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A股,一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信号

關于A股,一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信号

作者 | 邊疆塞外

目前,A股市場氛圍很是悲觀,頗有2018年底至暗時刻的味道。

滬深300指數在周内再刷年内新低,現價已經回到2019年2月,較曆史最高峰回撤超過40%。上證50指數更是逼近了2018年底的2249點,較曆史最高峰回撤43%。

關于A股,一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信号

金融市場有一個很樸素直白的道理:跌多了就漲,漲多了就跌。估值均線回歸是一定會發生的,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在我看來,盡管接下來市場完全有可能因為悲觀情緒延續導緻繼續下跌,但拉長時間看,現在這個位置下注的勝率和賠率其實是很不錯的了。

市場出現較大反彈甚至反轉,需要一些契機。之前市場期待美債和美元回落給市場注入向上驅動力,但短期之内事與願違。近期以來,市場又期待着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帶來一些新的交易信号與線索。

01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

對于今年經濟形勢判斷總結為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内部困難,着力擴大内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經濟回升向好。7月份的判斷也是總體回升向好,但強調了經濟運作面臨新的困難挑戰。

2024年政策總基調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先立後破”這個提法引發廣泛讨論與關注。一些機構認為,先立後破,而不是未立先破,主要指的是房地産,要先救起來再談别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立起來以後,後面對經濟增長就沒那麼重要了。

不過,“先立後破”不是第一次在重要的會議被提及。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曾表達過,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

财政政策方面,提法是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7月份的提法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去年12月的提法是積極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财政加力提效表态上,加了一個“适度”。可見明年财政政策會比較積極,但也不會過分放大其财政赤字率。

今年11月,國家發行國債1萬億元,預計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這一舉措其實擡升了市場對于2024年财政赤字率的預期。有一些機構認為2024年财政赤字率可能去到4%的高度。

關于A股,一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信号

但從這次會議的表态看,積極的财政政策主調不變,2024年赤字率或突破3%,但達到4%機率應該是極小的。

貨币政策方面,提法是穩健的貨币政策要靈活适度,精準有效。7月份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币政策,去年12月為穩健的貨币政策要精準有力。

可見貨币政策整體應該是延續目前偏寬松狀态,想要“大水漫灌”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産業政策方面,提法是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這跟此前的定調大同小異。

擴大内需方面,提法是要着力擴大國内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此番表态還是比較新的。消費和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兩大馬車,都是需求,但消費是終端需求。但問題是現在内需不足,消費力不足。

要讓消費好,除了擴大就業提升工資收入水準外,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推動資本市場往上走,增加居民财産性收入。今年,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都比較萎靡,居民的财産性收入受到普遍影響,對于消費拉動經濟複蘇是很不利的。

雖然此次會議沒有活躍資本市場這類明确提法,但消費與投資互相促進良性循環的提法,頗又有暗含支援資本市場信号的意味。

防風險方面,提法是要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關鍵詞是持續有效。

目前風險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市場上。自從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一攬子化債方案”後,各地積極通過财政化債和金融化債等方式進行推動,目前已經有一些進展。房地産市場,前期政策在銷售端、融資端等給予了足夠力度的支援,不過現實成交銷售還是比較萎靡。

持續有效,意味着化解風險的支援力度不會少。這對穩經濟和市場預期方面是很重要的。

總體來看,本次政治局會議傳達的信号相對中性,沒有太多超市場預期的地方。

是以,我們看到政治局會議内容全文披露後,股票期貨市場、匯率市場的反應都較為平淡。

另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後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看有沒有一些新的表态與提法。這可能對目前金融市場以及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均會有重要影響。

02

10月底以來,外圍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重磅利好并沒有對A股市場産生正向驅動力。但這隻是暫時的。中長期來看,它對A股的定價的影響是持續存在。

前期,10月非農和通脹等諸多宏觀資料,均顯示或暗示美國經濟将大幅走弱,市場也積極定價美聯儲加息結束,明年大幅降息的預期了。

不過,11月份的非農資料意外強勁,引發各大金融市場不小動蕩。

12月8日,美國勞工部披露資料顯示,11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9.9萬人,高于預期的18.5萬人和10月前值的15萬人。

關于A股,一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信号

其中,制造業增加了2.8萬人,略低于市場預期的3萬人,說明市場還略微高估了會從汽車罷工回來的勞工數量。另外,私營部門增長1.5萬人,略低于預期的1.58萬人。不過,政府部門增加4.9萬人,亦是支撐非農就業強勁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9月份新增就業下修3.5萬人至26.2萬人,10月份保持不變,仍然為15萬人。調整後,9月和10月新增合計減少3.5萬人,已經是連續第9個月被下調。

11月工資時薪平均增長0.35%,超出市場預期的0.3%,高于10月份的0.2%,為年内最高增速。但同比增速放緩至4%,符合預期,低于上個月的4.1%。在工時增長之下,周薪同比增長3.66%,不利于服務業通脹下降。

失業率方面,11月份為3.7%,低于預期的3.9%和前值的3.9%。失業勞工人數大幅減少21.5萬人至630萬人。失業率下降源于勞動力人數的增長,其勞動參與率回升至62.8%,高于預期和10月的62.7%。

整體而言,11月非農資料是超預期的,且表現較為強勁,對于各大市場的預期會有一些修正與回擺。互換合約顯示,市場下調了美聯儲2024年降息預期與幅度。

匯率市場中,美元指數小幅升值至104左右。美債市場反應劇烈,2年期美債利率大漲12.4BP至4.72%,10年期美債大漲8.2BP至4.23%。美股則大幅低開後最終集體收漲,表現較為亢奮,預期美國經濟會軟着陸。

下周,美國還将披露通脹等關鍵資料。若超出市場預期的話,美股或有不小調整壓力,而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還将向上修正。這對目前疲軟的A股或又是不利的。

03

最近幾個月,A股市場被北向資金拿捏的死死的,嚴重影響了其市場情緒。隻要外資保持持續流出态勢,市場其實比較難好起來,即便國内有彙金、國有資本公司等機構買入ETF釋放強烈信号也無事于補。

北向資金什麼時候停止外流,轉而保持流入狀态?或許房地産市場企穩,或許M1增速觸底反彈,或許重磅經濟會議定調均有可能成為其重要觸發因素。

一旦觀察到北向資金在一段時間之内保持連續流入狀态,或單日突破100億元等重大信号,跟随進行右側布局可能會是一個較好政策。

當然,如果是中長期價值投資的話,諸多優秀白馬股已經較為低估,其實當下就是賠率勝率均不錯的配置時機。

A股市場已經跌到2018年一線了,整體估值風險釋放已經足夠充分。

另外,明年美聯儲還将多次降息,2024應該會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年份。(全文完)

PS:Google釋出最強大模型Gemini,成為GPT-4最強競争對手。大模型發展提速,AI産業鍊繼續受催化。哪個細分闆塊最受追捧?哪些産業鍊公司最具投資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