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女王》熱度攀升,職場版“宮心計”何以戳中内地觀衆?
文|小玉
過去一周,TVB新劇《新聞女王》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骨朵排行榜上,該劇的周均熱度從開播首周的67.09攀升至76.54,直逼熱播偶像劇;同時,豆瓣評分也從開分的7.9逐漸漲至8.2。
這部劇“低開”很好了解,畢竟港劇的名氣已經消耗無幾,但何以“高走”值得探究。

同樣是視後、視帝加盟的強大陣容,今年前三部台慶劇均反響平平,壓軸出場的《新聞女王》多少讓TVB松了口氣。該劇聚焦傳媒公司内鬥與新聞行業生态,不談戀愛的職場劇、“全員惡人”的女性群像、人間清醒的犀利台詞等都是精彩看點,與内地劇形成鮮明對比。
在此基礎上,《新聞女王》能夠擁有如此高的讨論度,也與套用了内地影視劇的宣推模式有關。該劇在各大社交媒體都設定了官方賬号,主演也配合參與連麥掃樓并頻繁與網友互動,由此形成的熱搜詞條同樣極大助力了劇集内容的持續破圈。
久違地,《新聞女王》讓人重新窺見了港劇繁榮的一角。
打破女性職場劇刻闆印象
“你連狗咬人都想象不了,人咬狗的世界不适合你,找個男人嫁了吧。”
這是《新聞女王》廣為流傳的出圈台詞,前半句點明了新聞職場的殘酷真相,後半句則被盛贊為最狠毒的罵人話術。以此為切面,可以看見該劇對職場鬥争和女性處境的呈現理念,明顯與盛行過家家式職場和視嫁人為女性歸宿的刻闆職場劇不同。而這也正是它能夠戳中内地觀衆的關鍵。
作為一部女性職場劇,《新聞女王》中女主的開局不是家長裡短、丈夫背叛、重返職場的人生低谷。文慧心(佘詩曼 飾)出場就是香港知名媒體機構SNK新聞的當家女主播,工作實力強悍的她上有掌權者青睐,下有“文家軍”追随。在老闆娘方太和總監飛爺的刻意牽制下,她與同級别的男主播梁景仁(馬國明 飾)各立派系,二人勢同水火,都想跻身公司管理層。
劇中職場戲份占比最大,角色的變化也都圍繞着工作展開,用觀衆的話來說就是“至少他們看着像是來上班的”。包括情感關系,在該劇中基本是職場戲的組成部分,發揮着推動情節和完善人物的作用,并不會喧賓奪主。
不同于男女主必然相愛的内地劇套路,《新聞女王》的男女主是真正意義上的死對頭,目前來看完全和解不了,更别說發展成愛情關系。當然,他們也有各自的情感線,而且還有點相似。二人均與年輕下屬維持着肉體關系,但始終清醒自持,同時心中都有着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前任。
值得一提的是,文慧心一路過關斬将并不仰仗男人,劇中左右逢源、借色攬權的反而是身為男性的梁景仁。他們都挖空心思鑽營權術,但前者仍然有着自己的職業底線,後者則完全丢失了新聞素養,還頻繁通過與女性下屬談情說愛來謀取職場利益。
除此之外,《新聞女王》沒有用配角的愚蠢來襯托主角的聰明,可以說每個角色都不是省油的燈。包括女主在内,該劇呈現的是一副“全員惡人”的職場衆生相,這也與内地劇形成鮮明對比。
能夠在鬥争激烈的SNK新聞部成為當家主播,文慧心的人設絕不是天真善良小白花。她在做新聞上尚留底線,比如堅持做有價值的新聞、拒絕新聞娛樂化等。但在争權奪利上也幾乎是不擇手段,用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的方式PUA下屬、為了拉贊助對福利機構貪腐現象知情不報、慫恿下屬冒險闖入火場拍素材等,都展現了她性格中灰色的一面。
其他角色也各有特點,而非文慧心的附屬品。利用身材美貌争上位的許詩晴在面對貞潔批判時,敢說“到底是他吃我還是我吃他,誰說得準”;被文慧心一手提拔的徐曉薇雖然能力不足、把柄一堆,但也有“聽話是生存之道”的覺悟;隻想做好新聞的張家妍專業能力突出,面對兩派拉攏始終堅持本心......
