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作者:極客聊故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親愛的媽媽和爸爸,你們今年已經65歲了。還記得媽媽頭發花白地在廚房忙碌,爸爸帶着我騎單車去釣魚的樣子嗎?我一直深深地愛着你們。然而最近幾個月,我不知道為什麼,開始漸漸地對你們的一些行為感到煩躁和厭惡。

今天是你們的生日,我起了個大早給你們準備禮物和早餐。媽媽忙裡忙外地收拾屋子,爸爸坐在沙發上看報紙。

“媽,生日快樂!這是我準備的禮物,希望你喜歡。”我笑着走過去擁抱媽媽。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發說:“我的好兒子!不用送我什麼禮物,你身體健康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小意思小意思,不吃白不吃。”爸爸嘻嘻哈哈地說。

我有點惱火,但又努力克制。

我們三個人圍坐在餐桌旁,我給爸媽講最近公司的事,計劃買新房子的事。但是他們好像興趣不大。 媽媽一會兒嘀咕餓了想吃面條,一會兒又念叨我怎麼長時間不回家看看他們。爸爸看起來有點心不在焉,時不時插幾句沒頭沒腦的話。

吃過飯,媽媽和我收拾碗筷。我習慣性地擰開水龍頭準備洗碗,結果水柱直接澆濕了我的衣服。原來是爸爸昨天忘了關龍頭導緻水管爆裂。

“哎呀爸爸,你怎麼老是這樣!我才回家住一天不到,你就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我很惱火。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這把老骨頭記性不好,你就别說我了!”爸爸不高興了。

媽媽在一旁勸:“好了好了,不要吵架。我們一家人團圓,這是最重要的。”

我強忍着火氣修好水管。心想着最近的種種不愉快,是不是我對父母的煩躁和厭惡越來越重了呢?我以前也深深 愛着他們,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

吃過晚飯,媽媽和我坐在客廳看電視。爸爸在院子那邊擺弄他的竹子盆栽。

“媽,你說我怎麼最近老覺得爸爸特别任性蠻不講理?以前不會這樣啊。”我疑惑地問。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媽媽笑着說:“你爸年紀大了,脾氣倔,有些事你就别跟他計較了。他其實挺舍不得你的,你也少回家,他心裡肯定不好受。”

我點點頭,又忍不住說:“那你呢媽?怎麼老說我不孝順不經常回來看你們?我工作也忙啊,賺錢不容易,也是想給你們更好的生活。”

媽媽歎了口氣:“我這老婆子,你也别放在心上。其實我挺為你驕傲的,隻是想兒子多回家看看,我錯了。”

我看着媽媽白發蒼蒼的頭,心裡柔軟了幾分。或許我真的該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而不是總抱怨他們給我添麻煩。

吃飯的時候,爸爸不小心打翻了油鹽醬醋擺在桌上的調料瓶。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爸爸不以為然地說:“有什麼大不了的,我自己收拾就是了。你小子脾氣還是那麼暴躁。”

“你說的輕巧!”爸爸生氣地打斷我,“當你這把老骨頭再經曆我的歲月你就知道了!老說教,你以為你多大了?”

我很不滿地反駁。兩個人越吵越激動,媽媽在中間說着“别吵了别吵了”,但都聽不進去。

這一吵就是幾個小時,我和爸爸互相攻擊責怪,把壓在心裡的那些怨言全都撂了出來,把媽媽氣得直掉眼淚。

醫院裡,醫生面色凝重地告知,爸爸突發腦溢血,已經送進了搶救室。我和媽媽險些癱坐在地上,淚水止不住地流。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心如刀割,愧疚和後悔充滿全身每個細胞。我抱着媽媽,語無倫次地安慰她。

過了兩個多小時,搶救室的門終于打開,醫生走了出來。

“強大的意志力啊,”他搖了搖頭,“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了。”

我和媽媽欣喜若狂,握着對方的手痛哭流涕。

父親躺在病床上,頭部包裹着厚厚的繃帶,臉色非常蒼白。我小心翼翼地握住他的手,淚水再次模糊了視線。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日夜守候在父親床前,告訴他我有多麼後悔,我不是故意和他吵架的。我請求他的原諒,希望他一定要保重身體,我們仍有許多美好時光尚未度過。

“老頭子醒醒,你兒子在這守了你好幾天了。”媽媽輕輕拍着父親。

我激動萬分,眼看父親緩緩睜開因為血管破裂而充血的雙眼。

從此之後,我每周都會固定回家看望父母。爸爸身體日漸好轉,我也不再抱怨他的種種小毛病。因為我意識到,這就是我的父母,正是因為他們脾氣倔強、舉止裸頹,我才感覺那麼親切,那麼有歸屬感。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兒子,過來幫我遛遛鳥兒!” 日複一日,我聽到爸爸的這句喊話。

“好呀!籠子拿我來拿吧,你走路當心些。”

我忙不疊地跑過去,攙扶着父親緩慢走向青翠欲滴的院子。一路上,我們聊着天,沒完沒了地說着話。晚霞在天邊鋪陳,映照着我們漸行漸遠的背影。

我内心充滿祥和與甯靜。因為我重新認識到,現在、此時此刻,就是我最珍貴的家。

“你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們都傻了眼。”一天,媽媽突然開口講起我從未謀面的奶奶。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那時你爸爸正準備出國深造,大好前程在前頭,結果家裡出了這檔子事。你奶奶走得那麼突然,整個家都亂了手腳。”

