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咱們說了這麼久的自動駕駛,到底啥時候能實作呢?

今年六月份的時候,餘承東就大膽預測,說 L3 級自動駕駛标準會在月底落地。

結果。。。現在都已經到年底了,自動駕駛的國标還是沒來,這下大嘴是臉都打腫咯。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不過,雖然沒說啥時候落地 L3 ,但現在官方已經開始吹起風了。

最近四部門釋出的《 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 》,就對自動駕駛的試點工作做了詳細的規定。

那這次的試點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是在 “ 準入 ” 這裡,符合《 通知 》裡各種安全規定的車企,就可以申請自動駕駛的試點名額了。

而這裡規定的自動駕駛,就是指 L3 和 L4 級( L5 還實作不了,是以就沒有 )。

和咱們常用的駕駛輔助相比,自動駕駛在開啟過程中,完全不需要駕駛員接管,也不用握緊方向盤,等于是把命都交給 AI 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是以說,一旦真的放開,那麼最重要的事就隻有三件,安全,安全,還是 TMD 安全。

比如《 通知 》裡要求車企必須購買相應車險,配備安全員,攝像頭全程錄像,提供車輛資料等。

而且,一旦在試點過程中,由于自動駕駛系統不完善,導緻 1 人以上死亡或者 3 人以上重傷,那麼相關車企就必須退出試點,這算是非常嚴格的了。

最關鍵的是,《 通知 》規定了事故的權責關系,如果确定事故是由自動駕駛系統造成,就必須按規定處罰車企。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這條脖子哥必須拍手叫好,如果 L3 在未來鋪開,出了事故還要處罰駕駛員,那誰還會用呢?

而與此同時,交警也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如說,開着自動駕駛打電話總不能再扣分了吧,可是讓電子警察識别一輛車是否開了自動駕駛,也有一定難度。

雖說《 通知 》裡規定了車輛必須亮燈提示自動駕駛已開啟,但形形色色的汽車品牌,不同的提示方式,交警大隊能一一識别嗎?這就需要統一标準,重新适配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各種沒想到的問題,要等着自動駕駛試點之後,才能逐一發現和攻克。

而随着這個政策落地,中汽測試也出台了比較權威的自動駕駛标準。

這玩意兒就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規程( C-ICAP ),和咱們熟知的 C-NCAP 非常相似,隻不過這是測汽車智駕的。

前不久, C-ICAP 就新增了高快路自動駕駛項目,可以了解為,目前各種高速 NOA 的評價依據。

這裡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真實道路表現,指的是自動駕駛出現問題的機率,另一個是可實作功能,測的就是車輛在各種工況下的自動駕駛水準。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但通篇看下來,它的措辭确實有點晦澀。。。

比如說在遇到前車緩慢行駛,需要測試安全、舒适和效率三個次元時,它是這麼說的。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呃。。。什麼叫做 “ 到達交彙點的最小時間差 ” 和 “ 最小時間差節點後時間差 ” ?每個中文字都看得懂,但連起來就是了解不了了。

脖子哥在花了 2 個小時研究之後才發現,這個指的應該就是智駕介入的時機和力度。

比如,系統檢測到前車緩行之後,車輛如果沒有減速回避,那麼必然會在某個時刻相撞。但如果智駕有效介入,那麼反應越快, “ 時間差 ” 就會越大,智駕系統也就越安全。

當然這個 “ 時間差 ” 也不能太大,否則一檢測到啥就各種減速,這車就沒法正常行駛了,是以又規定了上限,保證行駛效率。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另外就是這個測試舒适程度的名額縱向加速度,這裡規定了 “ -4m/s^ ” 作為及格線,大概就是半腳急刹的感受,想必過關應該還是不難的吧。

有了這個标準以後,網上某些莫名其妙的測試,就可以歇歇了。哪個車智駕更好,可以直接拉去測一測,結果一目了然。

但是,面對各種規定和标準,車企也不是傻子。就像德國和美國,人家老早就已經開放 L3 了,但因為車企要對事故負責,有回應的寥寥無幾。

目前能看到的,就是奔馳的 S 級和 EQS 。但開啟 L3 級的 Drive Pilot 之後,智駕反倒是降級了,僅能以 60 碼以下的速度運作,并且保持同一車道。。。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啊?這特麼不就是 LCC 嗎?

從自動駕駛的定義上說,人家确實可以完全托管,也足夠安全,還真就是 L3 。

但在智駕能力徹底完善之前,奔馳應該是不會放開如變道、超車、避讓等更進階的功能,不然罰單很快就會接踵而至。

因為目前的智駕系統還是處理不了 Corner case ( 極端情況 ),在美國就有不少 Robotaxi 的翻車案例,比如 Cruise 就因為事故頻發,現在都瀕臨倒閉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連 Robotaxi 都沒做好,更别說國外那些家用車。

是以,車企為了避免擔責,就會出現 “ 智駕升階,功能降階 ” 這種比較抽象的現象。

那這樣說來,如果在國内全面放開 L3 ,會不會也隻是開放部分功能?或者,壓根就沒人敢回應?

其實,最大的可能,是華為、小鵬、百度等一些頭部企業會将目前的一票 L2+ 改稱 L3 ,在功能上其實并不會出現太多革新,隻不過餘承東不用再藏着掖着說什麼 L2.999 (無限循環 )了。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畢竟 L3 也會被應用場景限制。無論是高速 NOA 還是城區 NOA ,隻不過是ODD ( 适用領域 )的擴張,并沒有在智駕水準上出現本質的提升。

隻要限制在一個合理的場景内,自動駕駛發生事故的機率還是可控的。是以對于這次試點,大家也不要太擔心。

但對于一些智駕實力較弱的車企,就比較難受了。姐妹們都能做得,難道就你做不得嗎?

是以目前在智駕領域到處招兵買馬的車企也不在少數,包括新勢力一哥的理想。

要想保住現在的位置,原本主打家庭舒适的理想,就必須在智駕上大幹一場。據說,理想招募了一位百度 IDG 事業部的一位技術大咖,看來是已經動手了。

而且,咱也别忘了特斯拉,之前由于各種原因, FSD 沒有在國内用上。

但現在,特斯拉聲稱 FSD V12 的 “ 端到端 ” 技術已經準備就緒,随時有可能登陸中國。這回要是進來了,他們又要當一次鲶魚。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大家一定都想看 FSD 與國内各種高階智駕的橫評對比吧?

當然,乘用車需要應對的是各種加塞、鬼探頭,做到 L3 級已經實屬不易,而商用車的場景相對單一,目前就算是 L4 級也不是無法實作。

相比 L3 而言, L4 級除了要全程實作 “ 脫手脫腳脫眼 ” 以外,還可以沒有駕駛員。

是以,未來在港口、礦山、工業園區這些封閉且安全的場景,大規模應用 L4 是比較合理的。比如小馬智行就已經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進行了超過 300 萬公裡的測試裡程。

出了事故車企全責,這樣的自動駕駛馬上來了

總之,在未來幾年,國産汽車品牌在自動駕駛上可能又将迎來一場腥風血雨的變革,這個過程不亞于之前的電動化。

咱們就等着好戲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