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個多月股價翻番!軟通動力深度“綁定”華為:站在高處也站在懸崖邊

兩個多月股價翻番!軟通動力深度“綁定”華為:站在高處也站在懸崖邊

兩個多月股價翻番!軟通動力深度“綁定”華為:站在高處也站在懸崖邊

在今年飛升的衆多華為概念股中,有些與華為沒有任何合作關系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有些企業雖然與華為牽扯頗深,卻也同時面臨着很大的市場風險,軟通動力就是其中一個。11月13日和11月14日,受益于華為鴻蒙概念,軟通動力股價先後大漲20.01%和5.21%,而自8月29日華為釋出新機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累計漲一倍多。

軟通動力與華為有着十幾年深度合作關系,華為也為該公司貢獻了大部分營收,然而這也為軟通動力埋下了隐患。由于本身從事外包業務,又嚴重依賴話語權很強的華為,軟通動力近幾年毛利率持續下滑,抗風險能力較弱。業内人士建議,軟通動力應該積極拓展客戶,進一步降低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與此同時提升産品科技含量,以提升自己在整個供應鍊中的地位。

股價翻番了

11月13日,軟通動力開盤大漲超7%,随後持續上漲,下午開盤34分鐘後漲停封闆,收盤價為45.11元/股,漲20.01%;11月14日,軟通動力繼續大漲5.21%,收盤價為47.46元/股,市值達到452.27億元。

作為華為概念股之一,自華為8月29日公布Mate 60系列以來,軟通動力的股價走上上行通道,股價從8月28日的收盤價19.6元/股漲到11月13日的47.46元/股,漲幅達到142%。

而本周這輪股價的上漲,依然伴随着華為概念股的整體上揚。近兩日,華為鴻蒙概念股持續活躍,11月14日,除軟通動力大漲,九聯科技、思特奇均20cm漲停,傳智教育2連闆,優博訊、榮科科技漲超10%。

近兩個月以來,有關華為鴻蒙的利好消息不斷,尤其是今年9月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将完全自研系統底層,不再相容安卓應用,隻能運作鴻蒙原生應用;10月以來有多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與華為達成合作意向;11月13日,華為宣布和美團以HarmonyOS為基礎進行産業創新、技術應用、商業發展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全力支援美團啟動開發鴻蒙原生應用工作。

這也意味着,華為鴻蒙原生應用時代即将到來。

作為華為十幾年的合作夥伴,軟通動力自然不會錯過這波資本攻勢。

鴻蒙生态由開源鴻蒙與華為鴻蒙共同構成,而軟通動力主要參與的是開源鴻蒙業務,且除了鴻蒙,軟通動力與華為的合作還涉及到其它項目。

今年上半年财報中,軟通動力的數字化創新業務服務闆塊,專門列出了“信創及開源鴻蒙/歐拉/高斯”的業務:鴻蒙開源方面,軟通動力子公司鴻湖萬聯打造了業内首個具備跨指令集的作業系統SwanLinkOS,與夥伴聯合釋出多個電力行業開源鴻蒙産品,釋出了包括瓦斯抄表和報警、社保卡制卡讀卡等在内的多個城市開源鴻蒙解決方案;算力和算法層面,軟通動力與鲲鵬計算&升騰計算開展全方位合作,攜手升騰AI推出“軟通訓推一體化平台”,并與升騰共同啟動大模型聯合創新;開源歐拉方面,軟通動力自研的企業版伺服器作業系統發行版天鶴(iSSEOS)完成主流國産伺服器 CPU 的相容适配并完成 openEuler 社群的 OSV 認證。

而在軟通動力旗下鴻湖萬聯的股東清單中,華為系也現身其中,華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達5%。

可以說,與那些和華為沒有半點合作關系的概念股相比,軟通動力确實更有資格享受這波華為概念股的資本紅利。

除了華為,軟通動力的客戶還有百度、騰訊、阿裡等多家頭部科技企業。有意思的是,軟通動力在财報中明确表示與其它幾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都存在合作關系,卻總是用“某大型通訊裝置企業”來指代華為,然而提到鴻蒙、盤古大模型等華為的代表性作品卻沒有任何隐晦。

阿裡還是軟通動力的間接股東。據軟通動力三季報,雲鋒麒泰持有該公司2.31%的股份,是公司的第六大股東,而雲鋒麒泰背後最大股東為阿裡巴巴,據天眼查,目前的持股比例為34.18%,而雲鋒麒泰的普通合夥人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管理中心也有馬雲參股,持股比例為39.71%。

風險也高了

既與華為有多年合作關系,背後又有阿裡系的股份,軟通動力是何方神聖呢?

