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一山難容二虎,德比戰說的就是綠茵場上最有故事、最有激情,或許也是最為血性的較量。
在歐洲足壇,每一個國家的聯賽都有自己最負盛名的德比戰。
有一對英格蘭超級聯賽的對手——曼聯和利物浦,他們的比賽被稱為"雙紅會"或"英格蘭國家德比"。
雙紅會|圖檔出自網絡
這場比賽被稱為"雙紅會"或"英格蘭國家德比"。它們成為英超聯賽的對手已經超過一個世紀,每場比賽都很激烈。
雙方視若寇仇,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城市氣質的不同。
01
西北地區的雙胞胎城市
曼徹斯特和利物浦相距僅40多公裡,大概是通州到朝陽的兩倍多一點。
如今,曼徹斯特是僅次于倫敦的英國第二大城市群,利物浦則是默西塞德郡的中心城市。
不過,跟利物浦比起來,曼徹斯特發迹較晚,堪稱“後來居上”。
早在1207年,英格蘭國王約翰一世通過法令的形式,建立了利物浦。
利物浦城|圖檔出自網絡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後,利物浦才開始發展,其貿易和人口穩步增長,并于1699年獲得教區地位。
而曼徹斯特直到1764年哈格裡夫斯發明了珍妮紡車後,又搭上了工業革命的順風車,才開始了飛速發展。
兩個城市地域接近,在曼徹斯特竄起以前,毫無疑問利物浦才是這一地區的中心。
曼徹斯特在最初發展的時候,甚至要借助利物浦一些成熟的設施。
然而今非昔比,被當年的小弟超過,想必利物浦心有不甘。
利物浦城的中國元素,比曼徹斯特要國際化|圖檔出自網絡
除了心态上的變化,關鍵是兩個城市在工業革命期間造成的利益沖突。
雖然利物浦的地勢起伏不定,對發展工業、農業有諸多不便,但是它靠近海洋,幾乎是對外貿易的天然港口。
然而,利物浦最初的貿易卻充滿了罪惡。
就在這座城市獲得教區地位的同年,利物浦的商人們開始了該市曆史上第一次黑人奴隸貿易。
通過熟悉非洲人販喜好的商人操縱,總計近150萬的非洲黑人(占歐洲販奴總量的10%以上),被束縛着手腳離開西非,颠沛流離到西印度群島,為利物浦換回蔗糖、朗姆酒、煙草和棉花。
黑奴貿易|圖檔出自網絡
利物浦,這個販奴運動的後起之秀,通過40年的時間,逐漸超越倫敦和布裡斯托爾,在1780年代一躍成為血債累累的“歐洲販奴首都”。
而一些有着販奴前科的富商和企業,則用了近200年時間努力漂白自己。
自由黨人威廉·格萊斯頓曾在19世紀四任英國首相,而他的父親約翰,則是牙買加和英屬蓋亞那的大種植園主,并在《廢奴法案》生效後,積極為奴隸主争取補償,自己也從中收益93526英鎊。
于是,當威廉1832年初入議會時,當地報紙曾提醒選民“請注意威廉父親的财富來源”。
威廉·格萊斯頓|圖檔出自網絡
全城最有錢的商人Thomas Leyland,在1807年創辦Leyland and Bullin銀行之前,參與販運25000名黑奴,其企業幾經易主和并購後,成為如今彙豐銀行的一部分。
02
與曼徹斯特的決裂
在曼徹斯特因為工業革命鵲起後,對遠距離的運輸需求加大,沒有出海口的曼徹斯特捉襟見肘。
這時,與曼徹斯特28英裡之隔的利物浦卻主動地抛來了橄榄枝。
而且,出于降低運費和擴大利潤的需要,史蒂芬孫于1830年修建起了世界曆史上第一條城際客運鐵路,往返于曼徹斯特和利物浦之間。
“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圖檔出自網絡
表面看,這是一個雙赢的局面。但對曼徹斯特來說,命運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利物浦方面敲竹杠,自身并不能保障利益。
是以在19世紀末,58公裡長的曼徹斯特船運河建成,使船隻可以繞過利物浦的所有碼頭到達曼徹斯特。
曼徹斯特不僅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還對利物浦造成了嚴重打擊。
利物浦人認為這是對他們自己行為的侮辱,開始對曼徹斯特人進行人身攻擊,稱他們為"外來者"。
利物浦城|圖檔出自網絡
反過來,曼徹斯特人民也嘲笑利物浦的粗俗行為并進行反擊。這兩個城市的梁子就此結下。
除了利益沖突,這兩個距離特别近的城市,在思想上更是水火不容。
利物浦因為靠近愛爾蘭,是以普遍信仰天主教;曼徹斯特是一個傳統的聖公會城市,與天主教會的利益比起來,他們更加忠誠于自己的國王。
