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作者:元衡防務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将蘇聯解體視為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而“馬歇爾計劃”的策劃者,美國外交專家喬治·凱南則将蘇聯解體稱為,現代國際關系史上最令人費解的事件。

要知道,在蘇聯最後一任上司人戈爾巴喬夫上台時,蘇聯社會尚且能平穩運作,甚至還具有相當的生命力,但短短的六年之後,這個紅色帝國就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平靜”地解體了。

回溯曆史,我們會發現蘇聯的誕生,壯大與最終解體都帶有一些偶然性和戲劇化元素。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進入近代以來,作為後發國家的俄國在目睹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種種弊端後,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蘇聯的實踐充分證明了被極緻化了的生産資料公有制和計劃體制,可以讓落後國家迅速完成資本積累,但在蘇聯經濟增長乏力的同時,一部分因素互相疊加,進一步加速了蘇聯的瓦解。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那麼,在蘇聯解體的三十二年後,我們不禁要問,作為蘇聯最後一任上司人的戈爾巴喬夫究竟要為此負多大責任呢?

在不少人眼裡,戈爾巴喬夫一直是一個憨态可掬,甚至有點窩囊的“老好人”。

在西方世界中,戈爾巴喬夫一直被視為結束冷戰的大英雄和西方民主與體制的傳播者,而在東方,戈爾巴喬夫為緩和中蘇關系,改善地緣局勢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或許,隻有在一部分蘇聯時代的懷舊者心中,戈爾巴喬才夠得上“罪大惡極”、“罄竹難書”。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事實上,作為蘇聯的最主要掘墓者之一,戈爾巴喬夫的思想轉變由來已久。

據傳,當他還是個處級幹部時,就已經開始主動接觸西方世界,甘願被西方思想洗腦。

據相關資料顯示,美國中情局很早就掌握了戈爾巴喬夫的情況,并認為他有被收買的潛質。

1999年,68歲的戈爾巴喬夫在通路土耳其時曾坦言,自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對蘇聯的“合法性”産生了懷疑,他表示:“我的生活目的就是消滅共産主義!我妻子在這方面堅定了我的信心,她有這種觀點(推翻蘇聯體制)比我還早。為了實作這個目标,隻有身居高位,才有更大的作為。妻子讓我要堅持往上爬。”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戈爾巴喬夫雖然對蘇聯的政治制度“失望透頂”,但對蘇聯還是有感情的,也一直在竭盡所能使其變得更好。

在1985年上台之後,戈爾巴喬夫曾打出一套經濟改革的組合拳試圖扭轉局面。

隻可惜他所實施的改革措施毫無章法,且缺少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後導緻蘇聯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準持續下降。

在經濟改革未見成效的情況下,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向了政治領域,實行所謂的政治“多元化”,不斷削弱蘇共的上司地位和社會主義價值觀。

結果,蘇聯社會被搞的人心渙散,内部凝聚力驟降。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正如美國學者斯蒂文·科恩指出的那樣:“共産黨經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一折騰,黨就進一步喪失了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2001年,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的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被調查者認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應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責任”。

對于自己所做的一切,戈爾巴喬夫在晚年似乎也有一絲悔意。他在蘇聯解體三十周年的當天接受塔斯社采訪時表示,自己辭去國家元首的那一刻,對他本人以及整個俄羅斯聯邦來說都是“至暗時刻”。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現在回過頭來看,戈爾巴喬夫或許隻是想通過向西方示好來獲得幫助,并通過一系列改革止住蘇聯下滑的頹勢。

不過在客觀上,他的這套組合拳卻讓蘇聯陷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蘇聯解體後,戈爾巴喬夫被先後授予了“諾貝爾和平獎”、美國“自由勳章”和德國“統一獎”。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認為戈爾巴喬夫是一位和善開明的領袖,對其不吝溢美之詞。

另一位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裡根也将戈爾巴喬夫視為“有遠見的人”。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不過,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蓋茨的一番話則更加意味深長,他說道:“無論是施加經濟壓力,還是進行軍備競賽,甚至用武力都很難撼動它(蘇聯),最後隻能從内部來毀滅它。”他的言下之意很明顯,戈爾巴喬夫就是那個從内部将蘇聯毀滅的人!

