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作者 | 福裡斯特

編輯|硬飛路

題圖 | 《特工任務》

“上海車展結束半年之後再逛車展,仿佛全世界的車企都在造MPV了。”

今年廣州車展的媒體日結束之後,新周刊記者的一位媒體朋友發出了如上感慨。

這樣的判斷并非聳人聽聞。如果有哪款車型能夠在今年廣州車展裡引發人們熱烈讨論,那一定是被各路汽車大V瘋狂種草安利,然後靠數量優勢包圍車展的MPV們。

不論是豐田、本田、别克等傳統知名車企,還是理想、小鵬、騰勢、極氪等國産新勢力,在本屆廣州車展的布局似乎都達成一緻,紛紛将自家的MPV從幕後推到台前。更有的車企為了在展台C位宣傳自家的新能源MPV,不惜将某個銷冠車型安排在遠離舞台中心的區域展出。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廣州車展上,一輛披着彩繪塗裝的紅旗HQ9在展台中央。(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與MPV有關的讨論,早在車展前夕就居高不下。10月17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網誌上公布了新車MEGA的照片,但人們的關注點并不在這輛MPV車的功能上,反倒被MEGA的“高鐵車頭”分散了注意力。

在細分市場上,其實MPV還處于一個眼看不占任何優勢、卻能輕易感受到其氣勢的微妙位置——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内MPV累計賣出90.6萬輛,僅占乘用車零售銷量的5.19%;相對而言,今年前9個月,MPV的市場增幅同比增長18%,增長幅度相當于SUV的2.8倍。

從商用轉變為家用後,MPV當下的熱烈氛圍,很難不讓人相信,“瘋狂”的MPV将在不久的未來,追上2016年在中國市場賣出近250萬輛的記錄。

全世界造MPV,幾家歡喜幾家愁

要具象化描述MPV市場的這番“瘋狂”,逛一遍本周的廣州車展便可略知一二。

這當然少不了前文提到的理想MEGA——有不少來看廣州車展的觀衆,都将打卡的首站定在了廣交會D館理想汽車的展廳,隻為一睹傳說中的“公路高鐵”真容,盡管人們隻能隔着展台外的圍欄遠遠觀望車頭和車身。

廣州車展首日現場的釋出會上,理想汽車披露MEGA的售價将在60萬元以内,正式售價則會在12月公布,計劃明年2月下旬開啟傳遞。另據理想汽車的官方消息,開啟預訂不到兩小時,便收獲了超過1萬輛訂單。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理想汽車展台中央的MEGA和欄杆外圍觀的人群。(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兩牆之隔的小鵬展廳裡,人們把全新釋出的小鵬X9圍得水洩不通,上車體驗甚至需要排隊等候。這是小鵬汽車首款MPV車型,預售價38.8萬元起,一出生就被各方寄予厚望,何小鵬更給它定下了KPI——成為大型純電MPV市場銷量第一。

盡管火藥味十足,但兩款新車的設計颠覆了很多人對MPV的想象,至少在外觀上便讓人耳目一新。“看上去就不像是緻敬‘油膩’的豐田埃爾法。”有現場觀衆對新周刊記者表示。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體驗小鵬X9的觀衆,将展車圍得水洩不通。(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同樣拒絕“油膩”的,還有傳統豪華品牌沃爾沃帶來的純電動MPV EM90。在展館的連廊上,來看展的人群一擡眼就能看見懸挂在廣交會展館A區碩大的EM90海報,吸睛的同時也讓人對這位“北歐富豪”倍感好奇。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懸挂在廣交會展館A區的沃爾沃EM90巨幅海報。(圖/視覺中國)

根據介紹,EM90的前臉改用當下流行的無邊界的設計,中央帶有大量的開孔,品牌LOGO帶有發光效果,秉承北歐豪華設計理念的同時,将具有“中國血統”的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希望借此拉近沃爾沃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盡管如此,EM90高達81.8萬的起售價,還是讓很多人擔心沃爾沃這款新車“在中國會不會沒有市場”。

