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全文共3109字 | 閱讀需6分鐘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火辣、辛辣、香辣、糊辣、酸辣、糟辣,火鍋、香鍋、燒烤、麻辣燙……零零總總的辣,成就了中國人的口舌之欲,熱辣火爆、痛并快樂。

自15世紀起,西方掀起開辟新航路的熱潮,辣椒随後離開原産地美洲,開始世界征程。16世紀晚期,辣椒分别經“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番椒”“海椒”的别稱,既表明其舶來身份,又證明了其傳播路徑。

↓請橫屏觀看↓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辣椒在世界傳播路線簡圖。(圖檔來源:星球研究所)

關于“辣椒”最早的記載,見于明晚期高鐮撰寫的《遵生八箋》,其抵達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傳播路徑已不可詳考,不過人們對它自江浙沿海經長江流域,向内陸、西南、北方擴充的主流傳播路徑,大體無異議。

不過,在中國,辣椒最初的用途僅限觀賞,如昆曲《牡丹亭》“冥判”唱詞中,就用“辣椒花”為暗喻。直到清康熙年間,據《思州府志》記載:“海椒,土苗用以代鹽”,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創大陸食辣椒先河,辣味自此正式加入中國傳統“三辛”“五味”之列,提味去腥,驅寒祛濕,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全國吃辣地圖。(圖檔來源:中國天氣網)

01

食辣之初

貴州人敢于天下先食辣,是出于鹽的匮乏。貴州不産鹽,食鹽全仰外地,奇缺且價昂,“以酸代鹽”“以酸補鹽”遂成為主流。當辣椒自湖廣(湖南湖北)地區通達貴州,居于大山腹地、尤受缺鹽之苦的當地各民族頓時大開腦洞,将這個能帶來舌尖痛感的“漂亮東西”,或錘或烤或蒸或汆或釀,開發出多種食辣方式。苗族、侗族更将辣椒與本民族最擅長的發酵酸工藝聯手,與紅酸、魚醬、肉鲊入菜入湯,對抗寡味、困苦、濕冷的日常。很快如《思州府志》所記,食辣成為當地普遍現象。

吃辣,是生活智慧,也是平民飲食的一大勝利。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糟辣魚。(圖檔來源:貴州衛視微信公衆号)

在主打酸辣的貴味美食中,侗族糟辣魚、苗族酸湯魚、瑤族鳥鲊、彜族烙鍋辣椒、布依族辣椒骨等廣為人知。

貴州遵義茅台鎮的仡佬族人把糯米粉與茅台酒攪拌,填入去籽辣椒,入壇發酵月餘,取出食用時便是辣香酸香酒香的“莽尖兒”,比近期大熱的醬香拿鐵,足足早了近400年。

在與貴州風土風情相近的雲南,食辣風潮亦攻城略地。辛辣、糊辣味型迎頭趕上,米線、菌子、幹巴、包燒、黑白三剁等等,哪樣都離不開辣椒,創新出最豐富多彩的食辣文化……辣椒幾乎占據了雲南各民族的每張餐桌。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各式辣椒小菜。(拉姆 供圖)

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辣椒也最能出新花樣。多依果、百香果、樹番茄、青芒果、酸木瓜或切塊或舂碎,與辣椒共建“水果辣椒蘸”大家庭,清香酸辣刺激。世界最辣辣椒之一、本地産野生的“涮涮辣”,據說其辣度能令大象瘋狂。但當它與牛苦腸在傣族人家廚房相遇,又成就了傣族傳統藥膳佳肴——撒撇,生牛肉糜被它馴服得鮮香嫩滑。在兇狠霸道的撒撇面前,同樣經辣椒加持的黔東南黑暗料理“百草湯(牛癟湯)”也得尊它一聲“大哥”。

02

燎原之味

食辣之風一開,自貴州迅速調頭湖廣,殺個回馬槍:鮮辣、鹹辣、油辣,剁椒、泡椒、鹽辣椒、豆豉辣椒,辣椒炒肉、剁椒魚頭、姜辣蛇、重辣系列“口味菜”,辣得淩厲霸道。苗家人灌辣子從年頭吃到年尾,侗鄉待客必請“吃辣椒”,土家族白辣椒通行三湘大地……湘人嗜辣之甚,不分老幼,不分民族。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泡椒。(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辣椒甚至融入了湖廣人的精神氣質:霸蠻、火爆,作為湖南人的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曾對斯諾說:“革命者都愛吃辣椒。”

