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作者: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美媒《邁阿密先驅報》在11月19日發表了一篇非常用心的報道,内容是美國情報部門通過特殊管道的新聞分析認為,中國在月球與火星探測上正在超越美國,而NASA主導的重返月球與火星采樣傳回計劃卻被龐大的規劃所拖累,該報認為美國赢得了當年的美蘇登月競賽,但正在輸掉與中國的深空探測馬拉松!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美情報部門宣布:中國正在超越美國

之是以說《邁阿密先驅報》在11月19日的報道很用心是因為這篇文章配的背景圖,是以地月系38萬千米為背景,将整個報道頁面拉到了火星軌道,非常直覺的表現出了探索月球與火星到底有多難,該報認為,在如此高難度的探測任務中,中國不僅強勢介入,而且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計劃推進的順利上都在超越美國,該報疾呼,美國必須在最擅長的領域避免被中國超越!

美情報局的警告: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前進

美情報局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2019年時中國一個探測器(嫦娥四号)降落在了月球背面,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美國情報局官員無法相信中國能獨立完成如此複雜的任務,但又不好意思向中國航天官方求證,隻能從自己NASA的深空網絡以及情報局的間諜監聽管道去證明此事。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結果答案讓人震驚,中國嫦娥四号成功着陸月球背面,無論是官方管道還是NASA得深空測控站或者美情報局的監聽網絡都顯示,中國探測器确确實實登陸了月球背面。而且在一年之後的2020年底,嫦娥五号還從月球采樣傳回,帶回了1731克月壤,這給華盛頓敲響了警鐘,中國的太空計劃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推進。

然而還沒有等華盛頓有所反應,中國再次在創紀錄的時間内建成了一個繞地球運作的空間站,從2021年4月底天宮空間站第一個艙段發射,2022年10月底最後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天宮空間站正式建成!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美情報局官員有點懵圈,一年半時間完成任務,和過去中國建設各種橋梁隧道以及高樓大廈一樣,基建狂魔再次以速度震驚了華盛頓上下的官員,不是美情報局失察,而是美情報局似乎從未在這個角度正确評價過中國。

美情報局官員表示,現在他們不會對中國的任何航天計劃感到驚訝,四名情報局進階官員表示,他們确信,中國能在未來十年内成功将人類再次送往月球,并且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但目前美國也在執行類似的計劃,他們擔心中國的成功會令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黯然失色。美國在太空領域最後一個領先優勢将會被中國無情超越。

美情報界不相信:封鎖二十年,怎麼反而更強大了?

中國航天曾經無足輕重,因為中國從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後一直都是衛星領域折騰,雖然有很多網友可以将大陸的氣象衛星、資源觀測衛星、傳回時衛星等成就如數家珍的一一羅列出來,但在美國人眼中這些并沒有什麼,都是不斷的重複發射衛星而已,對了,就像我們現在忽略印度一樣。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第一次讓美國感到如芒在背是澳星發射失敗,為什麼發射失敗反而讓美國人後怕了呢?當時中國航天以低于業界将近一半的價格獲得了大量國際發射訂單,但在初期美國并沒感到有什麼威脅,因為中國人的火箭産能不夠,價格低又如何?搶不了幾個訂單。

然而澳星發射失敗使得中美衛星系統與火箭系統技術工程師不斷公布技術細節以解決問題,此時的美國反應過來了,中國正在通過商業發射快速完善火箭技術,而通過發射美國衛星不僅能獲得部分技術細節,而且将會讓中國賺取大量利潤,反過來又會促進中國航天發展。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是以回過神來的美國祭出了考克斯報告,将中國航天排除在了全球航天發射商業圈外,試圖困死中國航天。後來又對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呼籲不予理睬,中美航天技術交流完全當機,但中美科學技術交流還是非常愉快的,發現了這個“天漏”的美國再次以《沃爾夫條款》封堵上了這個漏洞!

