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2023年最後一個月,車企們“殺瘋了”,多家車企不約而同地公布了年底大促政策,沖量價格戰一觸即發,其中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安啟源、智己汽車、零跑、一汽豐田以及神龍汽車等品牌。與此同時,各大部門也出台了促消費政策,以進一步帶動車市銷量增長。

無疑,汽車價格内卷,對于持币待購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用更低的費用就能入手心儀的車輛,但是從汽車市場的角度來看,降價促銷折射出的是市場和車企的無奈,對于車市而言也是“一劑毒藥”。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價格戰的背後有何壓力?

現在年底沖量已經成為汽車市場的一種慣例。在一年的末尾,各大車企紛紛推出降價促銷活動,旨在通過吸引消費者,提振銷售業績。這也是汽車市場上一年中最為活躍的時刻之一。于是可以看到,無論是各地政府部門,還是各大車企,都推出了相應政策來促進汽車消費。

據了解,南京、長沙、蘇州等地均推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包”,這些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或給予置換補貼等方式,鼓勵汽車消費,以穩定和擴大汽車市場。而在車企方面,比亞迪官宣多款車直降萬元,一汽豐田部分車型享受限時購置稅5000元直補,長安汽車部分車型限時直降3萬元,甚至有着價格屠夫之稱的特斯拉也在送福利。各方力量可以說是将車市的降價狂潮推向新高度。

車企降價讓利的背後是多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既是為了提振汽車消費活力,也是為了清庫存。要知道,早些年疫情期間,國内消費者對于收入增加的信心有所下降。盡管進入2023年社會進入正常運作狀态,國内消費者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購車欲望仍然遠遠不及疫情前。

經銷商庫存指數就是一個展現。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1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0.4%,環比上升1.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這種情況下,各大車企不得不以價換量,刺激汽車消費,以更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産銷計劃。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另一方面,降價潮的背景也是因為汽車市場逐漸飽和。國内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随着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從曾經的奢侈品變成了家家戶戶的出行工具,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态。然而,市場的飽和也意味着競争的加劇,各大車企為了吸引消費者,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提高自己的競争力。

可以看到,今年車企價格戰的背後比往年更複雜,除了提升銷量,還有來自庫存、生存等方面的壓力,如此種種,可以歸結為車市環境過于低迷,需要降價讓利這支強心劑來提振汽車消費,并且這支強心劑的用量比以前更多。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為何降價也是“毒藥”?

作為消費者,最喜歡就是看到今天的場景,車企的價格戰打得越激烈,新車降價幅度越大,那麼消費者就能用更少的費用購買更進階的車型,是以從購車角度來看,年底的價格戰是利大于弊。

但是從整個市場的次元來看,轱辘哥認為價格戰的利弊都是非常明顯的。先說利的一面,比較明顯的一點如上文所述,能讓車企的新車走量,提振車市消費。不過這種消費也有弊的一面,會提前透支市場消費力,那麼當汽車的降價優惠幅度收窄後,車市銷量依然會停滞,甚至出現嚴重的下跌,以前燃油車購置稅免征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很好的佐證。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對于車企來說,價格戰也嚴重削減了車型的利潤,即使新車銷量再多,也無法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然而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隻有利潤有保證,才有條件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産品和服務。否則,車企唯有通過削減成本、減人力、換原材料、不重視質檢等方式來削減成本,長此以往便會失去市場競争力。

看到這裡,估計細心的人已經發現減人力三個字。是的,價格戰打得越長久,失業的人員也将會更多。因為車企的利潤無法保障,又無力招架對手的價格打壓,最後實力孱弱的車企便會被市場淘汰。與此同時,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商、管道服務店都會受波及,這也意味着,就職于相應企業的職員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當然,車企價格戰對二手車行業造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車型經過大幅度的降價讓利,那麼新車的落地價比二手車還便宜,這種情況下,二手車還怎麼賣呢?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是以,價格戰就是一把雙刃劍,它能促進車企的銷量,但也會遭到價格戰的反噬,有能力接招的車企會獲得可觀的成績,而不能抗住沖擊的企業,結果就是在市場殘酷洗牌中被踢出局。而通過這次降價的品牌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傳統車企參與其中,鮮有新勢力車企的身影,原因是多數新勢力還沒有進入盈利階段,旗下車型不隻是沒有降價空間,甚至還是虧本售賣。

車市“毒藥”再現,年底價格戰掀起

汽車全面降價的背後,正是急需提振的汽車市場壓力過大,庫存指數不斷攀升,車企不得不以低價争搶客戶,刺激汽車消費欲望。而經過這一輪降價後,車企及相關供應鍊都會被大洗牌,無法抗住降價潮抗擊的企業會被淘汰,唯有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堅如磐石地屹立于市場。

而且,本輪價格戰還有地方政府的補貼助力,根據以往經驗,政府補貼對車市的拉動作用往往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盡管會透支市場需求,但會帶動整個汽車産業鍊往前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