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8點,“網絡大V與藝術大咖的對話”第一季第四期與廣大網友如期見面。1個小時直播裡,重慶市歌劇院院長、重慶交響樂團團長、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奏員劉光宇,與95後青年創業者、漢服短視訊達人小萬姑娘展開熱烈對話。兩人從藝術傳承發展的角度,暢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呈現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
新華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華龍網、川觀新聞等川渝重點網絡媒體,以及頭條、抖音、快手、視訊号、小紅書等頭部平台進行全媒體、矩陣式直播,全網觀看閱讀量達1800萬次。至此,“網絡大V與藝術大咖的對話”第一季圓滿收官,4期直播全網累計觀看量破6000萬次。
“網絡大V與藝術大咖的對話”由重慶市委網信辦創新策劃,并與四川省委網信辦共同指導,重慶市網際網路界聯合會主辦,是川渝網絡文化傳播領域的原創IP。活動旨在通過網絡直播新方式,實作有影響力網絡大V與優秀藝術家之間跨界交流、互相加持,推動文化藝術正能量赢得網絡大流量,引導網民在互動中提升文化素養,為建設文化強市營造良好網上輿論氛圍。
第一期直播,油畫家、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和圍棋世界冠軍古力共話“美育有大用”,一經推出迅速引起廣泛關注,有網友點贊“重慶不僅是網紅城市,還有藝術寶藏,藝術氣息正在内陸開放高地逐漸綻放”。随後,南開中學校長田祥平、國際跨界藝術家傅榆翔直播縱論“從跨界到世界”的藝術之旅,峨眉女俠淩雲與重慶畫家許世虎一同“畫裡畫外話功夫”,都引發了收視熱潮和點贊熱評。
第四期作為收官之作,二胡與漢服交織出的“國潮風”都給網友們留下了哪些印象?六大“名場面”再來回顧——
名場面1
“國潮風”起 二胡遇上漢服
劉光宇一襲男士唐衫,手持一把可溯源至盛唐的二胡;小萬姑娘則是一身漢服,衣服上繡滿了巴蜀風情。
劉光宇作為二胡大咖,自稱其生命就屬于兩根弦、一根弓。而小萬姑娘作為95後,是青年人的代表,正緻力于傳承和弘揚漢服文化。
當晚兩人一亮相直播間,不少網友便直呼:這就是“國潮新風尚”!
喝長江水長大的藝術家劉光宇,受山城童謠《黃絲螞螞》啟發,創作了二胡名曲《螞蟻》,曾榮獲文化部“蒲公英獎”創作金獎。
出生于重慶萬州的小萬姑娘,18歲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通訊女兵,如今華麗蛻變成了一名漢服短視訊達人,并在四川成都創辦了今時月漢服品牌。
兩個隔行的人似乎都在做同樣一件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像劉光宇所說:“讓文化活着,民族才活着,我們每個人才真正活着。”
名場面2
大咖上線 二胡奏響川渝情深
免費的“二胡大咖”專場獨奏想不想聽?安排!
時而悠揚、時而低回的二胡在直播間奏響,劉光宇用最親密的搭檔二胡,給廣大網友上了一場“大師現場課”。
小萬姑娘問:“有表現川渝文化的曲子嗎?”這自然難不倒劉光宇。
随即,劉光宇拉起了《太陽出來喜洋洋》,直播間瞬間洋溢起歡快的氣氛。這不僅是一首川渝名歌,如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經典民歌”。
劉光宇介紹,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原意指的就是長江,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幹流流經四川和重慶,是以川渝兩地是真正一衣帶水、山水相依的兄弟。
翻閱曆史的篇章,像詩仙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出自重慶奉節,詩聖杜甫的“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四川成都。可以說,在中華文明的滿天星鬥中,巴蜀文化遺産可謂熠熠奪目。
名場面3
着我華夏衣裳 興我禮儀之邦
都說這是一場視聽并舉的“國潮風”盛宴,自然不會讓廣大網友失望。
以劉光宇的二胡曲為背景音樂,小萬姑娘上演了一場“漢服秀”。
華夏有衣,其名漢服。漢服之美,深入骨髓。看着小萬姑娘衣袂飄飄穿梭在城市,一颦一笑間,不少網友直呼:“漢服太美了!”
如今,越來越多人穿上漢服走上街頭,他們廣袖飄飄、衣袂搖搖,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讓人仿佛夢回漢唐。
劉光宇現場不禁感歎:“穿漢服,正禮儀!”
