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中植系的地産之冬

萬億中植系的地産之冬

萬億中植系的地産之冬

觀點網 中植系“崩塌”的說法,自解直锟去世及旗下四大财富公司爆雷起就不曾中斷,隻是過去兩年投資者對其多少還存有一絲期盼。

到了2023年11月25日,這最後一絲渺茫期盼也已經徹底消失。

11月25日,北京市警察局朝陽分局通報稱,近期,北京市警察局朝陽分局依法對“中植系”所屬财富公司涉嫌違法犯罪立案偵查,對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為全面查清案情、全力追贓挽損,該通報還請投資人通過網上報案、郵寄報案、實地報案三種方式進行報案登記。

對于“解某某”的猜測尚未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植系”所屬财富公司被立案偵查,最後的一隻靴子也終于落地。

事實上,中植對此事也早有預告。

在北京市警察局朝陽分局通報釋出前三天,中植集團11月22日向投資者發出一封《緻歉信》表示,中植集團出險後聘請中介機構進行了全面清産核資,初步盡調發現,按照中介機構模拟合并口徑測算集團總資産賬面金額約2000億元,同時債務規模巨大,剔除保證金後相關負債本息規模約為4200-4600億元。

資不抵債超過2000億元,巨大的窟窿直白地坦白人前,并表示“目前已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短期内可用于兌付債務的資源遠低于整體債務規模”。

而中植集團亦對清算階段作了如下保證:“集團将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積極配合并敦促中介機構進一步深化清産核資工作,準确查清資産債務具體情況,将集團所有資産、權益,公平公正地用于投資者權益的保障。”

有法律人士指出,刑事立案隻是非法集資案件的起點,要完全結案還需要漫長的過程,但這都将是後話。

解直锟經營近30年才建立的萬億資本帝國,在其離世後立馬分崩離析,短短兩年就走到破産清算,這或許早在他打造中植系“空中樓閣”時就已埋下。

對此,大多數分析都認為,中植系的爆雷亦是受房地産行業拖累,因其投資的十多家房企在過去兩年時間接連出險。

有果必有因,數年前房地産投資曾助其走到高光時段,現在隻是一切回到了不一樣的原點。

“财富”不再

北京市警察局朝陽分局對于“中植系”所屬财富公司的表述僅有寥寥數語,即“中植系”所屬财富公司涉嫌違法犯罪立案偵查,對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這背後隐藏的卻是投資人高達數千億巨額的資金損失。

據中植企業集團官網顯示,在金融闆塊,該集團控股或參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按照最初的定位,這四大财富管理公司緻力于為高淨值客戶打造全球化的财富管理平台,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曾有報道指出,四大财富公司涉及的理财産品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涉及的投資者數量超過100萬人。這些理财産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到12%之間,遠高于市場平均水準。

危機隻是被當初繁華所掩蓋,這個萬億帝國建立起來花了解直锟将近30年時間,這位靈魂人物去世僅一個月,中植系四大财富公司就開始接連爆雷,速度之快遠超想象。

解直锟的履曆有着明顯的時代烙印。

公開資料顯示,1961年解直锟于黑龍江伊春出生,是解家第五個孩子,雖然排行老五,他還是順利讀完了大學,且在畢業後進入印刷廠成為了一名勞工。

或許是得益于他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或許是非凡的商業頭腦和敢于冒險的精神已開始顯露,1980年代,印刷廠正處于收益下降狀态,但在解直锟的帶領下效益開始慢慢提升,扭虧為盈。解直锟也憑此受到重用,成為了印刷廠廠長。

在此基礎上,解直锟還開始涉足面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養殖場等多個領域,還收購了部分國有不良資産,初始财富積累慢慢成型。

資料顯示,解直锟于1995年成立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為5000萬元。第一桶金始于購買的紅松資源——解直锟借助紅松稀缺的特性,進行大量采購和轉賣,從中獲得非常可觀的報酬。中植集團成立後,主營業務也是木材、木質半成品。