結合此前的《巴統協定》,後來的以軍控為名義,行高科技封鎖之事實的《瓦森納協定》,再配合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至此美國已經徹底完成對中國航天技術的封堵。然而中國航天發展并沒有是以停止腳步: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神舟載人計劃、嫦娥一二系列月球探測,三四月球着陸探測、五月球采樣傳回、天問系列火星着陸探測、天宮空間站系列任務,重大任務次次成功無一失敗,以至于在2018年後各國以中國行我也行的心态紮堆探測月球,除了印度月船三号僥幸成功外其他各國探測器都是有去無回,甚至連俄羅斯月球探測器都墜毀在了月球上。

美國想要封鎖一個工業門類比美國還全的國家是很困難的,特别是中國人還有那股子韌勁,對付中國最簡單的辦法是傾銷,各種高科技讓中國用的樂不思蜀,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就是當年大陸制造界的統一認識,但美國的各種禁止出口警醒了中國人,如果自己不會制造就會受制于人,最後當啥都不會時人家收緊繩索就吊死在美國這棵歪脖子樹上了。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之後中國各種突破封鎖的案例從2000年至今在不斷發生,而最近的案例就是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封鎖,其實不封鎖還好,因為晶片更換很麻煩,就算貴點也沒事,畢竟大家都不想擔責,但封鎖就是逼着設計方更換國産晶片,甚至導緻很多在中國為主要市場的美企都在搞去美國化,因為他們也想賺錢,變着法子給中國子公司放水,賣設計方案,去美國化,這點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這些去美國化的同時,中國國産晶片也在快速崛起,以華為MATE 60 PRO為代表的5納米級晶片突破給了美國緻命一擊,從近期阿斯麥對中國銷售光刻機數量大增、南韓或美國出口許可證重新對中國出口晶片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封鎖基本已經失敗,接下來就是最後的瘋狂了,到底有什麼招數讓我們拭目以待。

NASA的計劃怎麼了?究竟遭遇了什麼困難?

《邁阿密先驅報》認為,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NASA執行的“重返月球”與“火星采樣傳回”兩個計劃同樣是開創性的,隻要順利執行,美國航天重回世界之巅并沒有任何疑問,然而讓大家意料不到的是,不僅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諸事不順,而且火星采樣傳回計劃也因為過于龐大以及預算資金問題,采樣傳回的計劃時間比中國晚了2年甚至可能是4年,這對NASA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阿爾忒彌斯計劃:美國有負擔,但這不是理由

阿爾忒彌斯計劃其實規劃非常不錯,建立一個月球空間站,在空間站與地球以及月球之間建立定期航班,并且NASA已經将阿爾忒彌斯計劃打造成了一個類似于國際空間站這樣有衆多國家參與的國際合作計劃,共享成果,共擔風險,這個計劃相當完美,當然如果執行順利的話。

之是以美國把登月要搞那麼大場面完全是因為有阿波羅登月的負擔,有了阿波羅氣勢恢宏的登月,如果再搞一次類似的登月就顯得NASA沒進步了,是以搞了個月球空間站,還搞了個SpaceX的星艦登月飛船,還有SLS火箭的獵戶座飛船航班。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但是NASA卻忘了現在的美國因為制造業空心化,轉而投身金融吸血全世界已經半個多世紀,制造業已經缺乏熟練勞工,汽車勞工也忙着各種福利罷工,NASA也将各種火箭設計制造外包,其直接結果就是SLS火箭連續17次發射推遲,第18次才成功,各位可是要知道,SLS火箭的主發動機是航天飛機的遺産,一個舊發動機裝新機的火箭研發了十幾年,簡直就不可思議。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另一個短闆是SpaceX的任務登月版星艦,這個确實是個突破,但都快2024年了,星艦地球版都還沒成功,星艦月球版不可能在2025年前能完成,筆者樂觀估計2028年前能搞定就不錯了。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是以NASA才在今年5月份心急慌忙的将藍色起源版的“藍月亮”登月飛船計劃給請回來,原本在投标時已經将其淘汰,這也是對星艦月球版完全沒有信心的表現!不過無論是哪個版本,NASA要在2025年完成首次登月是不可能的,再延後差不多就要和中國一起競争二十一世紀的首次登月了。