這部劇塑造的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對職業的追求、對情感的看法都讓人眼前一亮。撇開影視劇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誇張沖突來說,女性不必非要為了職場放棄家庭,不必因年齡和貞潔枷鎖羞恥等觀念,獲得不少觀衆點贊。
或許現實中絕大部分女性仍困于糟粕陋習之中,接觸的家庭、職場環境也不如劇中所呈現的那般開放。但有時候文藝作品就應該是更先進的,要潛移默化的促使環境破舊立新,而非糊弄觀衆、因循守舊。
職場版“宮心計”,逃不開懸浮弊病
由于大篇幅聚焦電視台權鬥,不少觀衆覺得《新聞女王》有TVB經典宮鬥劇《金枝欲孽》《宮心計》的影子。骨朵的觀感與之一緻,對于權鬥線的重筆勾勒,讓該劇實為一部職場題材爽劇,也是以,不少情節在專業性和真實性上做了讓渡。
巴士側翻、仁心基金會選舉、精神病人傷人等新聞事件中,事實真相總是反轉再反轉。文慧心帶領的文家軍每次都力壓梁景仁獲得最終勝利,哪怕是中途被迫辭職,原因也與專業能力無關,而是她被老闆娘忌諱抛棄。并且,文慧心很快就以“消防老鼠”事件重新獲得方太信任,以管理層的身份回到公司。代入文慧心的視角,一路走來驚險重重但總能化險為夷,不可謂不刺激舒爽。
雖然權鬥線占比過重,但《新聞女王》也有在認真刻畫新聞行業。
每集開頭都會引用一句新聞學名言,内容與劇情有一定勾連,這種形式無疑是用心的表現。劇中文慧心、張家妍等角色所呈現的專業素養也是很有說服力的,比如脫稿播報新聞、勤勤懇懇跑現場、切中關鍵的采訪提問等。
她們的很多表達還頗具職業溫度。面對廣翔重工老闆刁難時,文慧心泰然自若的回道:“沒錯,新聞沒有經濟效益,不過真相有,它可以為民請命,也可以揭人瘡疤,還可以幫人搭橋鋪路、隐惡揚善。”她不否認輿論可以被操控,但始終認同新聞真相的價值。
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新聞女王》存在着明顯的懸浮弊病。
文慧心初進SNK新聞部時想報道的專題因高層權鬥被否決,當時她生氣吐槽“天天鬥來鬥去,怎麼做得好新聞”。多年以後,她卻成了自己曾經不喜歡的那種人。
公司内鬥激烈,充斥權色交易、陷害對立等不良風氣。員工每天都帶着八百個心眼子上班,每句話都說得别有深意,有人為了保住工作甚至不惜當衆下跪。這種壓抑的職場環境至少不符合大部分職場人的真實經曆。
央視記者王夢和前TVB主播麥詩敏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追劇看法,她們表示,像直播倒計時前20秒威脅上司、别人直播時故意關掉提詞器、直播室内補妝和幫忙戴耳機等情節都過于誇張,與真實的新聞工作出入很大。
另外,很多情節的設定也不太合理。社會影響重大的新聞事件發生時,警察和消防在查找真相上總是慢記者一步,顯然是為了凸顯新聞行業而有意淡化他們的存在。精神病人發狂事件中,真相是附近無線電不合規刺激了當事人精神狀态,這在觀衆接受門檻值内。但無線電一關停,當事人就恢複清醒實在不符常理。
當然,《新聞女王》本質上也不是為了絕對真實反映新聞行業面貌而創作的劇集,為了最大限度吸引觀衆,盡可能增強刺激性的編排情節也無可厚非。隻能說觀衆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罷了。
内容做底、營銷助力,
合拍劇又有看頭了
從播出回報看,《新聞女王》的取舍是成功的。盡管比不上TVB巅峰時期的職場劇,但也滿足了内地觀衆對港劇快節奏、強情節、鬥争不斷、金句頻出的期待。
除了在内地熱度攀升、口碑看漲,該劇在TVB首播時的最高收視率達23.4點,與今年上半年TVB的收視冠軍《隐形戰隊》持平,可以說是今年台慶劇中表現最好的一部了。在此之前,《香港人在北京》《羅密歐與祝英台》《疊影狙擊》這三部已播台慶劇都反響一般。
單從内地來說,《新聞女王》能夠“低開高走”離不開宣傳營銷的推波助瀾。該劇播出以來幾乎每天都能登上微網誌熱搜,詞條方向大都是港劇回春和對比内娛。
被拿來對比的内地劇集不限于職場劇,反而是近期熱播的偶像劇《以愛為營》出場率很高。原因在于該劇女主的職業是财經記者,但她的很多做法有違職業規則而争議頗多。在觀衆對内地劇觀感不佳的情況下,《新聞女王》借勢營銷的效果看起來很是不錯。
而它之是以能夠拿到如此量級的宣推資源,則要得益于這是一部優酷視訊與TVB的合拍劇。
近些年,TVB與内地的合拍劇少有成功案例,大多既惹惱了港娛閱聽人,又讨好不了内娛觀衆。據不完全統計,TVB與優酷視訊合拍的《白色強人2》《法證先鋒5》、與騰訊視訊合拍的《使徒行者2》《鐵探》、與愛奇藝合拍的《盲俠大律師》等,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下,打分人數則在5萬以下,口碑與關注度都不算高。
盡管兩地觀衆對合拍劇的回報不佳,但TVB始終很重視這條業務線。今年8月,其全資附屬公司77工作室與騰訊視訊旗下企鵝影視簽署了合作架構協定。其中一項内容就是77工作室将攜手企鵝影視合作推進四部定制劇,包括此前因種種原因延期開拍近兩年的《巾帼枭雄之懸崖4》、聚焦大灣區企業家風雲的《企業強人》、大型警匪劇《反黑英雄》以及懸疑推理偵探劇《刑偵12》。
同是77工作室制作,《新聞女王》的熱播無疑是一個利好信号。如果該劇可以延續當下的走勢,打破合拍劇必撲的定律,這對TVB、對港劇來說都意義重大。
畢竟想要突破自身資金、審美、人員等多方面的局限,合拍是TVB、也是港劇的必然趨勢。但如何發揮港劇長處和保留原本味道,又能合理利用内地資源實作煥新,還需平台和創作者繼續探索、不斷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