新’變成可視的,在影像語言上,在結構形式上,在故事鋪排上,所有的都在,每一集都有很多的新鮮構成,包括聲音的構成,音樂的構成,視覺的構成方式等。”

對話

封面新聞:這個關于逆襲的熱血故事如何吸引您創作的?

丁黑:這個戲當時吸引我的原因有幾個,第一,純校園劇我沒拍過,自己歲數也不小了,拍這樣的題材的機會也不多了;第二,我覺得它的劇作叙事形态特别有新意,和傳統的電視劇的叙事方式不太一樣,不是傳統叙事的線性關系。

《鳴龍少年》是多視角的人物建構的叙事方式,劇作構成有一點電影思維,更多地是運用了對比、聯想、隐喻等等。它叙事形式還包括每一集都有一個序,每一集的序又形式多樣,在每集一個主題和故事的核心的引導下設定的每一個序,有現實的,有回憶的,有非現實的,有想象的,等等,這都會讓我覺得很有挑戰。第三,劇中的人物比較有意思,當你以一種比較新穎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人物的時候,慢慢地、不經意地走進人物世界的時候,也走進了這個作品。

封面新聞:雷鳴不像正常認知中的老師的形象,如何讓他一步步有血肉有靈魂?

丁黑:我認為人物的建構都是基于我們對生活中的人和常識的了解,而人物的真實性和複雜性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劇中,我們通常是逐漸認識一個人,不可能一眼就看透。

雷鳴這個人物就是這樣的,他也經曆過人生的低谷,有一種不甘心的心态,不想讓自己的生命就此沉淪。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在糾結、沖突。當我們不斷地通過這個人物的故事和謎團來揭開他的内心,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正能量也在不斷地影響着他自己,最終讓他成就了自己、升華了自己。

封面新聞:前面五集一直在鋪墊,直到第六集才會進入考學主線,這樣的節奏安排是如何考量的?

丁黑:劇本就是這樣的一個建構,我在過程當中也會有一些遲疑,因為畢竟是一個學校組成一個五人班考大學的說法有一些特别性,生活中肯定也有但不是常态。

恰恰是寫群像人物必須有這樣的假定性,這個假定性用單支人物的曆史故事,去建構這種可行性,是一個特别大膽的嘗試。我一邊覺得特别有意思,一邊也覺得會有一定的風險性,不知道觀衆的接受度。當然,拍出來之後肯定希望能被更多人接受、認可,每一個觀衆看完後也都有自己的發言權。

封面新聞:希望通過劇中的師生相處傳達些什麼?

丁黑:我一直強調分數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是一個不斷經曆各種考驗的過程,是以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不斷完善。

好老師能夠用自己的經驗、愛心和熱情,讓學生或者其他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所感悟和領悟。大家都是有尊嚴的個體,老師也不是簡單的灌輸和教導,而是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來交流。

張若昀新劇《鳴龍少年》熱播 導演丁黑:用現實和浪漫書寫聯考群像

人物簡介

丁黑,導演,執導作品有《緻命邂逅》《玉觀音》《關中槍聲》《大秦帝國之縱橫》《遠山》《門·第》《大秦帝國之崛起》《那年花開月正圓》《親愛的自己》《警察榮譽》等。

文/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莫默蕾

編輯/崔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