耐人尋味的是,比起沃爾沃展台上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人群,同樣主打豪華MPV的豐田系,展出的MPV熱度并不及預期。

去年深陷“鎖車門”風波的雷克薩斯LM今年推出了全新一代LM 500h,但鮮有人駐足,MPV界的“信仰神車”豐田埃爾法圍觀的人很多,但體驗的人群遠比圍觀騰勢D9的要少。而一汽豐田推出的新款皇冠威爾法更被安排在一個角落裡,幾乎無人問津。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售價接近90萬的新款威爾法智能電魂雙擎版,被安置在一個角落裡。(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MPV熱潮,30年前就有了

冰火兩重天之下,MPV成了整個汽車界最卷的“頂流”,而其中又屬新能源MPV鶴立雞群。

除了理想和小鵬的MPV“隔空對壘”、沃爾沃的“北歐富豪”之外,長城魏牌、極氪、騰勢、岚圖和上汽大通等車企都帶來了自己的新能源MPV,整個廣州車展展出的MPV車型多達數十款。

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景象。要知道中國人長期以來對MPV的認知,就是别克GL8那般隻有進階人士才配享受的“進階車”——MPV四平八穩的設計元素和布局分明的座位格局,很難跟家庭用車扯上關系。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别克GL8曾一直是中國MPV的代表。(圖/《掃黑風暴》)

1999年誕生的别克GL8,填補了國内MPV市場的空缺。畢竟在這之前中國汽車市場上還沒有“MPV”的概念,隻有既能載人又能裝貨的面包車,馳騁在中國大大小小的馬路上。

比起“人貨混裝”的面包車,GL8坐起來寬敞舒服,外觀也比老掉牙的面包車要酷,是以迅速成為各類高品質人類的首選車型,讓不少中國人第一次知道什麼是高貴的MPV,更成為千禧年代江湖段子裡的“神車”代表——“高速上無論開多快,總有一台GL8會超過你”。

其實早在GL8面世之前,中國的馬路上就已經有MPV的痕迹。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在美國的道奇“大篷車”凱領、普利茅斯航海家、克萊斯勒大捷龍,都曾通過進口或代工的形式馳騁中國城市。在廣東,可見率更高的MPV當屬外表圓滿的豐田初代普瑞維亞,情懷車友們更樂意用“大霸王”這個接地氣的昵稱來稱呼它。

這些早已成為經典情懷車的車型,最開始都并不叫MPV,而是帶有載貨色彩的“Minivan”。上世紀80年代,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推出了一款差別于全尺寸旅行車的“小型廂式旅行車”(Mini Passenger Van)普利茅斯航海家,迅速引起市場轟動,上市首年銷量就達到了21萬輛。

一年後,大西洋對岸的歐洲車企雷諾釋出了一款名為Espace的新車型,除了具備普利茅斯航海家一樣的大空間、轎車般舒适、高檔等特點外,中後排的座椅安裝在軌道上,可以根據使用情況随時變化,被稱為多用途汽車。今天市面上MPV的分類名稱,也由此得來。

在國内,MPV界的常青樹曾長期被别克、豐田、日産、起亞等外資品牌把控。比如家喻戶曉的“保姆車”豐田埃爾法,進入中國十多年以來一直供不應求,整車90多萬人民币的起售價,一度需要加價1倍才能成功提車。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在日本,豐田埃爾法并不是豪車,頂配版的價格為775萬日元(約合人民币37.12萬元)。(圖/視覺中國)

但猶如一面鏡子,MPV讓大批渴望成功的中國男人着迷,也樹立起中國人對MPV的刻闆印象:商務、傳統、沉重。買MPV的客戶大多是企業,車企也喜歡将高端MPV對标飛機公務艙或頭等艙,裡外離不開“進階”二字。

