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曾經是清朝皇家園林的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然而,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殘忍的燒殺搶掠,将這座園林變成了一片廢墟。在這場浩劫中,圓明園的許多珍貴文物也被劫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可惜的是,這些獸首在被劫走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流浪之路。經過多次轉手、拍賣、捐贈、收藏,百餘年間曆經跌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馬首銅像,它的回歸之路充滿了傳奇和驚喜。
馬首銅像的回歸之路
馬首銅像是十二生肖獸首中最有價值的一個,因為乾隆皇帝是屬馬的,是以馬首在制作工藝上是最精湛的。馬首的造型也最為西洋化,張口和微伏耳形等姿态,都自然逼真。馬首代表的是午時,也就是正午十二點,是十二生肖噴水報時的高潮時刻,所有的獸首都會同時噴水,十分壯觀。
馬首銅像在1860年被劫走後,一直流失海外,直到1985年,才在美國加州的一個舊貨店被發現。當時,一位美國古董商查爾斯以1500美元的價格,從一位退休警察手中買走了馬首銅像,還有牛首和虎首兩個獸首。這三個獸首原來是退休警察的别墅裡的裝飾物,馬首和虎首被安置在後院的水池邊當作水龍頭,牛首則被懸挂在盥洗室的牆上,充當挂鈎。查爾斯購得時,牛首上面還挂着一條浴巾。
查爾斯并不知道這些銅像的來曆,隻是覺得它們很有藝術價值,于是将它們帶回了自己的古董店。後來,他通過一位中國朋友才知道了這些銅像的真正身份,于是決定将它們拍賣出去。1988年,他以略低于蘇富比第一次拍賣獸首的成交價,将這三個獸首轉讓給了一個英國古董商。1989年,這三個獸首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亮相,被台灣寒舍公司以18.15萬英鎊的價格購得。
馬首銅像就這樣落入了台灣寒舍公司的手中,但是它并沒有就此安定下來。2007年,馬首銅像又出現在了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引起了國内外的關注和争議。國家文物局對此表示不贊成公開拍賣,希望能以适當方式回歸。
香港蘇富比對此表示了解,并開展了積極斡旋。最終,港澳知名企業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斥資6910萬元港币購得馬首銅像,并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希望借此帶動更多人參與保護中國文物的工作。
2019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何鴻燊先生決定将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經過雙方協商一緻,文物局受捐後将馬首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歸藏國家重回原屬,為其百年回家之路畫上圓滿句号。
馬首銅像的科學檢測
馬首銅像一回歸就被送進了實驗室,專家馬上對其進行了全身檢查,采用X熒光光譜儀、X光照相等等先進儀器,掃了很多進行分析,最後報告指出馬首的含銅量非常高,竟然達到98%。還有剩下的一部分是鉛、鐵以及鋅,用這麼高量的銅制造,怪不得其體重那麼大,以及拍回來的時候還能保持如此的清亮,沒見一點生鏽的迹象。
專家們還發現,馬首銅像的制作工藝非常複雜,采用了分鑄法、失蠟法和鉚接工藝等多種技法。馬首的頭部和頸部是分别鑄造的,然後用鉚釘連接配接起來。馬首的耳朵、鼻孔、眼睛、嘴巴等細節部分,都是用失蠟法鑄造的,這種方法可以保證銅像的精細度和逼真度。馬首的内部還有一個複雜的噴水系統,可以讓馬首在噴水時發出嘶鳴的聲音,十分神奇。
專家們還對馬首銅像的表面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細節。馬首的左耳朵上有一個小孔,可能是當時制作時用來排氣的。馬首的右耳朵上有一個明顯的凹痕,可能是被槍托砸的。馬首的左眼睛上有一個小劃痕,可能是被刀劃的。馬首的鼻子上有一個小洞,可能是被釘子釘的。馬首的嘴巴上有一些小點,可能是被火星燒的。
馬首銅像的表面痕迹,都是它在曆經滄桑的過程中留下的印記,也是它的曆史見證。專家們通過對這些痕迹的分析,可以推斷出馬首銅像的流失經曆,也可以了解到它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所受到的不同的待遇和評價。馬首銅像的表面痕迹,也是它的傷痕,也是它的魅力。
馬首銅像的回歸,不僅是一件文物的歸還,更是一種文化的複興。馬首銅像作為圓明園的象征,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它的回歸,意味着中華文明的自信和自強,也意味着中華文明的開放和包容。馬首銅像的回歸,也是一種文化的溝通,更是一種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