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文/王新喜

日前,雙十一已經結束了,依舊沒有總交易額的公布。但是從大家的感受來看,這屆雙十一是非常冷清的。

不過京東淘天都聲稱自己的使用者規模與商家規模增長。京東方面稱,截至11月11日晚23時59分,成交額、訂單量、使用者數齊創新高,京東采銷直播的總觀看人數已突破3.8億。

淘天集團方面稱,使用者規模和商家規模顯著增長,全周期累計通路使用者數超8億,創下曆史峰值。

但平台沒有公布總交易額,根據星圖資料透露的2023年雙十一各綜合電商平台資料來看,2020年4982億,2021年6000億,2022年5571億,2023年3105億。同比往期戰績,掉的太厲害,從消費者的感受來看,這一屆雙十一,是非常慘淡的一屆。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這背後是什麼原因?

不夠劃算,促銷常态化,稀缺性消失了

根據上觀新聞統計的資料顯示,雙十一今年的百度搜尋指數是近10年來一個“冰點”,峰值搜尋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0%,微網誌最火熱的話題,是“雙十一是不是賣不動了”。京東将雙11大促的主題定為了“真便宜”,天貓為“全網最低價”。雖然和前兩年相比,今年“雙十一”的優惠政策已經精簡了不少。但事實上,僅有半數商品做到全年最低價!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今年經濟環境不好,大家收入降低絕對不是核心原因。一大原因是,現在促銷已經是常态化了,有記者對天貓平台上2023年折扣安排做了統計,發現幾乎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是購物節。各式季節換購、節日特銷充斥着日常生活。

事實上,在天貓淘寶之外,拼多多、京東們的百億補貼戰也已經是常态化了,各種短視訊直播間的促銷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打響,在這種情況下,雙十一帶來的各種滿減套路就讓人覺得麻煩且沒意思了,而且稀缺性是以消失了。

事實上,2019年之後,雙十一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主要是消費者被套路了太多,消費者真能得到的實際利益并不多,買了一大堆自己不想要的商品。有些時候還沒有不打折時,來的便宜。

先漲價再降價的套路依然大規模存在

今年雙十一,很多消費者都在吐槽,商家在雙十一之前先漲價,再降價。甚至有些商品在雙11之後價格依然維持不變甚至下調,讓消費者們感到被欺騙了。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有消費者吐槽,今年的雙十一都不像雙十一優惠機制,跟平常沒差別,非得給它安個特殊節日幹嘛。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從網友評論來看,不少消費者都提到雙十一之前都提價的套路,所謂的滿減,全是套路,價格比平時還貴。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根據齊魯壹點的報道,來自廣東深圳的李女士本打算趁着“雙11”滿減活動,可她付完尾款後發現,平時購買隻需128元的洗髮乳這次卻要162元,比平時還貴了34元。

李女士找客服回報,希望對方退差價并贈送小樣作補償。經過一番讨價還價,客服最後答應贈送小樣,拒絕退還差價,因為“價格是品牌方定的,店鋪沒有退差價的權限”。

和李女士有相似經曆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梳理發現,關于“雙11”的投訴目前已經高達6萬多條,其中不少為新近投訴,投訴内容大多是“宣傳最低價實則還漲價了”、“搶到了優惠券卻無法使用”等。

有網友表示:雙十一最大的敗筆,就是在這之前,各類商品全部漲價,到活動期間,價格再回落,其實價格比平時還高。幾年來一直玩這把戲,老百姓都看明白了,今後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少。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而雙11複雜的機制在多年前就引發吐槽,尾款制、滿減制、購物金制、返利制、湊單制等五花八門的制度,實在是考驗消費者的計算能力。讓人有一種錯覺,自己買的不是最劃算的。

此外是時間線拉得太長了,各種平台滿減,平台優惠券 ,店鋪優惠券,付定金優惠,整點減,分享優惠券,從10月預售到雙十一返場,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内,要麼漏了券,要麼錯過了直播間的福利,忙活半天,回頭一看,還是貴了。甚至很多産品平日裡的促銷更便宜。有消費者怒吼:要是哪個平台取消所有優惠券,我保證優先選擇你們。