尤其是當SUV崛起之後,老氣橫秋的MPV被貼上了“油膩座駕”的标簽,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家用車的代表。

更像家用車的MPV,卻更油膩了

對普通家庭而言,花30萬買一輛MPV用作家用車,成本效益遠不如買一輛BBA或高配版的SUV合适,動辄百萬元買一輛豐田埃爾法來接載一家老小遠行,仿佛就是“浪費智商”的象征。

盡管如此,人們對汽車的了解并非一成不變。2015年和2022年生育政策兩度調整刺激了MPV的市場銷量,家庭結構的變化也讓不少中國家庭發現,5座的轎車和SUV“已經裝不下一家人”。另一方面,國潮崛起的大背景改變了中國人的買車思路,三四十萬的國産車已經能與BBA相媲美。

在新能源的加持下,國産純電動車在汽車市場的大獲成功,也給MPV指了一條新路。去年8月,比亞迪主導的新能源品牌騰勢推出首款純電MPV車型D9,一夜之間成為MPV界的新星,月銷量一度逼近别克GL8。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騰勢D9的月銷量一度逼近别克GL8。(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MPV市場的齒輪開始轉動,車企們發力造MPV找到了言之鑿鑿的理由。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幾乎所有車企都把自己的MPV定位為“移動大平層”,把賣房的方式植入到這些車長将近5米的“大家夥”裡。更有車企将抽象的軸長比改造成了“得房率”,一度讓參展的觀衆恍惚自己到底是在看車展還是被忽悠到了售樓部。

但“得房率”隻是面子,為了打動潛在的多孩新中産家庭,車企們并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能夠拿來宣傳的細節。

電動門、車載冰箱、零重力座椅、全車氛圍燈、後排獨立中控系統、二排可按摩座椅成了标配,主副駕駛座也必須增加按摩功能,以此來證明車企對駕駛員的人性化關懷。除此之外,新上市的MPV們的最小離地間隙設定在不超過14厘米,以友善老人、小孩更容易上下車。

為了收割新中産,MPV們卷起來了

合創V09車内的車載冰箱,接待銷售告訴新周刊記者,這一車載冰箱“甚至可以用來溫牛奶”。(圖/新周刊記者福裡斯特攝)

更卷的細節則聚焦在車内後排的螢幕裡。不僅要有最新版本的視訊音頻軟體和線上會議平台,極氪009的車内數字電視更内置了人教版學科教學視訊,同時還“貼心”地配上可以拿來放作業的小桌闆,以便讓孩子“利用車内時光重溫學習内容”。

甚至在命名上,MPV們也高度趨于一緻。車企們不再惟“8”而論,反而更鐘情象征長久、延續、繁榮的數字“9”。

某種程度上,今天的MPV更像家用車了,“買車的盡頭便是MPV”的定義式總結不胫而走。

不過越來越卷的MPV,似乎朝着另一種油膩的方向駛去,被各種科技疊加下變得越來越單一無趣,最後成為千篇一律的新能源“埃爾法”——最起碼,新能源車企們口口聲聲說要超越豐田埃爾法,但在造型上多半也還沒走出埃爾法的影子。

當然,要給MPV的未來下定論,現在還早。

畢竟相對于市場已經飽和的轎車和SUV來說,MPV還是一塊待搶的藍海市場。像改造燃油車一樣,今天的車企們正在用全新的方式改造MPV,有人會走彎路,有人在找捷徑,大概也終将有人找到可靠的方法論,将它變成更潮更耐用的爆款單品,盡管沒有人能夠預測這種改造到底能不能成功。

校對:楊潮

營運:鹿子芮

排版:陳澤昕

《又大又醜的 MPV“保姆車”,成了車企的新戰場》 極客公園 2023-9-26

《為什麼每個汽車品牌都去造MPV了?》 晚點Auto 2023-10-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