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作者:遊戲矩陣GameMatrix

今年遊戲界有兩個迷宮,一個是“暴雪國服什麼時候回歸?”另一個是“那個遊戲終于要來了?”而隻要一涉及這兩個話題,就如同卷入了無盡的迷宮一般,怎麼也繞不出來。

自R星去年官宣GTA新作開發順利後,一年間來各種分析與猜測将熱度推到了高點。直到今年11月8日,R星才表示在12月初會放出預告。這則消息24小時浏覽量超1.5億次,光是一則預告片的消息,就是曆史上最受歡迎的推文了。

今天早上,R星放出了《GTA6》的首支官方預告片,一錘定音。無論是玩家的躁動,還是業界的無數猜測,在此刻都有了安放之處,迷宮中的所有假象,成為了過去。

恍然半生,重返罪城

有意思的是,這則預告本來應該于今天(中原標準時間12月5日)晚上十點才解禁。R星的官推表示,由于洩漏,可以在油管上直接看到預告。根據先前預告消息的瘋狂程度,這支預告片很可能成為史上最快破億播放量的油管視訊。

《GTA6》的首支預告主要展示的是遊戲“世界”的風格塑造,也就是更側重去刻畫風土人情。火烈鳥群、濕地、街頭文化、沙灘、棕榈樹等不同元素建構起了我們對新作的第一印象———夢回邁阿密。

先前就有爆料顯示,該作将會首次加入女性主角,這次預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樣有猜測的是,我們會不會在《GTA6》中見到舊罪惡都市中的湯米。然而R星明确表示過不會讓舊作中的人物與事件再現,但會埋下許多與前作有關的彩蛋。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另外,對這次預告期待值最高的可能還有AI的表現力,毫無疑問,《GTA6》NPC動作流暢度與人物AI水準斷層式領先。R 星母公司Take-Two 的 CEO Strauss Zelnick 在一次采訪中提到,認為基于 AI 的遊戲 NPC“很有趣”,并聲稱 Take-Two 将和其他廠商一樣,對 AI 技術加大投資力度。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如果更具體一點的話,有人曾經從R星申請過的專利推出,本作AI可以自主配置設定動畫子產品,以此來做出更複雜的動作。比如PV中就能發現不同體型的NPC有不同的奔跑動作,還能看到有居民澆水、抓鳄魚等。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在《GTA5》中,道路上的車輛雖然可以有序運作,但對複雜路況卻根本無法處理,比如NPC在倒車時就會發生剮蹭。從6代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本作車輛交通邏輯更為複雜,比如最下面那輛車的車速明顯高于後面那輛貨車,大量機車在通過路口時也沒有發生事故。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同樣根據先前的專利,本作駕駛機車與駕駛小汽車的NPC可能會有不同的駕駛行為。而不同車型的車速度也會不同,同一輛車在不同區域車速也會不同……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另外,我們還能發現預告中很多畫面出現了短視訊和直播中才有的UI,是以本作在遊戲中很可能加入類似“TikTok”這樣的社交平台,讓玩家獲得“在遊戲裡看短視訊”的雙倍快樂。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或許是首支預告的緣故,R星目前還不需要用一些吸引眼球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新罪城”有多麼自由開放,片尾的主人公也隻是來到便利店“照顧”了一番生意,玩家想要看到的搶銀行、偷核彈、炸軍事基地等事件并沒有出現。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小賣部豪劫

這次宣傳片雖然不是實際操作畫面,但根據以往的預告片風格來看,至少也是遊戲引擎直接渲染而來,遊戲發售後在畫面表現力上隻高不低。限于篇幅,我們無法“列文虎克式”地逐幀分析,在日後的時光中,相信會有海量從文化、玩法、設定、彩蛋等各個角度分析的視訊湧現,為苦等近10年的粉絲獻上不太管飽,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

從懷疑到魔怔,隻需要十年

十年的時間有多久呢?十年能夠讓玩家見證塞爾達與魂類遊戲的崛起。十年也能讓玩家在有生之年等到博德之門、騎馬與砍殺的續作。然而對R星而言,十年未必是一個“匆忙上馬”的時期,但對于無數粉絲而言,這卻是一個相當折磨的時期。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其實關于GTA6的消息,自十年前就一直不間斷地傳出。早在《GTA5》發售之前,R星前總裁就稱《GTA6》創意概念2012年就開始醞釀。

5代發售不久後,就有人根據R星一位進階圖像工程師的履歷,發現R星正在打造某“知名遊戲的下一代作品”,而這一作品很可能就是《GTA6》。後來還有某舅舅黨稱、某外媒爆料稱,“GTA6的地圖和美國一樣大。”“疑似内部PPT流出,洩漏《GTA6》發售日期”。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到了2018年7月,各社交平台湧現“《GTA6》将于2019年發售”的傳聞,原因是玩家在遊戲内收到了一則推送。後來R星官方出面澄清,稱“這其實是MOD作者的惡作劇,并不是R星官方消息。”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近期則有人根據R星财報,推測《GTA6》将于2025年3月底前發售。财報寫到“在2025财年,通過幾款重磅産品實作超過80億美元的經營收和超過10億美元的調整後無限制經營現金流。”

要知道的是,R星目前2024财年預期的淨營收是54-55億美元。而在短期内能帶來十多億美元的營收的遊戲,至少也是與《GTA5》同量級,因為《GTA5》是遊戲史上最快突破10億美元銷售額的遊戲。