2022年8月30日,蘇聯最後一任上司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俄羅斯總統事務局中央臨床醫院去世,終年91歲。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戈爾巴喬夫逝世當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自己的推文中評價道,“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是一位獨一無二的政治家,他曾改變了曆史程序。”

如果說戈爾巴喬夫是蘇聯解體最主要的内部因素,那麼美國就是蘇聯解體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了。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作為蘇聯當時的重要戰略對手,美國是否如一些人認為的那樣要一心想置蘇聯于死地呢?

與不少人想象的不同,美國雖然一直在竭盡全力遏制蘇聯的擴張,但它并沒有直接推動蘇聯的解體,甚至對蘇聯的解體既不期待,也沒有做好準備。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在冷戰期間,美國的意圖一直是消耗蘇聯的經濟潛能,消除蘇聯的擴張潛力。

當時的美國反共先鋒喬治·凱南就認為,雖然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很難和平共處,但美國隻要在政治層面對蘇聯稍加打壓,就可以對其實作完勝,根本沒有必要大動幹戈。

長期以來,美國對蘇聯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一直有所高估。

這也是美國後來未能準确預測到蘇聯解體,并為此做好充分準備的原因之一。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在冷戰期間,高估對手也不是隻有美國一家。

在中蘇關系最為緊張的時期,兩國對對方的軍事能力均出現了較為“離譜”的高估。

據冷戰結束後披露出來的資訊顯示,蘇聯當年在中蘇邊境上囤積的兵力并不是用來進攻的,而是為了防禦解放軍突然越過中蘇邊境,切斷蘇聯在遠東地區的鐵路交通線。

這一點可能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可見高手過招通常都會比較謹慎,哪怕對手實力明顯不如自己,也會傾向于料敵從寬,防患于未然。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畢竟,因為高估對手而導緻的成本,肯定比因輕視對手而付出的代價要低得多。

美國新自由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約瑟夫·奈就曾表示,美國學術界和政界有“高估蘇聯的習慣”,這導緻了直到蘇聯崩潰前都還把蘇聯當作平起平坐的對手。

當時美國的普通群眾、政界以及學術界都願意相信蘇聯的前途是光明的。

雖然少數美國的蘇聯專家,在蘇聯解體前夕指出了這個國家部分層面上存在的問題,但多數美國的蘇聯研究者仍然認為其總體形勢遠未達到解體的地步。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美國對冷戰末期蘇聯正在發生的變革總體上持歡迎态度,但與此同時,美國也不希望發生在蘇聯的變革太過劇烈。

因為一旦蘇聯真的發生大規模混亂,這個全球第一核大國所帶來的不确定性将是無法估量的。

美國不希望蘇聯解體的動因倒不是因為“仁慈”,而是因為一個熱衷于改革,且正在走向自由化的蘇聯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

對美國來說,一個親美的蘇聯遠比一個失控的蘇聯要有利得多。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當然,從最後的結果來看,蘇聯這種“悄無聲息”地退場方式還是比較符合美國利益的。

蘇聯解體後,美國确立了自己一超獨大的地位,在全世界橫行霸道,并大肆渲染其在意識形态方面的優越性。

随着蘇聯勢力範圍的大幅度縮減,以及美國對東歐和中亞地區的不斷滲透,全球地緣格局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大獲益者無疑就是美國自己。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不過,美國輕而易舉地将蘇聯退場,也讓自己在後冷戰時期有些得意忘形,并最終因樹敵過多,而開始遭到反噬。

如今,随着一些亞非拉新興國家的先後覺醒,四處煽風點火的美國似乎也有些疲于奔命,應接不暇。

而這一切,恐怕是美國在冷戰剛結束時,所未能預料到的。

雖然現在斷言美國将步蘇聯後塵還為時尚早,但美國在十年内丢掉第一大經濟體的位置已是闆上釘釘的事兒了。

屆時,存在了數十年的霸權主義将随之消失,而人類曆史也将翻開嶄新的一頁。

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0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