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軍大衣生産商:産品賣斷貨,每天“一件代發”千餘件

作者:齊魯壹點

曾經多用于工地上的勞保産品——“軍大衣”,今年突然走進了大衆視野。“軍大衣”潮率先席卷大學校園,直播電商紛紛挂出售賣連結,作為軍大衣的生産商,他們也在應對着這突然到來的“潑天富貴”。

多出一條快遞打包流水線

一天零散發貨千餘件

“我父親這輩子也想不到,他的衣服能賣給大學生。”張平(化名)也沒想到,自家一直不瘟不火的勞保服裝生産廠,竟然有一天會有網紅來找他們帶貨。

張平家在河北,家裡的小型勞保服裝加工廠已經開了幾十年了。每年9月起,冬季的一些勞保服裝像軍大衣、沖鋒衣的需求量增多,各地分銷商開始大批量訂貨。他們根據訂單進行生産,找物流配貨,再通過大貨車運往全國各地。

對話軍大衣生産商:産品賣斷貨,每天“一件代發”千餘件

11月初,抖音背景陸續有電商私信張平,問能否批發軍大衣。“少數是要走幾十件拿去賣,大多是電商問我們能不能做‘一件代發’。”

也是從11月左右開始,“軍大衣”風席卷大學校園。一群男生穿着深綠色、厚實到略顯笨重的軍大衣走在校園内,這樣的穿搭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而這成了新時尚。“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成本效益”,相關話題短視訊部分點贊量已超百萬,評論過萬。

“一件代發”主要面向的是有貨源需求的網店,通過從源頭廠商發貨的形式,減少物流成本,進而獲得更多利潤。張平表示,現在他們主要就是賣給網店。

“目前有6、7個電商找我們了。”張平坦言,以前也有零散訂貨,像工地或是學校聯系我們訂個幾十件,我們找物流也發走,但是“一件代發”快遞,他們廠子是第一次幹。

工廠勞工多是中年人或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以前大家都是‘朝九晚五’,頂多某次訂貨單多了生産線上需要有人加班。但現在幾乎是天天都要安排人加班發貨,有人登記、有人打包、有人貼标簽,等于說又多了一條生産線。”張平說,在他分享的短視訊裡,晚上8點鐘還要有人在做打包裝袋工作。

對話軍大衣生産商:産品賣斷貨,每天“一件代發”千餘件

另一家“雙星勞保”廠商表示,現在他們廠處于賣斷貨的狀态。“沒有存貨,都是現生産現發,11月有幾天最忙的時候,一天基本發走1000多件。這兩天訂單量少了,一天大約500件。”主要是發往東北地區,還發往山東、河南等地方,南方的訂貨量很少。

“快遞是8-9元,可以發全國。”這位廠商表示,從他們家拿貨價格在45-70元之間的都有,有的是狄卡棉,有的做了加厚,裡外雙層還做了防水。“比大批量批發能多賺一些錢,對我們來說是增加了一條銷路。”

部分工廠開啟直播

目前不會盲目擴大生産線

一塊背景布、一男一女一人穿着一件軍大衣全天24小時直播,而在背景店鋪,隻有兩款不同類型的軍大衣。記者注意到,自從“軍大衣”火起來後,在多個直播平台都興起了軍大衣,有的是一些服裝電商,更多的是剛創立的新賬号,專門賣軍大衣。

對話軍大衣生産商:産品賣斷貨,每天“一件代發”千餘件

據多個購物平台顯示,記者發現,多家網店軍大衣的銷量都在1萬+以上,價格在50到100元之間不等。

線上下,據媒體報道,有的城市勞保商店軍大衣也是銷量大增。而在濟南,軍大衣銷售卻不火爆。記者走訪了濟南勞保市場和部分五金商店,并沒有發現前來選購軍大衣的大學生。大多商戶都表示,來買的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并不多“最近軍大衣确實很火,但大家都是網購。”一勞保商店老闆說。

張平也嘗試開了兩場直播,背景就是軍大衣的生産線,為大家講解軍大衣的原料和制作過程。“前幾天北方降溫,最多一天賣了200來件,打包到晚上才裝了100來件,太費勁了。”張平表示,“還是得靠電商這些專業的人幹專業的活兒。”

至于這陣“軍大衣”風還會刮多久,是否會一直流行下去,張平表示,“不好判斷。”在他看來,軍大衣并不像棉衣、羽絨服一樣,還沒有成為平常人冬天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是全國最大的帆布手套、工作服等勞動保護用品生産基地。幹這個的廠子太多了,而且我們有大批量訂單需求的應對能力。”張平說,“目前看來,這些訂單量我們還是可以應對的,隻是說在打包、發貨上需要增加一些人手,暫時不會盲目擴大生産線。”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