“你爸一咬牙,決定放棄出國,回家照顧你奶奶的糊裡糊塗的老伴。我心想,這小夥子真不簡單啊,反正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媽媽的目光投向遠方,似乎想追溯到多年以前。

我看着父親,心中升起敬佩和感動。他那雙布滿皺紋的手,曾經毅然決然地抓住命運的舵柄;他那已經不太靈光的眼睛,曾凝視着比海洋還寬廣的天空與未來。

爸爸沒有最終環遊世界,但他沒有,因為他選擇了回家。這才是我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兒子,過兩天是清明,我們去掃墓吧。”又是一個周末,爸爸提議道。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好啊,我開車送你們去。”我欣然答應。

在墓地,我看着父母合力打掃祖輩的墳墓。他們在忙碌之餘,一起低聲細語,時不時發出懵懂無知的笑聲。陽光溫暖,微風輕柔,樹影婆娑。這竟是一派凡塵中最美好的畫面。

我突然發現,原來他們也曾年少輕狂,不知老去為何物。他們也有過雲淡風輕的心情,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熱忱和憧憬。歲月流轉,青春老去,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暮年。而我也終将會變老,變得和他們一樣脾氣乖僻,舉止裸頹。

這一刻,我的心中僅餘溫柔。

離家的日子,我反複對父母說 “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我很快就回來看你們”。 他們會溫溫和和地點點頭,目送我上路。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知道我會回來的,因為那裡有我最寶貴的根和魂。它讓我感覺安全,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盡管它并不完美,但正是它的不完美,構成了我完整的家。 當我告訴朋友我每周末回家的決定時,大多數人都表示不解。

“算了吧,父母那個年紀,脾氣難定啊,周末不出去玩兒麼?”“我還是喜歡住酒店,回老家住不舒服。”

我笑而不語。他們不會了解的,那種感覺,就像一葉扁舟終于找到可以靠岸的港灣。

“哇,空氣真好!綠油油一片,夏天這裡該涼快舒服!” 小李贊歎道。

“這麼恐怖?”小李瞪大眼睛。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不過我小時候就習慣了。”我想了想,“習慣成自然,反而睡得很香很甜。”

這就是家的感覺吧。吵雜不堪,卻有說不出的安心。

“城裡娃娃就是嬌氣!”媽媽笑着數落小李,“我們家小胖,從小睡相可好了,跟自家豬崽子一個樣!”

我趕緊阻止媽媽繼續抖露我的糗事兒,一家人開懷大笑。這種沒有保留的歡樂,是我在繁華都市裡怎麼也找不到的。

父母年事已高,我盡量每周都回家看望。聊些家常,做些家務,買點補品回去。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一次,我興沖沖地跟他們分享公司升職加薪的喜訊。我以為父母會很高興為我驕傲。但是他們的反應卻很平靜。

“加了薪水就更好養活自己咯。”媽媽點點頭。

“升職要努力啊,咱們兒子就是太不紮實了。”爸爸說。

我有些失落。但是過後我明白,在他們眼中,我永遠是需要照顧的孩子。而事業家庭在老一輩人心目中,重要性遠低于健康平安。這是兩代人的代溝,需要我從中調和。

父母漸漸老去,我時常唠叨他們少辛苦自己,有什麼需要盡管提,不要藏着掖着偷偷忍着。他們總是擺擺手,說兒女身體好最要緊,别把我們當老脾氣。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心中激蕩,想要與時光賽跑,多陪伴父母一天是一天。我害怕他們離我而去。因為他們就是我的家,我不想象沒有家的感覺。 離父母的那一天還是無情地來了。

那是盛夏,我正忙于工作,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聲音驚慌而顫抖。她說爸爸突發急症,已經送進了醫院搶救。

我 丢掉手頭的一切,打開導航直奔回家的路。一路上,我都在祈禱,也在自責。為什麼我不在爸爸身邊,沒有及時發送他,沒能陪他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匆匆趕到醫院時,我看到媽媽坐在長椅上痛哭,旁邊站着一個面無表情的醫生。

“抱歉,我們盡力了。”醫生緩緩道出這句話。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覺得天旋地轉,仿佛整個世界都崩塌了。我不敢相信,我的父親,我最親近的長輩,就這樣離我而去。

“他走得很安詳。”醫生似乎在勸導,“沒有太多痛苦。”

可是我知道,他經曆過巨大的痛苦。因為我不在他身邊!這是我此生最深的遺憾。

“你們老兩口兒感情最好了。”一個老大爺說。

“如今人沒了,你和你娘就是一家人咯。”一個老奶奶勸慰我。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

我攬着媽媽瘦弱的肩膀,淚如雨下。我們都失去了最重要的家人。

之後,我決定留在家鄉陪伴媽媽。她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淚,但心裡的創傷遠未愈合。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媽媽站在院子裡,默默地看着青青的草地和父親的竹林。

“媽,别傷心了。”我走過去抱住她。

“我在想你爸爸。”媽媽語氣平靜,“他一定很想念這些東西,這些我們共同打理了幾十年的地方。”

“他現在已經到很安好的地方了。”我安慰道,“他不會有病痛和煩惱,會永遠開心快樂的。”

“是啊,他走得其所。”媽媽終于流下眼淚,“可是留下的我,好孤單啊。”

我更用力地抱緊媽媽,眼淚也止不住了。我知道我必須這裡陪着她。因為對我和媽媽來說,這間小院子裡的一草一木,都印有父親生前的身影。它就是我們唯一的家。

當父母進入65歲之後,我漸漸開始厭惡他們,這不是因為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