兩年後,蓬勃發展的房地産業引起了解直锟的注意,他進軍房地産領域的腳步也由此開始,這也為“中植系”崛起提供了捷徑。彼時,解直锟開始走出黑龍江,将事業版圖擴充至伊春市甚至哈爾濱、北京、上海,成為當地的知名開發商。

數年後,解直锟将眼光投到了金融闆塊,2001年開始投資哈爾濱信托投資公司,之後還通過中植集團與黑龍江牡丹江新材料為代表的5個企業進行合作,接管了哈爾濱信托投資公司,并将其改名重建為中融信托公司。

自此,中植系正式打開了金融領域的大門,也完成了由實業到“全牌照”金控帝國的轉型,資産規模高達數萬億,業務版圖覆寫信托、并購、典當、擔保、第三方理财等。

據中植官網顯示,該集團現已形成“實業+金融”雙主業模式,逐漸發展成為涵蓋實體産業、資産管理、金融服務、财富管理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最被人熟知的金融闆塊,中植戰略控股或參股六家持牌金融機構,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财險、中融彙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控股或參股五家資産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産管理、困境資産管理、國企混改、并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控股或參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

關于四家财富管理公司的管理規模,曾有資料統計,在2020年,恒天财富、大唐财富、新湖财富和高晟财富的管理規模達到9300億元、6000億元、8500億元及約千億元。

随着規模擴張,截至2021年11月底,恒天财富累計資産配置規模已達1.5萬億元,是四大财富管理公司規模最大的一家。其次則是新湖财富,累計配置資産規模超1.3萬億元。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在2021年即将結束之時,中植集團突然釋出訃告稱,該公司創始人解直锟因心髒病突發搶救無效,于2021年12月18日9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大廈崩塌同樣來得突然。

解直锟去世僅一個月,2022年1月,恒天财富就釋出公告稱,由于市場環境變化和資金鍊緊張,其部分理财産品無法按期兌付,同時提出了延期兌付或轉換其他産品的方案。不過這一方案并未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和接受,反而引發了強烈不滿和抗議,恒天财富多個營業網點甚至被投資者圍堵和沖擊。

随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和高晟财富也相繼宣布部分理财産品無法按期兌付,且提出了類似的延期兌付或轉換其他産品的方案。投資者們毫不意外地紛紛表示不滿和憤怒,并采取了各種方式進行維權和追讨本息。

至此,中植系一向以“穩健”、“安全”、“保本”等字眼吸引客戶的理财産品爆雷了,而四大财富公司管理規模超過3萬億元、年化收益率在8%到12%的種種過往俱成了一場雲煙。

地産之冬

四大财富公司之是以爆雷,有分析指出,這些理财産品大多是以房地産項目或上市公司股權為底層資産,主要是中植系投資的房地産項目、基礎設施項目、上市公司股權等,但這些項目現在的回報率和流動性都不高,在行業低迷期存在虧損和停滞的風險。

随着近兩年當房地産市場和資本市場出現波動,這些資産也無法實作價值回收,導緻四大财富公司無法按時兌付理财産品。

對此,有觀點認為,中植系近兩年接連踩雷15家出險房企,是引發爆雷的主要導火索。這些房企包括恒大集團、華夏幸福、佳兆業、融創、藍光集團、泰禾集團、世茂集團、海倫堡、皇庭國際、名門地産等。

但不能否認,中植系過往興盛也的确是曾經與房地産有過的一段雙向奔赴的“愛情”。

曾有房企高管表示,2018年開始,加速擴張的房企開始受到融資管道收窄的限制,手握萬億資金的“中植系”自然成為了背後助力。

資料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托投向房地産的占比分别為6.61%、10.99%、17.65%、18%,增長極為明顯。

在此之前,解直锟主導下對地産闆塊就有不少投資,如2016年恒大以91億元收購萬科4.68%股權,交易背後就有中植集團的影子;2017年,佳兆業複牌并逐漸步入正軌,掌門人郭英成就拉來了中植旗下中海晟融收購佳兆業深圳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51%股權。正因有了它們的慷慨支援,佳兆業才得以逐漸重新開機。

