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作者:南方都市報

“馬拉松熱”勢能爆發,熱浪覆寫全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路跑賽事數量達303場,總參賽人次達224萬,這還不包括更多未經認證,或已滲透到縣級市乃至鄉村的馬拉松或者短程精英賽、“歡樂跑”比賽。

入秋以來,每周末更是有數十萬名跑友,在同一天站上起跑線。在這數萬張活力面容中,常能捕捉到中年跑者的歲月痕迹。資料顯示,這幾年參加全馬比賽的選手最多、成績最好集中在40歲左右的男子選手。一場大衆的馬拉松,常被貼上“中年男人的廣場舞”的标簽。

年輕人放棄馬拉松了?近日,南都記者采訪了數名不同年齡段的跑友,他們是這麼說的。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2023順德半程馬拉松在北滘門廣場鳴槍起跑。南都、N視訊記者 鄭俊彬 攝

馬拉松火熱

3萬餘名額超14萬人報名

中簽率屢創新低

萬人齊聚,各地開跑,朋友圈裡,賽道路旁,一片繁忙。今年馬拉松有多熱?

“我中簽了!”今年4月,22歲的汪世傑參加了2023廈門建發馬拉松,與3萬餘名跑友,完成了他的首個全馬比賽。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汪世傑參加2023廈門建發馬拉松。

“天氣很熱,經驗不足,跑得很崩。”賽道基本沿着海邊,上下坡多,汪世傑已經記不清抽筋了多少次,他隻記得跑了40多分鐘,上坡之後到了世界上離海平面最低的橋梁——演武大橋。水天一色,忘卻疲感,他當時停下許久、拍了幾張照。他還記得,沿途吃了各種補給,有官方提供的小番茄、橙子、葡萄幹,“還有當地市民放在現場的就更豐富了,有能量棒。我還喝到了湯。”

“跑到後半程接近崩潰的時候經過進明寺,僧侶和寺廟的志願者拿出了熱茶和熱面線糊供參賽者吃。”從2015年開始參加馬拉松,30歲的廣州市民何琪(化名)今年拾起久違的長跑,同樣參加了這場馬拉松并且印象深刻:跑完渾身鹽巴,手臂曬成手表色,背部曬出背心狀……

中簽不易,跑起來更不易,如今半年過去,他們回憶起當天的賽事,畫面更多的是與跑友并肩,站在世界上離海最近的觀景台,在賞景之餘聽到的《鼓浪嶼之波》,賞盡當地風景與美食。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何琪在廈門馬拉松比賽中,吃到了熱面線糊

“心裡陣陣的暖流。闊别3年,大家保持着的那份熱忱讓我非常感動和受到鼓舞。都值得了。”何琪說道。

廈門的這場馬拉松是全國兩個獲得世界田聯白金标認證的賽事之一,初春舉辦,跑友熱情極高。

不過,這僅是今年馬拉松熱的一個縮影。相較于2015年前後,馬拉松剛興起時的随時能報上名,如今賽事場次趕不上參賽跑友的增速。2023廣州馬拉松賽12月10日鳴槍起跑,規模3萬人的賽事有超14萬人報名;在此不久前,上海馬拉松組委會公布,有超過17萬人報名,中簽率13.7%……今年,頂級馬拉松賽事普遍打破了報名和參賽人數,紛紛創新高,相應地,中簽率屢創新低。有媒體報道稱,2023年1月至今,小紅書上關于“馬拉松”的使用者筆記釋出量同比增長了400%,不少網友感慨“難中簽”。

據廈門馬拉松組委會公布:除去直通選手、永久号選手等,其餘選手今年中簽率為15.19%,而其明年舉辦的賽事中簽率為5%。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何琪已參加過半馬20多個,全馬3個,這是她在2023順德半程馬拉松賽場。

主力中年人

從前打籃球踢足球

40歲+需調整生活方式

廈門馬拉松組委會還公布了一組資料:在30397人參賽選手中,男子人數占了八成以上。此外,參賽選手平均年齡為42.4歲,45歲到49歲的男女成績雙雙排名首位,40歲到44歲位居第二,而29歲及以下年齡段,在9個年齡段中隻排在倒數第四位……

南都記者留意到,今年不少馬拉松賽事公布了參賽人群的畫像,數萬參賽人群中,40歲到55歲的中年人被認為是主力,如上海馬拉松參賽人群集中在40歲到49歲、成都馬拉松40歲到49歲的跑者占比達37.52%。

無論是參賽人數,或是成績,中年男人占據了絕對比例。360創始人周鴻祎曾在一次坦言,“馬拉松就是中年男人的廣場舞。”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10月29日,2023西安馬拉松賽在西安市永甯門鳴槍開跑。新華社發

為何都是中年人?

