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本文系《二師兄研究所》第83期

“含騰量”這個概念,許多人應該都聽過吧?

其實這并非電影圈的獨有現象,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圈子裡,一個類似的概念正在興起,那就是“含華量”。

這裡的“華”,指的是華為。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問界M7上市50天獲得超8萬輛的大定訂單便是“含華量”影響力最直接的證明!

今天我們就通過7個問題來聊一聊“含華量”,分别是:

1、什麼是“含華量”?

2、汽車圈誰的“含華量”最高?

3、還有誰受益于“含華量”這個概念?

4、“含華量”是怎麼爆火的?

5、華為究竟能帶來什麼?

6、Huawei Inside能否成型?

7、其它廠商們會如何應對?

1、什麼是“含華量”?

含華量是指華為在某一産品或合作項目中所占的技術、零部件或服務的比例。

這個概念主要用于描述華為與其他企業合作時,華為在合作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貢獻程度。這裡的華,指的是華為,含華量越高,表示華為在合作中的參與程度和影響力越大。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那在華為與車企合作的三種模式中,含華量是有所不同的。

零部件模式是最基礎的合作模式,華為向廠商供應标準化零部件,充當供應商角色;

Hi 模式下,華為會為車企提供技術支援;

智選模式則是華為與車企共同打造高品質車型,華為在其中的參與程度更高。

不同的合作模式對應着不同的含華量。

2、汽車圈誰的“含華量”最高?

這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車,非新款問界M7莫屬,這款車上市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狂攬5萬輛大定的訂單,熱度之高,甚至蓋過了比亞迪旗下仰望U8上市。

新款問界M7名聲大噪,是因為它搭載了來自華為的鴻蒙3.0智能座艙、ADS 2.0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及Drive ONE增程電驅平台。根據餘承東的說法,它甚至連生産環節都有華為的深度參與。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可以這麼說,這是目前業内含華量最高的車,把問界的标換成華為的菊花标,消費者也不會覺得違和。火爆的預訂情況也證明,含華量這個概念已經正式成型。

3、還有誰受益于“含華量”這個概念?

那麼市場上還有誰也将受益于這個概念呢?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首先是阿維塔,它是華為、甯德時代、長安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品牌,最新的阿維塔12将在4季度上市,這款車跟問界M7一樣,也搭載了華為鴻蒙車機、華為ADS 2.0高階智駕系統和華為Drive ONE動力解決方案。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其次則是智界,這是奇瑞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新能源品牌,首款車型智界S7預計将在11月下旬上市。這款車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将率先搭載鴻蒙4.0智能座艙,而它的駕駛輔助和動力系統也是來自華為。

有意思的是,華為與奇瑞4月份就開始合作,當時合作的說法是,打造一款歸屬于奇瑞星途星紀元系列的車型,短短幾個月時間裡,雙方就把合作水準從單一車型更新為品牌了。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問界、阿維塔、智界,這是目前與華為合作最深入的三個品牌,其餘的廠商,與華為也有不同層次的合作,例如極狐以及吉利幾何部分車型搭載鴻蒙車機系統,飛凡R7搭載華為AR-HUD等等。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僅僅是個開始。除了鴻蒙智能座艙、ADS 2.0智駕系統、Drive ONE動力平台三件套之外,華為手裡還有很多誘人的核心零部件,例如光場屏、音響、智能互動大燈等等。

華為自己不上市,但股票市場上有個著名的華為系;

華為自己不造車,但各大廠商圍繞“含華量”的暗戰已經開始。

4、“含華量”是怎麼爆火的?

其實華為與極狐等品牌的合作,早就已經開始了,但在今年9月份之前,含華量這個概念并沒有形成氣候。那為什麼現在突然火爆了呢?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首先,華為确定不造車,以華為的執行力,它說不造車,其它廠商就相信它真的不造了,這給合作掃清了障礙。

其次,含華量概念能夠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華”必須有真材實料,而且還要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樣才能形成号召力。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目前大多數的汽車廠商都采用甯德時代的電池,但有多少客戶會奔着甯德時代這四個字去買車呢?

但華為提供的這些核心零部件卻不同。以智能座艙為例,各大廠商不斷燒錢,打造出一款比較流暢的車機系統是沒什麼問題的,但華為是正兒八經的高端手機玩家,可以直接把智能手機上的成熟經驗搬到汽車上,就這一點,其它廠商就很難做到。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再比如,在華為ADS 2.0推出之前,其它汽車廠商在城市領航輔助方面競争的是什麼呢?開通城市的數量,有的是50個,有的是100個。但華為9月初直接宣布年底前實作全國範圍内的開放。

這種感覺,就像是當年不少廠商還在争誰的MP4螢幕大,但蘋果突然拿出了iphone 4一樣。

5、華為究竟能帶來什麼?

目前華為提供的核心零部件,以鴻蒙系統、ADS 2.0智駕系統、Drive ONE動力平台為主,捎帶着還有雷射雷達、光場屏、AR-HUD、音響等等,以及未來極有可能上車的麒麟晶片。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華為拿出的這些,都具有同行業一流的實力。對普通的汽車廠商來說,達到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比較困難。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以奇瑞汽車為例,它自己也能拿出一整套的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但卻很少有消費者奔着它的這些方案去買車。而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智界S7,卻備受關注。

你自己可以造,但你造的達不到華為的水準,這是含華量概念生存的基礎。其實博世等廠商,也是這套生存邏輯。

更重要的是,華為手機回歸之後,至少在未來的幾年内,會不斷制造各種新聞點,而每一次的突破,都會給搭載華為零部件的車型帶來一波正向的流量。在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有多重要,看看問界就知道了。

6、Huawei Inside能否成型?

我們買筆記本電腦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看到一個Intel Inside的辨別,它代表着這款電腦搭載了英特爾的晶片解決方案,很多時候,消費者都是先問是不是英特爾晶片,然後再看它是英特爾哪個晶片。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華為也是這個思路,各家都有自己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消費者不太可能給出一個直覺的評價,但他們可能會問,這款車有沒有搭載華為的ADS 2.0?華為的智能駕駛就是好,這種潛意識一旦成型,含華量的重要性将會大幅提升。

當然,目前真正形成氣候的,隻有問界M7,而且隻有訂單,實際銷量還有待觀察,Huawei Inside能否成型,還要看後續那些高“含華量”的車型能否真的做出成績。

7、其它廠商們會如何應對?

最近這段時間,新款問界M7智能駕駛的視訊不斷在網上出現,初步證明,華為的智能駕駛的确有比較大的優勢。除此之外,華為在車機融合方面的能力也不用質疑。

這就給其它廠商出了一個難題:到底追求不追求含華量?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客觀來說,目前讓各大廠商像問界那樣全面擁抱華為并不現實。

首先,它們擔心“靈魂”被華為占據,畢竟除了電池,華為不能造的已經不多了。

其次,各大廠商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研發成本,短時間内放棄,改投華為,沉沒成本太高。

問界M7爆火,智界S7緊跟,車圈下一步卷“含華量”?

但從長遠來看,含華量,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銷量。而且聯想、惠普、戴爾等廠商常年使用英特爾晶片,并不影響它們的行業地位;在鴻蒙系統成熟之前,華為手機用的也是安卓系統,但并沒有被谷歌奪走靈魂。

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各大廠商遇到的競争壓力會越來越大,銷量上也會承壓,窮則思變,那個時候,或許才是Huawei Inside真正成型的時候。

結束語:

現在的華為是“無車一身輕”,到處尋找買家,但想讓汽車廠商接受自己,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那麼你覺得,誰是下一個全面擁抱華為的廠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