最近資産被陸續擺上拍賣席的皇庭國際,2019年也受到過中植系援助。

另外,還有說法稱中植系在房地産圈最“鐵”的合作對象是世茂,通過中植創信投資平台與世茂以50:50的股權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而在中植集團釋出的《關于成立解直锟同志治喪委員會的通知》中,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也是解直锟治喪委員會的委員。

除此以外,2020年4月,中植系還以33.12億元接盤中弘股份有名的爛尾樓中弘大廈。

之後一年,2021年7月,中植旗下卓睿物業還以16.45億元競得世茂工三項目。按照彼時的計劃,将在北京東三環至東四環打造“三裡屯+CBD商圈”的超級綜合體。

與此同時,上海陸家嘴明城花苑、天圓祥泰大廈均由中植系收歸旗下,賈躍亭的樂視大廈同樣由中植系斥資5.7億元拍得。

好景不長,随着房地産行業進入調整周期,房企表現每況愈下,爆雷房企逐漸增多,而中植系牽手的諸多房企也在其中,這也使中植系收益率低迷,流動性出現困難。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融信托存續信托計劃1187個,受托管資産6387億元,規模同比有所下滑。其中,持有的巨量房地産信托金額達到895.55億元,占投資比達14.02%,已成為埋藏其中的“雷區”。

2022年1月中旬,中融信托所投華夏幸福“融昱100号”和“骥達11号”兩筆本息共計11.2億元到期信托計劃宣告違約。

2022年4月,認購了4000萬元中融信托發行的“中融-融沛231号”産品的微光股份宣布将該信托産品展期。

2022年4月,廣東塔牌混凝土以自有資金2000萬認購的“中融-融沛231号”産品,在近期宣布延期支付,中融信托表示該信托計劃下存續的全部信托機關預計展期25個月。

2022年5月中旬,中融信托和華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号、享融287号相繼出現到期兌付問題。

2022年5月,中融信托宣布,中融-承安96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A1類信托機關自動進入延長期,該款信托産品總規模達20億元,信托資金用于對南昌融創和項目公司的投資,最終用于融創武漢1890項目033地塊的開發建設。

……

如此看來,房地産拖累中植系有迹可循,但亦有分析指出,一味冒進更是其傾覆的根本原因。

2021年9月,ST天山公布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中植系”持股超過5%的公司多達19家。

萬億中植系的地産之冬
萬億中植系的地産之冬

來源:企業公告

有不少報道曾解構過“中植系”的資本玩法——運作一種類似金字塔式的資本結構,即“X+中融信托+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植系的資産。

中植系通過中融信托籌措資金、收購原始資産,随後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股權或現金,進而與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合作,再通過中融信托籌措資金繼續并購資産,如此循環往複。

期間,中植系體内金融平台間還會互相合作,接續資金、放大杠杆、分散風險。

但可以看到,中植系三萬多億資金大多在玩投資遊戲,一位分析人士就說:“這樣的企業哪來的競争力?這才是解直锟和他的中植系崩潰的深層原因。如果當年他用金融去服務實體産業,用金融去培育有成長性和有競争力的産業,一定能把握住數字經濟的時代機遇。”

或許會是這樣,也或許不會,已經不得而知。

随着中植四大财富公司的破産立案落地,接下來或許就是漫長的執行清償。

有律師就前幾天中植披露的資料分析,中植系債務大約4200-4600億元。一般來說,通過刑事執行程式,賬面2000億元的财産,如果能賣到1000億元已經很好了。4200-4600億元的債務取平均數為4400億元,也就是說,執行比例大概22.7%。不過在實際執行中,這個比例在涉衆類執行案件的比例中已經不算低,但不排除中植系案件的實際執行清償比例可能比22.7%要低。

然解直锟離去之時,中植系就早已崩塌,最終結局如何,一切還需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