“40歲左右男性是主力人群。”今年42歲的廣州市民藍小布(化名)跑齡已有11年,他每年至少參加30場左右的賽事,他認為,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會看成是一個娛樂,但對于40歲左右的朋友來說,這是調整生活方式,“因為馬拉松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需要有一個更穩定的生活狀态以及心理狀态,各方面都需要成熟的情況下,才可能長時間地堅持。”

“以我身邊這些人來講,大家家庭和工作基本上穩定下來了,也到了身體走下坡路,都想做調節,尋求自我改變。”今年43歲的許衛忠跑齡近10年了,他與身邊的朋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投入長跑運動,并堅持至今,“我們以前年輕的時候,都是以打籃球或者踢足球這類的激烈運動為主,現在慢慢地大家都是中年大叔了,改成沒對抗的馬拉松賽事,大家覺得也挺好的。”

年輕人真這麼少嗎?

“但所有資料都在動态變化。”藍小布說道。

許衛忠也同樣表示,以前年齡在40歲上下比較多,但近兩年,在賽場上看到了大學生或剛畢業不久的年輕面孔,“跑得快的精英跑者,在年輕化。”

今年31歲的林秋彬跑齡有近10年,他前後參加了100多個馬拉松比賽,是多場賽事的精英跑者,他也談到,剛開始跑馬拉松的時候,身邊的跑友确實多是四五十歲的,“但跑着跑着,20到30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陸續加入。”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林秋彬。

為何年輕人少

大賽報名有門檻

少途徑難以了解

雖說年輕面孔逐漸增多,但相較于40歲左右的主力群體來說,還是相對較少。這是為何?

“學校裡面,跑長跑的同學很少。”汪世傑是一名大四學生,今年開始,在其師兄的幫助和帶領下,陸續參加馬拉松全程或半程賽事,他發現,跑馬拉松的同齡人不多,在其同學自發組建的馬拉松跑友群,有78個人,活躍的有40多人。

“因為參加大型的馬拉松賽事是需要門檻的。”汪世傑表示,大型的賽事在報名時,不承認有些特别小的比賽,并且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參賽經曆和有效成績。

南都記者檢視報名規則發現,為了確定參賽者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經驗來應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困難,不少大型馬拉松賽事報名時,确實會增加一定的報名要求,如今年的廣州馬拉松報名時,需要送出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項目的完賽證明,線上馬拉松成績無效。此前結束的北京馬拉松,同樣需要送出全程馬拉松完賽有效成績在6小時内、或半程馬拉松賽完賽有效成績在3小時内的證明,線上馬拉松成績無效。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2018年的廣州馬拉松現場。南都、N視訊記者 張志韬 攝

“送出證明後,才能有報名的資格,之後還要抽簽,現在中簽率低,這對大多數新手來說,就全憑運氣了。”汪世傑還提到,因為大多數人不了解馬拉松,需要通過各種方式途徑,讓更多人了解馬拉松,進而帶動更多人參與,“大一大二的時候,如果能遇到現在的自己,能了解到各種馬拉松賽事和參賽經驗,或許就能更早參賽、參加更多比賽。”

馬拉松全年齡段普及,離不開“帶動”。藍小布同樣認為,“年輕一輩去做這個運動,很多時候需要從父母那邊開始。現在40多歲的人,通過對運動的了解,他也會帶動家裡的小朋友去做跑步戶外的一些運動,自然而然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今年開始,汪世傑常會在同學群裡分享有關馬拉松賽事資訊,在他的分享和帶動下,有幾個師弟師妹陸續報名挑戰,如11月26日舉辦的肇慶半程馬拉松、連州半程馬拉松等賽事。

跑馬“新潮流”

有償“替跑”騎車完賽

花錢報名就能有獎牌

汪世傑還發現,身邊有不少同學參加線上馬拉松,“有些同學達不到參賽門檻、沒有中簽,又想參與這場賽事,覺得獎牌很好看,就會去報名線上馬拉松。”

線上馬拉松,即在網絡上舉辦的馬拉松,參加線上馬拉松的人,在馬拉松活動當天,按照活動要求,在任何地點,完成賽事要求的跑步距離,都可獲得官方授權的完賽紀念獎牌以及電子完賽證書。