火星采樣傳回:計劃太複雜,NASA無力掌控

如果筆者說美國的火星采樣傳回的第一個探測器早就發射了,并且還在火星上工作了好幾年各位信不?“毅力号”探測器擔任就是該計劃的樣品采集任務,采集完成的樣品被一個個丢在火星表面,然後再2028年發射樣品收集以及樣品傳回兩個探測器。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毅力号采集到的樣品“存放”地圖

其中樣品收集還包括收集以及火星入軌兩個部分,基本就是這個探測器除了收集功能外還有一枚小火箭,将收集到的樣品送到火星軌道,再轉換到傳回器中回到地球。但問題來了,NASA認為這個樣品收集部分包含兩個部分太複雜,是以拆分成了兩個探測分兩次發射。

結果壞菜了,這樣一來原本在2028年能完成的探測器就延期了,順利的話可能會在2030~2031年發射,計劃在2033年傳回,但據NASA獨立審查委員會考慮了任務執行以及預算開銷評估的結果這個計劃可能會延遲到2035年才能傳回。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各位知道中國火星采樣傳回計劃是什麼時候嗎?2031年,根據此前中國航天執行力評估,這個時間不會晚太久,即使晚兩年也是和NASA同年,對于中國航天來說,與NASA同年也是勝利,要是NASA真延續到2035年,那就是大獲全勝,要是中國能在2031年取回火星樣品,那就是翻天了。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據11月13日美媒SpaceNews報道稱,由于預算不确定,NASA放慢了火星采樣傳回任務的執行,當天NASA 負責科學事務的副副局長桑德拉·康納利 (Sandra Connelly) 在 NASA 行星科學咨詢委員會 (PAC) 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

“非常不幸的是,我們此時必須做出這個決定。然而,我們的目的是為我們全年提供足夠的資金,以便我們能夠繼續努力并建構這一使命,”

原因是在2024 财年撥款法案時遭到了重大打擊,NASA曾要求2024年度撥款9.493億美元用于MSR(火星采樣傳回任務),但今年夏天時參議院僅僅支援3億美元的預算,并且警告如果MSR任務預算超過53億美元,那麼威脅将任務取消。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然而NASA最近的獨立審查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如果要保證MSR任務順利進行,至少需要80~110億美元的預算,這使得MSR任務将雪上加霜,未來面臨極大的不确定因素,康納利表示已經準備好面臨“最壞的情況”。

MSR的預算已經多次預警,包括阿爾忒彌斯計劃也一樣,都是大量外包無法控制預算導緻不斷上漲,是以NASA面臨兩個結果,一個是咬牙執行,另一個就是無法忍受最終導緻國會取消撥款,比如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計劃,從十億美元左右暴漲到100多億美元,簡直就是個無底洞,預算大到無法取消,因為一旦取消,那麼此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這個問題不止是NASA,在美軍外包的多個重要計劃中都面臨非常尴尬的境地。比如高超音速的ARRW計劃就是這樣,預算不斷上漲,但測試卻大多數都失敗,最終被取消了研發計劃。

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正蔓延到科技科學領域,軍工複合體為了利益甚至可以發動戰争以保證軍火的生産與利潤,NASA這個科技與科學界的巨頭也不落俗套,被各大軍工企業為主的科技企業給綁架了,預算不斷暴漲,搞下去耗巨資,取消,美國丢面子,如何選擇?

美情報界誤判中國: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背, 為求證不惜動用間諜資源

以前航天計劃美國一枝獨秀沒有對比,根本沒法知道NASA花錢是否合理,現在有了中國作參考,據說接近90噸的天宮才花了80億美元,400噸的國際空間站卻花了1000多億美元,即使按比例看天宮建設到400噸也不過400億美元,而且這還是2022年通貨膨脹後的計價,要折合到2000~2011年,這個成本将會更低,是以問題來了,那600多億美元到底進了誰的口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