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作者:毒舌财經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股市總市值創曆史新高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國家,他們股市也是一片欣欣向榮,過去10年時間,印度股市已經有了明顯的增長。

而同樣作為亞洲國家的中國,經濟明顯比印度更強,市場活力也比印度更好,然而我們的股市卻一言難盡,3000點好像一個魔咒一樣,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而A股之是以遲遲沒有上漲,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一個原因是有不少上市公司都存在造假,而且有些證券公司明知道造假違規的情況下,還配合上市公司造假,但他們所承受的處罰卻不痛不癢。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近日ST慧辰因為财務造假被處罰的事情再次讓大家對證券公司協助上市公司造假的做法引起了很大的憤怒。

前幾天ST慧辰釋出公告,他們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通知書》内容,經查明,慧辰從2018年到2022年期間一直存在财務報告虛假記載的情況,而且虛假記載的利潤非常誇張。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其中2020年虛增利潤6096.16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60.69%;2021年虛減利潤1721.19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36.45%;2022年虛減利潤10496.2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49.84%。

這家企業可謂是把好處都占盡,他們是在2020年上市的,在上市之前他們盡可能虛增利潤,進而提高估值;而上市之後為了減少分紅,盡可能的減少利潤,這完全是把股市當做提款機了。

最關鍵的是,慧辰在上市招股書當中也出現造假,連續這麼明顯的造假,難道保薦機構以及财務審計機構都沒有發現問題嗎?

要說沒有發現問題,我覺得沒有人會相信,隻是在利益面前,有些人完全把法律、規則放在一邊,然後“選擇性疏漏”。

比如慧辰的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在上市之前慧辰已經存在财務造假行為,難道中信證券在保薦的過程當中沒有發現問題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回答,但慧辰在上市之前造假是不争的事實,這已經是經過監管部門調查得出的結論。

而中信證券在保薦承諾當中明确提到:中信證券已對招股說明書進行了核查确認,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對其真實性,準确性和完整性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這麼大一個證券機構沒有發現問題,我覺得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證券公司能力太弱,連基本的财務造假都看不出;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已經發現了問題,但為了幫助上市公司上市賺取豐厚的保薦費,他們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對于這些保薦機構來說,一旦企業成功上市,他們獲得的收入是非常高昂的,比如當初慧辰股份發行費用達到7483萬元,其中中信證券獲得承銷及保薦費用就達到5381.86萬元。

相比這種高昂的收入,證券機構因為涉嫌協助上市公司造假承擔的成本卻比較低。

至于這次中信證券會被處于什麼樣的懲罰,承擔多少賠償損失我們不知道,但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考,那就是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财務造假事件當中所受到的影響。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2018年證監會釋出了一則“立案調查”公告,根據證監會調查,康美藥業在2016年到2018年财務報告中,總計虛增貨币資金高達887.1億元,重新整理A股上市公司财務造假記錄。

如此龐大的造假,難道僅僅是康美一家的事情嗎?推薦機構,審計機構,會計機構到底有沒有責任?

針對這個事情,很多網友都把矛頭指向了康美藥業的保薦機構,也就是廣發證券,康美藥業在2001年上市的時候,其薦商是廣發證券,而且從2001年到2019年廣發證券一直是康美藥業的“親密合作夥伴”,從2006年到2019年,康美藥業通過廣發證券利用定向增發、公司債、企業可轉債等方式累計融資252.55億元。

在這個過程當中,廣發證券到底有沒有認真稽核,到底有沒有發現康美存在的問題我們不知道,但有意思的是,早在2014年的時候,有一位康美藥業投資人直接向證監會實名舉報康美藥業管理層的違法違規行為,對這個舉報,不知道廣發證券是否引起重視。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但廣發證券絕對不是無辜的,在康美造假事件當中,廣發證券至少是“疏漏”了,是以最終他們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

2020年7月10日,廣發證券因為康美财務造假事件被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檔案12個月,另外一些管理人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但這個處罰明顯有點不痛不癢,處罰到期之後廣發證券一切業務正常開展,甚至再次被曝出參與上市公司财務造假之後,評級還能夠獲得提升。

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廣發證券釋出公告,他們收到了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根據公告顯示,廣發證券涉嫌在為尚美生态景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提供保薦服務過程當中未勤勉盡責,出具含有虛假記載的檔案,最終被責令整改,并處罰1021.698萬元;另外兩位保薦代表人分别被警告并處以25萬元罰款。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但頗具諷刺的是,在廣發證券連續陷入上述公司造假風波當中,他們的評級卻不斷提升。

12月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2023年證券公司債券業務執行品質評估結果,其中廣發證券直接從C類連升兩級至A類,這說明陷入造假風波當中的廣發證券絲毫沒有影響正常的發展。

一巴掌拍不響,協助上市公司作假,為何沒有證券機構被罰到破産?

看到這,很多網友都驚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在一些成熟的資本市場,如果因為保薦機構不盡責,出具虛假報告早就可能被罰到破産了。

比如在2001年發生的安然事件當中,為安然提供審計的安達信被罰款50萬美元,并禁止在5年内從事業務,結果導緻直接破産,安達信也從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當中消失。

而為安然上市提供保薦的三大投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美洲銀行同樣因為涉嫌财務欺詐被處罰,他們分别向受害者支付了20億美元,20億美元和6,900萬美元的賠償罰款。

重罰之下,這些保薦機構會、計事務所明顯變得老實了很多,他們不敢輕易參與到上市公司的财務造假當中,而是兢兢業業做出客觀公平的報告,在這種環境之下,他們的股市也迎來了長時間的繁榮。

反觀我們現在的股市,一些保薦機構、會計事務所,審計機構或明或暗的幫助一些上市公司造假,或者選擇性“疏漏”,但最終的處罰卻不痛不癢,是以才讓他們有恃無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