辣椒的征途從未停止過。清順治、康熙兩朝數十年間,湖廣、福建等十餘省移民大量内移至四川盆地、漢水谷地、秦巴山區。“湖廣填四川”“湖廣填陝南”帶來人口大遷移大融合,辣椒在新的地域,碰撞出新的烹饪智慧。嘉慶以後,黔、湘、川、贛等省已有“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的記載,徐心餘在《蜀遊聞見錄》中寫道:“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相對湘菜重辣,川人更“好辛香”、重麻辣。在四川,辣椒與中國傳統“三辛”得到了完美結合,雜糅出味型多樣的複合味。席卷全國的火鍋、串串、燃面、麻辣燙自不言待,親民平和、調味豐富的蓉派川菜,精工細作、辣厚味豐的鹽幫菜,用料大膽、鮮辣刺激的江湖菜,彜族坨坨肉、羌族風醬肉、摩梭人豬膘肉,都離不開辣椒的加持,讓四川享有了“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火鍋。(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食辣之風吹至陝南,立刻越過秦嶺淮河,抵達中國北方,形成“南醬北粉”格局。石碾碾壓的“辘辘”聲,取代了石臼舂搗的“拓拓”聲。

03

北方之旅

辣椒進入大陸北方,除主流傳播路線外,還另有路徑——由西亞至新疆,又經河西走廊,抵達甘、青、陝等地。北方具體何地、何時開始食辣,無法詳考,但至清道光以後,中國大部分地區已普遍開始食用辣椒。

為對抗濕熱和腐敗,南方人處理辣椒的手法精細且多樣,發酵成醬是主流。北方人則粗犷簡單許多,辣子磨面,粗細多種,友善即食即用,平衡香辣與口感,求香大于求辣。蒙古族手把羊肉、裕固族羊背子、撒拉族白斬雞、維吾爾族馕坑肉,辣料一蘸,各自辣的精彩。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油潑辣子。(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西北人嗜好油潑辣子,陝西“八大怪”中“油潑辣子一道菜”,關中民謠唱“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陝西人至愛秦椒,青海人鐘情循化椒,新疆人獨尊安集海辣皮子,滾油一汆,現潑現吃,香氣十足。山西喜酸食辣,刀削面饸烙面桌上一擺,幾勺辣子調陳醋,寡淡生活瞬間活色生香。甘肅炕辣子、寶雞辣子火鍋、回族麻辣羊蹄、藏族香辣牦牛肉,茶卡鹽加辣椒籽小火炒熟,又是一道菜。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麻辣羊蹄。(拉姆 供圖)

1876年,左宗棠擡棺出征收複新疆,湘辣也随之抵達新疆。新中國成立後,“八千湘女進天山”“上山下鄉”“西部大開發”“援疆”“援建”……一代代“口裡人”投身新疆火熱的生活,也誕生了融合内地食辣風格的當代新疆菜。如“兵團菜”大盤雞、辣子雞,涼菜皮辣紅,新疆貴州炒米粉,甯青改良版椒麻雞等等。維吾爾族傳統烤羊肉串,更是攜手“燒烤三寶(辣椒、孜然、鹽)”,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走出新疆,走向全國。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新疆馕坑烤肉。(拉姆 供圖)

還有東北。辣椒經由日本進入北韓半島,再入境大陸東北地區,與大豆、大白菜、玉米等地産聯姻,締造出抹料、辣白菜、辣醬、醬湯、醬菜等東北特色美食,主打“媽媽味道”。如今,吉林省辣椒種植面積、消耗量和嗜辣程度,領東三省之首。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辣白菜。(拉姆 供圖)

04

從“以辣代鹽”到“無辣不歡”

辣在中國人舌尖上起舞的曆史雖不足400年,但在中國廣泛種植的品種已達180餘種。借助現代農業技術,甚至南沙群島、西藏阿裡,都建有辣椒種植基地。中國已成為重要的辣椒生産國、出口國和主要消費國。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大陸辣椒種植面積分布。(圖檔資料來源: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微信公衆号)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常見辣椒及特點。(圖檔來源:長江蔬菜)

在狂飙突進的城市化程序、一日千裡的現代交通及物流的今天,人類交流和遷徙的便捷、密集前所未有。辣椒更由此打通了南北飲食習性壁壘,食辣被賦予了解壓放松、快樂社交等多重屬性:辣子沙司、辣椒蛋糕、辣子冰激淋、辣子冰飲、辣子巧克力等天馬行空的食辣新創意,層出不窮。

生成多巴胺,主打成瘾性:辣椒的中國魔幻之旅

▲成都“火鍋底料”網紅火鍋蛋糕熱銷。(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從“以辣代鹽”到“無辣不歡”,中國人用玲珑巧思創造性地食用辣椒。辣椒栖身于中國人的行囊中,奔走于南嶺走廊、藏彜走廊、河西走廊……在行走中見識中國地域、生态、民族的參差多态,見證各民族千百年來的遷徙、交融。

這,的确“很中國”。

【以上内容為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監制 | 王翔宇

責編 | 才麗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