近年,馬拉松賽事愈發火熱,進而衍生出了線上馬拉松,2019年時,一場賽事,30萬人報名。目前在某跑馬APP上,平均每場報名可達20萬人。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某跑馬APP上,平均每場報名可達20萬人。

無需門檻、任意地點、節省時間的同時也可以參加馬拉松,還可以拿完賽紀念獎牌,何樂而不為?但最近,社交平台上時常出現“有償‘替跑’”“獎牌39元”等分享和言論。

打開某馬拉松報名小程式,界面上出現一批各地各類型的線上馬拉松賽事,完賽紀念獎牌做封面。根據宣傳介紹,報名後,隻需要将手機運動軟體記錄的跑步成績上傳送出,即視為完成比賽。報名可選“虛拟包免費(電子獎牌/證書/号碼布)”“獎牌+虛拟包39元”“獎牌+套裝+虛拟包160元”……在某跑馬APP上,同樣操作。

最近,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使用共享單車“跑”完了比賽,在小程式上傳成績以後,照樣拿到了獎牌。

完賽紀念獎牌,在許多跑友心中,是自己流下汗水努力奔跑最好的證明,而且不少完賽獎牌還融入了城市的人文曆史,有一定的紀念意義,也有儀式感。即使不在馬拉松賽事現場,僅是遠端參與也能得到完賽獎牌,也是一種自我肯定和鼓勵。

但當儀式感隻是為了拿到獎牌、與金錢挂鈎,味道就變了。

馬拉松熱之下

回歸其本身

馬拉松應該是什麼?

馬拉松熱下,回歸其本身,馬拉松應該是什麼?

“起初跑步是為了減肥。”跑了8年,何琪說,如今參加馬拉松早已不是強迫自己去減肥完成的任務,而是一次可以與自己的獨處,“跑步都是我獨處的時間,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問題在跟自己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2019年廣州馬拉松現場,參賽者通過獵德大橋橋面。南都、N視訊記者 黎湛均 攝

馬拉松,也可以是一次跟朋友享受這個城市風光的體驗。許衛忠做着餐飲生意,平時生意忙,不會特意抽時間出去玩,而參加馬拉松,他一般會騰出三天兩夜的時間,在比賽的城市多走走。上周末,他參加陽江海陵島馬拉松,跑完就去了天麓山,俯瞰海陵島,“越來越喜歡馬拉松了。”

汪世傑目前在深圳讀書,在參加工作之前,他想多出去走走,對他來說,參加馬拉松是旅遊觀光,領略城市風采,可以有機會去全國各地,去見不同的人、去吃不同的美食、去看不同的美景,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可能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遠,成為朋友以後有機會可以常約跑步、互相幫助。”

馬拉松,還可以是一場想超越自己記錄的訓練。“剛開始就是一個愛好,慢慢形成自己的運動習慣,到現在融入生活,工作也與馬拉松有關。”作為精英跑者,林秋彬要參加12月的廣州馬拉松,“我想PB(突破個人最好成績)。”

馬拉松,中年男人的廣場舞,年輕人正闖入

藍小布牽頭設計的參賽服。衣服正面印着2012-2023,代表廣馬的十年;背後印了廣州最著名的跑道景點。

“馬拉松應該要回歸出發的初衷。我就是喜歡做這件事(跑馬拉松)。”同樣要參加廣州馬拉松的還有藍小布,他是忠實跑者,從2012年的第一屆開始從未缺席,也正是從這年,開始迷上馬拉松。今年,他頗有儀式感,牽頭設計了參賽服,正面印着2012-2023,代表廣州馬拉松的十年,背後印了廣州最著名的跑道景點,并計劃将衣服送給同樣愛馬拉松的跑友們。

亦是懷揣熱忱,亦是瞄準目标,均将共聚盛事。

何琪準備周末在廣州二沙島訓練,這裡除了偶爾苦于要等紅綠燈外,有着與廣州馬拉松天然契合的距離條件,即一圈5公裡與補給點距離相同,同時,這裡感染她的也因有着自發形成的跑步氛圍;在深圳的汪世傑、林秋彬也已經做好參賽計劃。12月10日,這群不同年齡段、來自不同城市的跑友們,均将共聚這場3萬人的盛事。

采寫:南都記者 李芷琪

部分由受訪者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