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中國男足沖擊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征程,正式開始了。

今夜,他們将會在曼谷的拉賈曼加拉體育場客場挑戰戰泰國隊,而基于目前的分組形勢,組内最強的南韓隊幾乎無法撼動,想要確定出線,與泰國隊的兩場對局将會成為決定中國隊出線與否的生死之戰,是以,這場比賽的關鍵性和重要性,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國足世預賽第二階段分組

面對如此重要的比賽,此番從國内前往泰國負責報道本次比賽的官面上的記者,竟然隻有區區3名文字記者和3名攝影記者,新華社與央視更是僅僅隻派遣了駐泰國當地的記者前來采訪報道。

甚至就連賽前的新聞釋出會,也沒有了中文翻譯,除了隊長吳曦的講話需要翻譯成為英文外,揚科維奇的講話以及提問均省去了中文翻譯環節。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揚科維奇(左二)和吳曦(右二)出席賽前釋出會。

如此凄涼場景,實在是令人愕然。

畢竟在9月的杭州亞運會上,男足國奧雖然在1/4決賽裡脆敗南韓,但總體而言,還是頗為受到當地球迷的歡迎與追捧。如今時間僅僅隻是過去了兩個月,為何忽然就變得如此慘淡了?

但隻要對國足稍有關注,便會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兆。

“金元足球”的浪潮退卻後,中國足球連番遭遇了種種打擊,本賽季更是因為足協内部的強力反腐而呈現出一地雞毛的種種亂象。

大牌外援的離開、國内球員的青黃不接、裁判問題集中爆發、多個俱樂部萌生退意……這也導緻了聯賽水準一再下滑,尤其以收視率的反應最為直覺。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中超賽場

雖然2023賽季中超聯賽場均上座率接近2萬人,但比起2015-2019年,仍是有着20%的巨大差距;而更為慘淡的則是比賽的收視率,包括上海德比、上港對陣泰山此類重量級比賽,收視率也僅僅在0.3%左右徘徊;曾經的收拾熱點——中國男足的比賽,收視率更是從前幾年的2%暴跌到了1%不到。

很顯然,中國足球的品牌價值在不斷跌落。

今年年初的職業聯賽俱樂部會議上,中足聯籌備組宣布,中國平安為2023賽季中超支付的冠名費用為1億元人民币——比起此前五個賽季足足少了50%。

而根據資深媒體爆料,即便是如此,下個賽季的中超冠名權是否有着落,具體數字如何,如今依然還是未知之數。

還有中超的有轉播版權費用。

此前的體奧動力曾經為中超轉播權開出了1.5億元每年的天價,但這兩個賽季,版權費用已經下滑到了千萬元級别,甚至下個賽季的聯賽版權配置設定事宜,目前也依然未有定數。

但曾經的中國足球,明明不是這個樣子的。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海埂基地的YOYO體測随着當年記者的報道家喻戶曉

回憶往昔,中國足球雖然被嘲聲一片,但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國内體育第一大IP,聯賽的火爆催生出了無數的足球記者,“八千足記赴海埂”更是成為了媒體圈内最為有名的段子。

彼時的海埂,人滿為患,記者們随便走一走,寫一寫,球員和教練随口說的兩三句話、以及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處不可成為熱點新聞。

到了2002年,北大高材生李響因其與中國男足及主教練米盧的深厚友誼,經常能夠獲得獨家内幕新聞,這也導緻了《體壇周報》開出了數百萬的重金挖角。

一葉落而知秋,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裡,一個行業的興衰,也很容易通過受到的關注和流量而感覺出來。

過去的媒體,願意将麾下最為精銳的記者投入到中國足球的新聞大戰裡,本身就是一種對中國足球價值的肯定。

但今天呢?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米盧和李響(右)共同出席某活動

李響在體壇報社和樂視體育輾轉之後逐漸不再發出聲響;黃健翔等大家所熟知的解說離開央視;許勇在聲稱自己被中國足球抛棄之後轉頭搞起了俱樂部;李承鵬、顔強等從專欄足球評論員淡出,專注商海遨遊;董路親身上陣搞起了青訓……

就像曾經數也數不完的甲A球星,到現在卻數不出幾個國内知名球員;而曾經叱咤風雲的足球名記,如今也隻有被大家調侃的“皇家馬德興”與後起之秀駱明在堅守着中國足球的記者陣地。

中國足協在10月16日的足代會上公布了近年的财務報告,而根據報告顯示,足協在2022年總負債達到12億元,比四年前足足增加了7個億。

這一資料,在目前足協反貪反腐的大背景下,尤其刺眼。

與此同時,在無人注意的角落裡,新聞媒體報道國足此次出征泰國,搭乘的是經濟艙,住的是300一晚的三星酒店。

往昔包下專機和整間酒店的花團錦簇之日,仿佛仍在眼前,卻是眼看他樓起了,眼看他樓塌了,恍若南柯一夢。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本次世預賽僅有少量球迷在曼谷機場迎接國足的到來

但要說國足今日完全無人問津,倒也不完全準确,畢竟經過這二十年來的進化,中國足球逐漸找到了自己在自媒體時代裡的定位——一隻網絡痰盂,所有的自媒體沒事都可以來吐上兩口,看客們收獲了開心,自媒體收獲了流量,而中國足球至少還能繼續收獲關注,大家都很滿足。

可走到如今這個境地,中國足球要去埋怨誰呢?

今年6月16日,中國男足以4-0戰勝緬甸的友誼賽裡,現場觀衆足足有27651人;但在6月20日,中國男足以2-0擊敗巴勒斯坦的友誼賽裡,觀衆人數銳減至16151人。

9月9日,中國男足與馬來西亞戰平的友誼賽,觀衆人數再度攀升至26138,但三天之後,中國男足不敵叙利亞,現場觀衆人數不僅下降至12367,更是集體為叙利亞加油助威。

到了10月10日的友誼賽,中國男足2-0戰勝越南,但是現場觀衆僅僅9219,賽後更是隻有兩名國内記者參加了新聞釋出會。

10月16日,中國男足世預賽前的最後一場熱身,令人失望地輸給了烏茲别克斯坦,現場觀衆人數——12868。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體談丨從8000足記下海埂到僅有6人去曼谷,中國足球變成網絡痰盂

美加墨世界杯名額分布

本次世界杯預選賽,雖然因為大擴軍的關系,亞洲區總共獲得了8.5個名額,但幾乎所有的國内球迷和媒體人依然都不看好中國男足,甚至大多人認為,想要進入18強賽,對如今的國足而言都是困難重重。

但并似乎沒有多少人在乎。

失去了聯賽品質,也就失去了觀衆;而失去觀衆,自然也就失去了新聞價值。

中國足球行業的寒冬不是将要到來,而是早已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