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作者:沽江

一、這種鳥,是害鳥還是益鳥?

大陸從1958年開始,開展了“除四害”的全民運動,目的是要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沒錯,當時把麻雀列為“四害”之一,原因是它糟蹋糧食。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全民滅四害運動在當時被視為重要舉措,但最終卻演變成了一場悲劇。兩年時間,全民一口氣打了差不多20億隻麻雀。打到的麻雀在那貧困的年代,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卻導緻之後的農田害蟲泛濫。

有人說麻雀吃害蟲就是益鳥,也有人說,麻雀吃的糧食更多,完全是害鳥。

其實,麻雀可算是真正的雜食達人。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麻雀當然是喜歡吃谷物的。

當谷物成熟時,麻雀會聚集在農田或打谷場,盡情享受美味的谷物盛宴。

幾十年前的冬天,難以捕食到谷物的季節,小麻雀就會“變傻”,往往為填飽肚子被孩子們欺騙,導緻犧牲性命。

用篩子扣麻雀的場面,是否讓60後70後憶起了回不去的童年?

網圖

這是用篩子捕麻雀的場景。

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時候,孩子們拿個大篩子在院子裡空闊的地方,掃出一塊沒有雪的空地,撒一把小米,拿個小木棍拴根繩子,拉着繩子的另一端藏在門後,看小麻雀們蹦蹦跳跳進入篩子下面。當小麻雀專心吃小米時,把握好時機猛拽繩子,一群小麻雀就被扣在篩子下面了。

如果你捕捉到的麻雀,想養活一隻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麻雀會用嘴啄你,且不受嗟來之食不吃不喝,不自由勿甯死,兩、三天便絕食而亡。人們都說麻雀氣死了。

麻雀還是捕蟲高手呢。

麻雀在飛行中,會準确捕捉到蝴蝶等各種飛蟲。蟲類,是麻雀的最佳營養美食,麻雀育雛期間,會經常給雛鳥捕食蟲子增加營養。

網圖侵删

麻雀還會吃人們丢掉的食物。

有的麻雀,甚至勇敢的個體敢于靠近人們身邊,甚至在人聲喧嚣的街市,你會驚訝的看到麻雀覓食人類丢棄的各種食物,展示出與人類和諧相處的智慧。

曾幾何時,麻雀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美食。烤麻雀、炸麻雀,最常見,一串串的麻雀,滿足過多少人的味蕾,卻也讓我們的家園失去了幾多和諧美麗的風景!

而今,麻雀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時令已是隆冬,我家鄉冬天常見的景緻是:大楊樹落盡繁華,裸露出生命本質的枝杈,一群小小的樹麻雀,成為了枝杈上美麗的風景。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二、這種鳥,美麗也擋不住人們吃它

這種鳥,多數北方人沒見過,一種美麗機靈的小鳥——禾花雀。

在廣東,一提到禾花雀,中年以上的人無人不曉,因為他們幾乎都吃過這小小的鳥雀。

禾花雀,學名黃胸鹀(wú),也叫黃膽。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禾花雀被稱為“會飛的小龍蝦”

“會飛的小龍蝦”,可見味之美極。

廣東人吃禾花雀的曆史,可追溯到2100多年前。位于廣州越秀區的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200餘隻黃胸鹀遺骸,就是佐證。

禾花雀,是一種體型嬌小可愛,和麻雀差不多大小的雀類。最開始,禾花雀霸占着嶺南地區的上空,随處可見的禾花雀多得數也數不清。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因為禾花雀太好吃,廣東人從2004年至2017年,短短十三年間,從30萬吃到120隻,險些瀕臨滅絕。

你知道嗎?這兩種小巧的鳥,都已是國家保護動物,千萬别去捕獵

當然,禾花雀成為野生瀕危動物,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期被人類大量食用和獵殺因素。

禾花雀也曾被列為“害鳥”

特别是在生産力低下的年代,人們認為禾花雀嚴重糟蹋糧食。為了保護糧食,在廣東的三水、清遠、四會等地,形成了每年秋季大量捕食黃胸鹀的地方風俗。

禾花雀還曾是重要的出口美食

清朝末年,黃胸鹀已發展為三水地區重要的地方産業,甚至将其制成罐頭,作為進階食品出口到美國等地。每年出口量多達數萬打。

2021年2月,禾花雀列為大陸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無論是小小的占盡風景的麻雀,還是美麗的優雅的禾花雀,或是其他生物,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都與我們共同構成着這個美麗而寶貴的地球家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