而且,因為是貿易港口,是以利物浦這個城市有着更為國際化的元素,也更為新潮。
2023年,在AI輔助下完成了最後一首歌曲的“披頭士”樂隊,就誕生在利物浦。
披頭士樂隊|圖檔出自網絡
雖然是搖滾樂隊,但他們的歌曲融合了流行、民謠以及藍調等多元化的元素,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不僅在當時引領了音樂的潮流。
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深入人心,傳達了對愛情、友情、和平、自由等主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除了他們卓越的音樂作品,披頭士的形象和文化影響力也堪稱卓越。
他們的發型、穿着、行為等方面都成為了年輕人争相模仿的對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文化風潮。
披頭士樂隊|圖檔出自網絡
他們的音樂和形象成為了反叛、自由、愛與和平等價值觀的象征,深深地影響了無數的人。
而曼徹斯特則由于是内陸城市,相對而言更為保守。
曼徹斯特人長期以來一直對利物浦一些人的奢侈行為感到不滿,當然,利物浦人認為曼徹斯特人不懂得生活。
03
火星撞地球的雙紅會
相似的情況浸潤在利物浦和曼聯這兩支球隊的“雙紅會”上。
從建隊理念而言,曼聯在弗格森時期,英國本土球員始終占據着重要地位。
且不說“92一代”,哪怕C羅在2007-2009年有着絕對核心的表現,但球隊的中軸線始終是“斯科爾斯-卡裡克-費迪南德”。
而利物浦在貝尼特斯時期,西班牙幫就占據了主要地位。球隊的精神代表傑拉德雖然幾個賽季有着逆天表現,但作用始終不如阿隆索和後來的托雷斯重要。
托雷斯&傑拉德|圖檔出自網絡
當兩隊比賽的時候,更是火星撞地球。弗格森曾經說過:““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将利物浦拉下馬。”
場外的段子更是層出不窮。
貝克漢姆在與利物浦比賽之前,遇到一個“紅軍”小球迷索要簽名,當貝克漢姆給這位小球迷簽完後,小球迷當着他的面撕爛了簽名。
另一位在利物浦成名的英格蘭球星歐文,在轉會到曼聯後也遭受了利物浦球迷的辱罵。
歐文|圖檔出自網絡
曼聯和利物浦這兩家俱樂部之間的競争,是兩座城市在足球場上的曆史恩怨的延續,這種恩怨可能永遠不會得到解決。
而如今,克洛普帶着紅軍重新崛起,利物浦球迷的那份喜悅是發自内心、深入骨髓。一直痛苦的換成了曼聯球迷。
除了在球場上翻身,利物浦有一點,恐怕是曼徹斯特豔羨且無法複制的。
利物浦是英國最适合旅遊的城市,城市的河濱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利物浦的建築風格相當多樣化,從16世紀的都铎風格一直到當代建築應有盡有。
阿爾伯特港|圖檔出自網絡
這裡的大部分建築興建于18世紀晚期以後的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公共雕塑的數量在英國僅次于威斯敏斯特市,喬治式建築的數量在英國僅次于巴斯。
城堡街,戴爾街和舊廳街的商業區,威廉布朗街的文化區都是值得親臨的好去處。
同時利物浦是一個富于創新的城市,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藝術家、表演者、喜劇演員、發明家和政界要人。
去利物浦旅行,會發現當地的人民可能是英國最有趣的一群人。
當然了,安菲爾德球場是必須要去的,記得不要穿曼聯球衣就好。
除了利物浦這支球隊,城市還有一個球隊,就是名宿“吹劉海”當年效力的球隊埃弗頓,該隊的古迪遜公園球場也适合造訪。
當年的“吹劉海”|圖檔出自網絡
這個球場最特色的一點是,球場的草坪下面都是一些去世球迷的骨灰。是以,埃弗頓俱樂部一直拒絕資本家介入後翻修球場的提議,畢竟這相當于“挖人家祖墳”。
就精神傳承而言,埃弗頓做得十分不錯,順便說一句,去古迪遜公園穿曼聯球衣是可以的,畢竟當年的大英帝星韋恩·魯尼就是從埃弗頓轉會到曼聯的。
參考資料:
華高萊斯《足球帝國曼徹斯特的不老傳說》
輕風無意《從販賣奴隸到販賣流行,利物浦的黑曆史》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