規則越來越複雜,大衆消費觀變了

從這屆雙十一來看,大衆的消費觀,明顯變了,對套路認識也更深了,今年雙11的安靜,不僅是的平台減少聲量的原因,還有消費者理性務實的原因。

以前雙11,大家買買買很瘋狂,幾乎全民參與,看中什麼直接買單,雙十一都在社交平台秀自己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這一天真的有狂歡的氣氛,也給電商平台制造了不斷上升的消費資料,過去,雙十一人們會在朋友圈、微網誌等平台上曬自己的購物車和戰利品,但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變得理性務實,沒有那種過節的氛圍感了,參與感也越來越弱,也幾乎不讨論了。

有網友說,早就不拼雙十一了,因為雙十一并不意味着低價。低價不優質,沒必要了吧。 原來喜歡囤積生活用品,現在改了不囤了,因為沒有必要。

即便買,也不再是大筆大筆的囤,而是要看看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具備成本效益。但你會發現,大家并不是不消費了,而是沒有必要的消費,就不消費了。

抖音對傳統電商的沖擊效應已經凸顯

此外,在傳統電商平台之外,抖音的沖擊其實很明顯了。根據資料顯示,抖音今年1-10月gmv接近2萬億了,全年可能突破2.5萬億。要知道阿裡整個國内市場gmv去年是7.8萬億,包括了淘寶天貓盒馬1688以及本地生活等,這說明作為娛樂平台的抖音,電商竟然接近商業老大1/3體量了。

事實上,很多使用者或許已經養成了抖音購物的習慣,抖音的興趣推送機制,效果還是存在的,刷着刷着就把東西買了。

這種短視訊興趣電商對雙十一的殺傷力在于,它無時無刻都在吃掉使用者的一些個性化消費需求,它推送的東西,往往真的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與消費者需求契合度非常高,下單的機率很大,且購物習慣一旦形成,複購率也很高,這對淘寶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形成了強勢的分流。這也讓雙11的購物需求下降了許多。

與此同時,大量商家入駐抖音,從消費者碎片化時長的占領、潛在需求的洞察、習慣的培育、與商家三個層面,全方位分流傳統電商,這個沖擊力,從未來幾年來看,可能還會越來越大。

雙十一被套路反噬,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雙十一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因為商家年複一年的玩套路,已經影響到平台的信任價值,透支消費者對于購物節的一種心理預期,商家參與的疲态感漸深,而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高速演進,電商平台的流量增長的的瓶頸期也到來了。由于流量紅利瓶頸期到來,網購支出額下降,平台競争越來越激烈,整個雙十一平均分攤下來的流量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貴。

雙十一事實上到了改變的時候,改變要從真誠做起,真正簡單的打折,徹底摒棄先漲價後降價的花招,現在的消費者對價格異常敏感,你拿消費者當韭菜,必然受到反噬。

這屆雙十一為何這麼慘淡?年年玩套路,如今被套路反噬

尤其是在抖音電商、拼多多的低價心智正在定型的情況下,淘天與京東需要切實的改變,以前,雙11很多人都是固定消費,要麼天貓、要麼京東,這種被稱為固定消費,甚至也一度有電商格局已定的說法。但現在來看,并非如此,固定式消費開始被打散。電商行業從格局已定,轉向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雙十一京東和天貓的冷清,也許更好的驗證了更多的網際網路電商平台正在崛起。這意味着,商家、消費者都有了更多選擇。

雙十一,到了改變的時候,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雖然年年在喊着要改變,但年年玩套路,從目前雙十一的冷清局面來看,從平台到商家,都被套路反噬了,且對品牌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而未來的雙十一,如果不做改變,可以預見的是,今年的雙十一,它可能是未來幾年最好的一屆雙十一。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