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向上生長》第二章“财富的本質”,分享以下讓我有感悟的幾點:
一、 你的對手不是頂端的5%,而是和你一樣平庸的人
九邊在書中說,大部分人都是又懶又笨,你不需要和第一第二頭部做競争,隻需要超過絕大部分又懶又笨的人,就能過上很好的生活。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想想在一個班級裡,學霸畢竟鳳毛麟角,而大部分人處于中間水準,是以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學霸,而是和你一樣差不多的人。方法其實就是肯下笨功夫。
二、 不計後果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回報
大部分事情沒有做成,主要原因是沒有用心,重複的次數不夠,量不夠。而重複就是力量,數量堆死品質。
朋友家的孩子是學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問及原因,她說哪有什麼天生的學霸,隻不過别人在外打球、玩的時候,我們在家安靜的刷題。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三、 長時間缺乏選擇,大腦會習得性無助
這個理論出自:巴裡·施瓦茨的《選擇的悖論》: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一種缺乏選擇的狀态,大腦潛意識會慢慢認為做任何事都無法改變現狀改變自身命運,于是會進入一種所謂習得性無助的狀态,變得更為消極。
即使情況改變,有機可乘時,也不去行動。
是以一定要找到一些可以掌控的東西,作者在書中的建議是經營點自己的小東西,比如微網誌、頭條、拍視訊等。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四、 從“消費者”轉變為“生産者”
現在大家休閑時間都在刷短視訊,制作短視訊的是“生産者”,手機前的我們則是“消費者”。我們可以做生産者,而非消費者。
這讓我想起短視訊剛起步的時候,有平台找學員對接做短視訊,一條10元,每天20分鐘的制作,一個月累計起來有300元的收入。
與其看别人的内容打發時間,不如做個内容輸出者。對自己來說不僅是能力的提升,也能帶來實際的回報。
以上就是“财富的本質”一章對我觸動較大的地方,希望對你也會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