“我想,漢服在年輕人中風靡流行,展現的是心情好,幸福指數高,本質上是民族認同感、歸屬感,這正是文化自信的展現。”劉光宇直言。
名場面4
藝術彰顯“中國風” 文化唱好“雙城記”
提起重慶,有無人不愛的火鍋、有令人啧啧稱奇的軌道穿樓……小萬姑娘卻追問:“作為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的掌門人,有沒有推出過具體的作品,來增添咱們城市的煙火氣。”
劉光宇以大型原創歌劇《釣魚城》為例作了回答。這部劇曾攬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少數民族文藝彙演金獎等32個大獎,通過曆史上著名的“釣魚城之戰”,讓人從另一個視角審視時尚、魔幻、8D立體的重慶,進而講好城市故事,讓觀衆認識到山城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
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2023川渝春節聯歡晚會上,劉光宇和國際鋼琴演奏家田佳鑫合作,在舞台上的“川渝茶館”裡開了一場最具煙火氣的音樂會——《川渝琴話》。
耳熟能詳的《康定情歌》響起,魅力的川西風光仿佛就在眼前;《賽馬》則展現“賽馬比拼、唯實争先”的雙城新氣象。
收尾的曲目是大氣磅礴的《長江之歌》。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這首曲子,你能聽到大江奔流,群山争雄,破夔門、向大海,感悟百川塑造了中華文明。
名場面5
守正創新 傳統文化“圈粉”年輕人
“國潮”何以成熱潮?面對這個宏大議題,劉光宇和小萬姑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讨。
意大利名曲《查爾達什》+中國名曲《賽馬》等于什麼?劉光宇在直播間給出了答案。一首《當查爾達什遇上賽馬》掀起了直播間一陣小高潮。
劉光宇說:“當我們飽含創新精神創作出《當查爾達什遇上賽馬》後,它就成為多次跟随外交部等出訪演出中的驚豔之作,西方人每每為之眼前一亮。”
拎着一把二胡上台幾十年,劉光宇發現不僅二胡,許多國樂樂器都在求新求變求突破。
漢服也如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想赢得年輕人,就需要努力尋找更青春的語言,探索更加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從結果導向說就是,要以觀衆和顧客為中心,尤其要以青年觀衆和顧客為中心,做到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
名場面6
問無不答知無不言 大咖為家長解惑
“學藝術的孩子,如果未來不從事藝術,那這些學習是不是就意味着打了水漂?”
“您在直播中反複講文化藝術,請問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面對直播間許多網友抛出的問題,劉光宇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學藝術本質上是素質教育問題。什麼是素質教育?琴棋書畫就等于素質嗎?不是!”在劉光宇看來,素質的真正内涵,是培養孩子“咬定青山”的精神,琴棋書畫隻是外在,外在是色彩性的,内涵才是決定性、結構性的。
而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藝術的好處,在于能幫我們每個人打開想象力。”劉光宇解答說,藝術擁有不确定性,一首曲子,一段舞蹈,可以讓我們腦洞大開,天馬行空地去想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想象力有什麼好處呢?它可以進而帶來突破力,進而帶來創新力。擁有想象力的管理者,可以構想出更好的政策,惠民一方;擁有想象力的技術從業者,可以獲得突破的能力,助力國家科技創新。
精彩集錦
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 細品這些“幹貨”
雖然直播隻有短短1個小時,但在這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中,不少精彩時刻都值得好好回味——
【1】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幹流流經四川和重慶,是以川渝兩地是真正一衣帶水、山水相依的兄弟。
【2】藝術來源于生活,它在表達着生活,也是生活的倒影。藝術使我們看得見自己,聽得見自己,意識到我們是誰,要到哪裡去。
【3】藝術不是自證,而是他證。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想争取年輕人的喜歡,就需要努力尋找更青春的語言,以貼近青年觀衆的好奇心,探索着更加年輕化的表達方式。
【5】素質的真正内涵,是培養孩子咬定青山的精神,琴棋書畫隻是外在的,外在是色彩性的,内涵才是決定性、結構性的。
【6】藝術擁有不确定性,一首曲子,一段舞蹈,可以讓我們腦洞大開,天馬行空地去想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7】文藝、文化、文明,是維系我們這個民族的最大公約數。
【8】讓文化活着,民族才活着,我們每個人才真正活着。
【9】磨練毅力本身,比學習一門技藝更重要,因為毅力可能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10】藝術是感性的最高峰,靠情感切入,引人入勝。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