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百員工威脅離職!AI巨頭“宮鬥劇”攪動科技界

七百員工威脅離職!AI巨頭“宮鬥劇”攪動科技界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鄭可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甄翔 宇揚】反轉反轉再反轉!曆經超過72個小時後,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宮鬥劇”仍未結束。當地時間19日晚間,美國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納德拉證明,OpenAI創始人兼前CEO奧特曼将加盟微軟,上司新的進階人工智能研究團隊。随後,有媒體報道稱,有約500名OpenAI員工簽署公開抗議信,表示如果OpenAI不解散公司董事會,并重新任命奧特曼為CEO,且讓前董事長布洛克曼回歸,他們就辭職并加入微軟。截至當地時間20日,簽署上述公開信的員工數量已超過700人,占OpenAI員工總數的約95%。目前,外界對于OpenAI未來發展的質疑聲不斷增多。美國《紐約時報》20日稱,OpenAI的技術曾經推動了數百家初創企業的誕生。現在,許多企業都擔心自己的前景。

情節扣人心弦

當地時間17日,奧特曼突遭OpenAI董事會解職,随後他在董事會的盟友、原董事長布洛克曼也宣布辭職。OpenAI董事會在社交平台X發文稱,奧特曼的離職是董事會經過審議後得出的結論,由于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始終不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繼續上司OpenAI。

七百員工威脅離職!AI巨頭“宮鬥劇”攪動科技界

奧特曼19日在社交平台X釋出了一張自己戴着OpenAI訪客卡的照片,并配文“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佩戴它”。

作為人工智能界的重量級人物,奧特曼突遭解職令外界感到震驚,而由于大部分員工被蒙在鼓裡,這一消息也在OpenAI引發不滿。當地時間18日下午,有消息稱OpenAl的重要投資人正敦促OpenAl董事會撤銷有關決定,并嘗試推動奧特曼重回公司擔任CEO。

當地時間19日,奧特曼在社交平台X釋出了一張自己戴着OpenAI訪客卡的照片,并配文“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佩戴它(指訪客證件)”。有外媒稱,奧特曼重返公司的一個條件是“董事會(解雇他的人)必須離開”。對于奧特曼來說,這次談判更像是對OpenAI董事會下最後通牒。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為奧特曼可能重新入主OpenAI之際,該公司在當地時間19日晚間宣布任命流媒體遊戲平台Twitch前CEO希爾擔任臨時CEO。随後,OpenAI數十名員工也選擇辭職。包括OpenAI CTO米拉·穆拉蒂在内的多名員工統一在社交平台X發文稱,“沒有了員工,OpenAI什麼都不是”,奧特曼轉發了超過10條該内容并配以“心”的表情圖。

據法新社20日報道,在奧特曼确定不會“回歸”後,OpenAI770名員工中的絕大多數簽署聯名信稱,除非解雇奧特曼的董事會成員辭職,否則他們将追随奧特曼離開。信中寫道:“你們的行為表明你們沒有能力監督OpenAI。”“微軟向我們保證,如果我們選擇加入,所有OpenAI員工都會有職位。”《紐約時報》稱,谷歌、Anthropic和Meta等公司也在向OpenAI員工伸出“橄榄枝”。

多名知情人士20日向科技媒體The Verge透露,如果董事會成員願意下台,奧特曼仍願意重返OpenAI。

微軟CEO納德拉對彭博電視台表示,微軟對奧特曼的去向持“開放态度”,無論他加入微軟還是重返OpenAI,都将與微軟合作。據美國媒體報道,微軟是OpenAI最大投資方和重要合作夥伴。OpenAI成立至今,微軟共向OpenAI投資約130億美元。

OpenAI自毀前程?

OpenAI解雇奧特曼引爆的危機在過去幾天内成為全球焦點。除了高層變動帶來的信任危機,該公司甚至有可能面臨法律風險。路透社2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部分OpenAI投資者由于擔心本來運作良好的公司崩盤進而導緻自己的投資産生損失,正考慮對OpenAI董事會提出訴訟。目前,投資者是否真的會發起這樣的訴訟尚不得而知,但有法律專家認為,董事會擁有公司治理權,投資者打這場官司獲勝的機會并不大。

《華爾街日報》21日評論稱,就在一周前,OpenAI還很有希望成為下一個谷歌或臉書。而現在,它卻被拿來與網景、矽圖和Sun相提并論,這幾家一度風光無限的公司已淪為矽谷曆史的塵埃。報道提到,OpenAI原本準備好了一場規模龐大的IPO,提升其作為全球AI上司者的地位,并以860億美元的巨額估值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大鳄”。但在拙劣的“宮鬥”之後,這家多年來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之一轟然倒塌,“自殘式”的自我打擊顯得有些愚蠢。

《紐約時報》21日也稱,這場内鬥中最明顯的輸家是OpenAI自己。據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的客戶正在尋找退出的機會,這表明該公司可能因業務大量外流而遭受重創。

誰是赢家

在微軟宣布奧特曼加盟後,微軟股價出現反彈。《華爾街日報》21日稱,在奧特曼上周五被解雇後,微軟股價一度下跌,但本周一卻創下曆史新高,原因是投資者對微軟可能最終完全擁有ChatGPT背後的人才和技術而感到欣喜。該媒體同時認為,從過去幾天OpenAI上演的“肥皂劇”中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微軟将成為AI領域的赢家,随時準備擊敗所有大大小小的競争對手。

一些美媒提到,微軟除了持有OpenAI營利性實體約49%的股份,據稱還擁有永久使用OpenAI現有知識産權的獨家權利,其中包括ChatGPT。《華爾街日報》透露,微軟已經在建立架構,以便接收OpenAI的現有員工。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奧特曼和布洛克曼上司的部門将直接向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彙報工作。

美媒認為,聘用奧特曼和OpenAI的其他關鍵人才,将使微軟對被視為未來關鍵的AI技術有着更直接的控制。而來自AI軟體的收入将使微軟未來三年的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4%,這将推動微軟年營收朝着3000億美元大關邁進。市場觀點認為,以微軟的資金和算力,再加上OpenAI的人才,它完全有機會複制一個新的OpenAI。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AI目前仍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一切都在快速發展中。Cloudflare聯合創始人兼CEO馬修·普林斯在社交平台X上說,他認為微軟不是過去幾天事件的赢家。因為OpenAI的資深人員三年後仍在微軟工作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與此同時,許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在開發AI模型,《華爾街日報》稱,OpenAI事件暴露出關于AI倫理和風險的争論,以及對創造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恐懼,在AI這一新興領域,還會有更多的震蕩洗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