據官網介紹,軟通動力是中國領先的軟體與資訊技術服務商,成立于2005年,員工近90000人,主要業務有咨詢與解決方案、數字技術服務和通用技術服務。簡單來說,軟通動力的核心業務其實是人力外包,該公司在研發費用的清單裡,第一個項目就是和人力外包有關—人才線上供給平台更新項目。

不可否認,軟通動力的營收已經在2022年達到191億元,但與華為的深度綁定,再加上核心業務的屬性,讓軟通動力站在高處,也逼近了懸崖邊。

一方面,軟通動力嚴重依賴與華為的合作。早在2021年申請IPO時,軟通動力就曾在招股書中透露,2018年-2020年,該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比重分别為67.04%、68.55%和69.88%,其中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占營收比重分别為53.38%、55.45%和55.53%。

上市之後,軟通動力對于華為的依賴相對降低,但相應占比還是接近五成。2021年和2022年,軟通動力第一大客戶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分别為47.25%和41.79%。雖然沒有披露到底是哪家公司,但持續幾年的大比例占比,大機率就是華為。

毫無疑問,一旦與華為的合作出現變故,那麼對于軟通動力來說将是巨大的打擊。軟通動力也在财報中表示,客戶集中可能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若主要客戶因國内外宏觀環境或自身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導緻其對公司業務需求量下降,或轉向其他供應商,将對公司生産經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軟通動力的毛利率在逐年降低。以營收占比近50%的通用技術服務為例, 2021年和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為23.96%和20.93%,到今年上半年,這部分毛利率下降到18.41%。另外一個重要業務—數字技術服務,近幾年毛利率也是逐年下降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為26.27%、21.97%和19.51%。

文淵智庫創始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IT外包商不掌握核心科技,是以議價權是比較低的,尤其是華為算國内話語權較強的甲方之一,對價格的控制非常嚴格,乙方嚴重依賴華為的話,基本沒有讨價還價的餘地,另外,華為營收的增長從2020年開始出現衰退,為了降低成本隻能轉嫁一部分成本壓力給像軟通動力這樣的乙方,華為為軟通動力貢獻了最多的營收,這家公司也隻能接受,這也就是其毛利率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

今年三季度,軟通動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幅下滑38.22%,該公司在财報中解釋,主要系公司受核心大客戶業務需求波動的影響造成收入下滑。

為了降低市場風險,提高利潤率,王超建議,“軟通動力首先還是要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能夠獨立開發更多應用,提升自己在整個供應鍊中的地位;其次就是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大客戶銷售額占比最好不要超過30%,分散在多家比較大的企業上是比較理想的狀态,且盡量避免再合作具有強大市場壟斷能力和話語權的公司,這樣面對單個客戶降價‘要挾’的時候,可以更從容地應對。”

當然,軟通動力也懂得這個道理,近幾年也在積極向智能化、信創與能源轉型。近日,該公司公布一則《關于向子公司增資暨子公司拟購買資産及上市公司提供擔保或财務資助的公告》,宣布子公司軟通智算拟以挂牌價格,預計18.99億元,收購同方股份持有的同方計算機100%股權、同方國際100%股權及成都智慧51%股權,表示通過本次軟硬體的産業鍊深度整合,軟通動力将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新增計算機硬體業務,為将公司打造成為中國領先的軟硬一體數字基礎設施及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但要完成這項交易,軟通動力拟向銀行申請并購貸款,是以很快收到深交所發出的關注函,提出包括“結合目前公司資金情況,說明本次用于支付的自有資金情況及未來支付安排,是否涉及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等要求。目前,軟通動力還未就此做出回應,《華夏時報》緻電該公司證券部,從業人員表示不友善回應。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