這些消息雖然有博人眼球的成分在,但還不至于“犯罪”。要說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爆料,則屬于2022年9月的“美洲計劃”,一黑客曝出了90段《GTA6》開發視訊,後續連FBI也參與了調查,堪稱遊戲史上最大爆料。由于R星親自出面對這次爆料做出了澄清與急救措施,是以洩密内容可信度極高。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玩家對有關《GTA6》消息早已PTSD了,甚至總結出了一套專門的理論,到了近乎魔怔的地步。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GTA6假料循環圖

在前段時間的萬聖節活動期間,R星官推下的任何一個文章,幾乎都能找到粉絲的相關推測與暗示。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強行在圖上寫出了VI,并給出自己的解釋

或許是官方自己也受不了,直接“打不過就加入”,下面這張宣傳圖中就大大方方地加入“VI”關鍵詞,完全不演了,讓粉絲一眼就能看出寓意。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在今年的科隆遊戲展上,還有人沖上主持台大喊 “GTA6!我想玩GTA6!GTA6!”。根據以前的消息,這名叫泰瑟的入侵者至少3回闖入過直播節目中,每次亂入都在問“什麼時候發售《GTA6》”?當保安把他押下去的那刻有種真人版GTA的既視感。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國内同樣有一名ID叫“**琴”的網友陷入了“魔怔”,在全網所有與《GTA6》有關的視訊或消息下都會刷GTA6。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直到R星上月正式公開預告消息後,粉絲的情緒才終于得到爆發,國外許多業内人士,例如主編Jez Corden、演員Ben Starr等為紀念這一特殊時刻,在推特發了5代到6代這幾年來自己的變化,感歎時光飛逝,苦澀中又帶點戲谑。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高投入高回報,還能延續多久?

對大部分玩家而言《GTA:罪惡都市》也許就是人生中接觸的第一款3A遊戲,遊戲中的犯罪、暴力、色情元素有着自然且濃厚的吸引力。

R星的作品表面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飽受争議的内容。曾經的 “熱咖啡”事件讓R星一度陷入低谷,《俠盜獵魔》《惡霸魯尼》等帶有的“實驗”色彩的作品甚至被多國封禁。

但随着玩家閱曆的增長,R星細嗅薔薇的一面也被逐漸發掘。像《荒野大镖客2》的背景正值美國傳統手工業沒落、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渡時期:印第安人受到殖民者的殘酷鎮壓與迫害,黑人以及遠洋而來的黃人也受到了種族主義歧視。

這些在美國其實是非常忌諱提出的,然而在遊戲裡卻毫無保留地将其(白人的醜惡與虛僞)表現了出來。

R星的遊戲不隻停留于表面的"叛逆",還以獨到視角去“諷刺”大叙事下的各種社會症結,站在我們的視角來看不好說是“政治正确”,但至少不迎合,不站隊。海外媒體倒是曾直白地評價“GTA系列太政治正确了”。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遊戲不會使人有暴力傾向,但網絡延遲會

同樣從《荒野大镖客2》中,我們可以看到R星理想主義的一面。《荒野大镖客2》八年磨一劍,是近十年唯一一款來自R星的大作。《荒野大镖客2》的成功有目共睹,RAGE8引擎帶來了頂尖的光影表現與栩栩如生的NPC互動體系,在劇情、運鏡上也提供了電影級别的設計。

獲得口碑的同時也抛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究竟有多少廠商願意在一個項目投入近十年心血呢?

早期育碧的刺客信條、細胞分裂,EA的極品飛車和戰地,同GTA相比其實并不落下風。這些廠商雖然延續“高投入高回報”的3A制作風格,但顯然都不太願意讓遊戲制作周期超過5年。

他們更願意選擇一條風險更低,容錯更高的路徑。以育碧為例,“育碧式開放世界”成為了“罐頭遊戲”的代名詞,除《刺客信條:幻景》外,系列正傳作品的開發模式十分公式化,幾乎每年都會發售一部。孤島驚魂系列也同樣是清不完的據點與問号。但至少都會有一款精品為育碧撐起牌面。EA近年來則完全走了相反的路徑,熱衷于高價預售半成品遊戲,又或者從會員制中賺點快錢。

回看R星自身,僅《GTA5》就賣出了近1.9億份;即便是口碑塌房的《GTA三部曲重制版》,也能靠着這塊金字招牌賣出1400多萬份。在Epic、育碧、CD Projekt等遊戲大廠紛紛裁員的情況下,R星幸免于難。取得如此成績的R星,他們确實有底氣一條路走到黑。

因洩漏官方被逼偷跑,《GTA6》的這屆粉絲有多瘋狂?

結語

對大多數人而言,判斷一款還未發售的遊戲時,能依靠的隻有以往廠商的表現與自己的情懷。情懷與經驗雖然不客觀,但遊戲本身,就是個不那麼客觀的東西。

B社背靠微軟,同樣舉8年之力研發的《星空》在TGA年度提名榜單上卻是“不見星空”。從《星空》Steam好評率來看,淪為了B社有史以來最差的産品。上線數月之後線上人數甚至還比不過《上古卷軸5》。

而誰又能想到,為了不去撞《星空》檔期,拉瑞安提前一個月發售的《博德之門3》卻在一衆遊戲中脫穎而出,這是連拉瑞安創始人也沒有預測到的事情。

沒有誰能夠指着一款的産品說,我付出了數年心血,投入了數億資金,然後它一定會被大家喜歡。

正如R星公司的智語所說“我們的目标是做最好的遊戲公司”。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他們已經尋迹了苦旅,并且找到了那顆繁星。但對R星來說,路漫漫其修遠,真正的搖滾之“星”仍在前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