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 十年網際網路縮影
作者/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編輯/ 郝俊慧 孫妍
牆白瓦黛,碧水輕搖。
烏鎮——這個小橋流水依舊的江南小鎮,一直沉澱着“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的氣質。但是,因為網際網路,這個小鎮的“核心”發生着急劇的變化,踏着西栅的青石闆路,日行千裡之“快”的技術在這裡打造出網際網路版圖和一個個新樣本。
11月8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旗幟從桐鄉火車站綿延了三十多公裡到烏鎮西栅,告訴每一個來烏鎮的人,現在又是一年一度的“烏鎮時間”。十年前,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舉辦并永久落戶,曆經十載,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已從一個國際會議更新為擁有常設機構的國際組織,烏鎮峰會也轉型成為國際組織年會。
槳聲燈影背後的烏鎮,經曆了快和慢交融的十年。
烏鎮的數字經濟企業數量從12家增至1000多家,“烏鎮之光”超算中心每1秒鐘能進行18億億次計算……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主題是“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建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時代的命題。
移動網際網路、AI大模型、數字經濟、網絡安全……成了不少參會者關注和展示的方向,這些技術也正在“加速”走進生活。現在是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全球的數字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伴生諸多問題:隐私、霸權、不平等等都在動搖和考驗着數字大廈。
如何搭建一個牢固的數字世界?如何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妨從烏鎮的十年變化中找找答案。
關鍵詞:AI大模型
從“掃二維碼”到“看大模型”
十年前的烏鎮,剛剛開始打造“網際網路小鎮”,彼時,4G和Wi-Fi是人們口中的“新名詞”,從搖橹船工到民宿大媽紛紛開始“觸網”,而讓他們通過手機連接配接網際網路世界的是一個個二維碼,“掃二維碼”成了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不僅是烏鎮,那時的中國,人們的生活開始被移動網際網路改變,消費、服務、交通、政務……都用一張小小二維碼逐漸建立起“線上模式”,移動網際網路大發展的十年也由此展開。
十年後再看烏鎮,耳邊充斥的是“大模型”,一個新趨勢正在逐漸清晰,大模型的前沿應用,正在成為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工具和助手。ChatGPT在全球引爆新一輪AI熱潮,大模型已成為衆多網際網路科技大廠着力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螞蟻集團展區,不少商家正在體驗“創意海報”,隻需在支付寶小程式“創意海報AI版”輸入一句話、一張圖,即可快速獲得屬于自己的創意海報,大大降低了小微商家的營銷門檻。
“對話式程式設計機器人”讓你動動嘴就能生成一個程式。記者在現場說:“展示2023杭州亞運獎牌榜網站”,3秒後,機器人自動生成了今年杭州亞運會的獎牌榜。
“這項技術将大模型與低代碼平台的能力結合,提出‘片段即功能’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碎片化的使用者語言了解,将語言片段轉換為獨立完整的功能更新,進而實作流暢的、實時的、可視化的對話式智能研發體驗。”螞蟻集團從業人員介紹,未來這項技術還将開源開放,為小微商家、個人使用者等群體提供開發服務。
通過螞蟻金融大模型,使用者還可以和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寶2.0”對話,找到合适的理财方案。
在不少垂直領域,大模型開始深入發展。
在杭州深圖智能展台,展出了全球首個服裝行業專精AI大模型“匠衣深造”。“其他傳統圖文生成模型,可以輔助設計師擷取靈感,但無法實際應用于服裝款型的細節設計和開發。‘匠衣深造’不隻是輔助靈感捕捉,它引入多種算法優勢,借助百萬張成衣圖像和千萬專業标簽,實作更進階别的圖像編輯和生成任務,可以快速找到合适的面料,通過模型出圖快速生成版型工藝圖,極大提升了服裝設計工作效率。”深圖智能從業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最快1分鐘就可以完成設計,3小時完成制版,3天内做成樣衣。
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AI大模型大大降低了人們利用網際網路科技的門檻,以往隻在研究領域和專業人群不斷精進的數字技術,正持續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關鍵詞:數字人
“傻傻”分不清真假
“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數字人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主角。B站跨年晚會上,中國國内首個中文虛拟歌手洛天依曾帶來了長達十多分鐘的人氣歌曲串燒,5個不同風格的舞台、7個不同造型的洛天依,如果是真人表演,這種場景排程的難度難以想象。
