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大家有沒有覺得:冬天是娃最難捱的季節!

辦公室同僚小李已經連續請了快半個月的假了,原因是孩子感染了支原體肺炎在住院。一大家人都是以連軸轉,忙到焦頭爛額。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這不,支原體肺炎好不容易過去了,流感又迎面而來,撂倒了一大批孩子。鄰居家孩子正在上小班,據說全班30個孩子,請假的都有20多個,大部分孩子的症狀都是感冒、發燒、咳嗽。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自入冬以來,女兒也發燒兩次了,咳嗽、流鼻涕更是沒停過,真是愁壞了文文爸。

01、孩子發燒,不是穿的太少

有一種冷,叫奶奶/媽媽覺得娃冷,每到冬天,給孩子穿多少衣服,都會成為家裡火藥味十足的争議話題。就拿文文爸家來說,奶奶總覺得給女兒穿太少了,每次摸到小手溫涼時,就會趕緊去給女兒加衣服。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殊不知,真正讓孩子發燒的,不是孩子穿的太少,而是穿的太多了。記得第一次女兒發燒去醫院時,剛進診室坐下,醫生第一句話不是問診,而是看着穿得像球的女兒說:趕緊脫衣服!

“孩子正發燒呢,外面這麼冷,怎麼要脫衣服呢?”一旁的奶奶回答道;

“你看看這走廊上的人,還給孩子穿這麼多,小心患上捂熱綜合征”醫生解釋道;

聽着醫生的話,文文爸趕緊給女兒一件一件的脫衣服,不脫不知道,一脫吓一跳,奶奶竟然給女兒裡裡外外穿了6件衣服......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兒科醫生說,孩子的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善,對外界溫度的調節能力差,如果給孩子穿得太多,裡三層外三層的,又是毛衣、羽絨馬甲、羽絨服的,孩子不發燒才怪。若發燒了還這樣穿,低燒都能捂成高燒。

是以,在發熱門診,看到穿得多的孩子,醫生看診前都會讓孩子先脫衣服實體降溫。是以,冬季千萬别給孩子穿太多了,真正讓孩子生病發燒的不是穿太少,而是穿太多了。

給孩子穿太多衣服,會造成兩個直接後果:

①容易生病,孩子正處于快速發育期,體内新陳代謝要比大人快,若穿得太多,再一跑一跳,就容易出汗。等冷風一吹,衣服就會黏在身上,俗稱:回汗,繼而感冒。

②影響孩子的大運動發展,尤其正處于爬行期的孩子,若穿得太多,就會大大限制他們的爬行運動,胳膊張不開、小腿邁不動,怎麼爬行呢。

在查閱資料時,文文爸發現了一項有意思的研究:冬天出生的孩子比夏天出生的孩子,平均要早5個周學會爬。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究其原因,是冬天出生的孩子,爬行期來臨時正是夏天,溫度高,穿的少,孩子爬行起來就更靈活。而夏天出生的孩子呢,爬行期正處于冬天,穿成球了的孩子,怎麼爬的動呢?

是以說,媽媽奶奶們,冬天千萬别給孩子穿太多了,若是出現捂熱綜合征就麻煩了。

02、警惕:娃穿太多,小心捂熱綜合征

顧名思義,是給孩子穿得太多,導緻身體難以散熱,體溫迅速上升,輕則感冒發燒。嚴重者出現捂熱綜合征,甚至死亡。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湖南省兒童醫院曾對此有過長達1年的随訪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可見,孩子一旦患上捂熱綜合征,即便大難不死,也可能會導緻伴随一生的後遺症。

細究捂熱綜合征,穿得多是罪魁禍首!不少奶奶/媽媽對“孩子冷”,似乎有一種執念,出門怕冷,給孩子捂得嚴實,裡三層外三層,常常捂得孩子滿臉通紅;晚上睡覺,也是給娃蓋的特厚,将孩子推向了危險邊緣。

03、正确判斷孩子冷熱,穿衣規則要牢記

你是如何判斷孩子冷熱的呢?相信很多奶奶判斷孩子冷熱的方法是摸手腳,尤其是低齡兒童。如果孩子手腳冰涼,就覺得孩子冷,應該加衣服。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文文爸帶女兒遛彎時,就聽見有老人摸着别人家孩子的小手說到:這孩子是冷啊,得多穿點衣服,看這小手給凍得冰涼......老人所感覺的冷熱,是源于自身生活經驗。

老人體内新陳代謝緩慢,身體産生的熱量少,是以會自覺冷;但孩子體内新陳代謝速度快,産生的熱量多,老人覺得冷的溫度可能就是他們正合适的溫度。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手腳冰涼呢?究其原因是孩子的心髒小,供血能力弱、毛細血管發育不完善,心髒收縮泵出的血液到達手腳部位的就相對較少,自然就出現了手腳冰涼現象了。

是以說,通過摸手腳來判斷孩子冷熱的方法是不科學的。手腳冷的孩子,并非真的冷。

一般來說,3歲以内的孩子,體内新陳代謝快,穿衣跟大人差不多就行。具體可以通過摸後頸部或後背來判斷。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如果孩子後頸部跟後背都略微出汗,就說明孩子有點熱,可以脫一件衣服了;如果微微發涼,就需要添加衣服了;如果摸上去是溫溫熱的,就說明穿衣合适。

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主表達冷熱了,家長可以在摸後頸部或後背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孩子自己的想法。

此外,“洋蔥式”穿衣方法,也是兒科醫生推薦的穿衣方法,據說生病少的孩子都這麼穿。

“洋蔥式”穿衣法,顧名思義,是多穿幾件單衣服,一層一層得穿上。如果孩子熱了,就能很友善地脫掉。

自從那次看完兒科醫生歸來,老婆就一直遵從醫生推薦的“洋蔥式”穿衣法,給女兒上身穿的多是:貼身秋衣+毛衣+羽絨薄馬甲+外套;下身通常是秋褲+外褲。

穿得越多越感冒!兒科醫生:生病少的孩子,都靠這個“穿衣秘笈”

如果在外面運動太熱了,就會将馬甲或外套脫掉,非常友善。

此外,文文爸還比較推薦“重局部,輕全身”的做法,即孩子手冷,出門就給帶個手套;孩子頭冷,出門就給戴帽子;孩子咳嗽,出門就戴圍巾+熱水杯。同時還會準備一個馬甲,運動前後及時脫和穿。

總的來說,冬天讓孩子頻繁生病的不是給娃“穿太少”了,而是穿太多了。孩子真心沒有那麼怕冷,父母得警惕穿太多這件事帶來的危害。

聲明:圖檔來源于網絡,與内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