數字人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淵源并不久。
去年,那個圓乎乎、萌萌哒的吉祥物“小互”才首次以虛拟人的形象出道,但剛一出道就“大火”,線上線下都能見到“小互”。今年,“數字人小夥伴”明顯多了,而且主打一個“超寫實”。
在阿裡巴巴展區,一款名叫“厘裡”的超寫實數字人正在和觀衆打招呼,身着古裝的她熱情地“招呼”大家積極互動。從發型、五官到眼睛、手指,如果不是在螢幕中,或許真的會被誤認為真人。“‘厘裡’最大特點是外表看不出它是真人還是假人,如果将其接入語言模型,幾乎能以假亂真。”阿裡巴巴展台從業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正因如此,“厘裡”今年在真人漫改劇《異人之下》中飾演“二壯”,成為國内首個出演真人影視劇集的數字人。
唱腔婉轉動聽、韻味醇厚委婉的越劇聲從中國電信的展台上傳出,這不是一場越劇表演,而正是兩位“數字越劇演員”在演唱,他們身着越劇傳統服飾,不僅唱功了得,姿态也優美大氣。中國電信展台從業人員介紹,兩個數字人是利用5G+AI技術,經過采集真人越劇演員的姿勢和唱腔,對數字人進行訓練而成。
剛剛閉幕的杭州亞運會上,那個高舉火炬出現在開閉幕式上的數字人曾引發熱議。這個由超1億網友接力、螞蟻數字人技術支撐的數字人也來到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螞蟻集團展區,《IT時報》記者通過掃描小程式,獲得了一個數字人,而且這個數字人會永久儲存在螞蟻鍊上。
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網際網路企業家論壇”上,螞蟻集團“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全民參與數字點火技術”獲得“2023年度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為實作這一秒線上線下1億人的參與,螞蟻工程師寫下了超20萬行代碼,進行了上萬次AI動作捕捉,超10萬次測試。”螞蟻集團數字人技術負責人吳一男介紹,亞運會之外,螞蟻數字人平台已經在政務、醫療、電商直播、客服等場景落地。比如,在政務領域支援“贛服通”打造了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數字人“小贛事”。
有了AI大腦的支撐,數字人不再僅僅有“好看的皮囊”,而是具有了很高的逼真度和互動性。它将為人類提供更多貼心的服務。
關鍵詞:網絡安全
捕捉黑客攻擊的“第一刀”
網絡安全,從一開始就是烏鎮峰會的應有之義。
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維護網絡安全就已被提及。随後每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網際網路安全防護技術都不斷受到關注。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秘書長任賢良此前表示,本次大會确立的主題,就是想為全球各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程序走穩走實。
“現有的安全監測體系以防火牆、WAF、态勢感覺等傳統安全裝置為主,嚴重依賴于已配置的特征規則和威脅情報等已知威脅特征,較難檢出低頻的有目标有預謀的黑客踩點,或者是進階威脅,導緻安全監測存在較大盲區。”在銳服信科技産品經理張以凝看來,目前基于黑資料的監測體系發展已經達到瓶頸,在進階威脅、未知威脅等領域的監測效果較難發生質的變化,亟需強化現有的安全監測體系。
在網絡安全領域,要将攻擊發現前置到“偵查”階段,捕捉黑客攻擊的“第一刀”,并實作黑客精準畫像,挖出背後的攻擊者。從2022年開始,銳服信探索以“AI+白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安全檢測技術,成功在面對進階威脅、未知威脅的“實戰”中發揮作用。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曾經撰文稱,在新威脅、新需求的牽引下,固化單一形态的安全技術向全面雲化、協同關聯的安全服務方案演變,零信任、隐私計算、拟态防禦等新興安全技術逐漸成熟落地。
資料是資訊時代的“石油”,怎樣真正實作資料絕對安全?锘崴科技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锘崴信隐私計算平台以及針對金融、政企、醫療相關場景開發的三大隐私計算平台和锘崴信隐私計算一體機給出了全新的解法。“锘崴信隐私計算平台融合了多種隐私技術引擎,可實作資料流通的完整閉環。通過平台可安全連結不同生态資料,實作多方資料要素的虛拟融合,賦能資料價值安全釋放,真正實作‘資料可用不可見,可用無須見,可用不可存,可用不可盜’。”
在上述人士看來,金融、政企、醫療三大場景更需要隐私計算技術,“比如锘崴信金融隐私計算平台可服務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促進機構内部及外部資料安全流轉,在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管理、反洗錢、金融反欺詐等金融相關場景中都可以發揮作用。”
關鍵詞:智慧鄉村
鄉村裡的幸福“網事”
年近七旬的錢鑫明,是浙江非遺烏鎮竹編傳承人。網際網路是什麼?十年前的錢鑫明不懂。直到舉辦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世界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兩個兒子也陸續回到家鄉創業,錢鑫明才意識到,得上網了。現在,這個普通烏鎮老人的手工藝品通過各種網絡管道賣到全球。
這是智慧鄉村的一個縮影,通過一屆又一屆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把網際網路基因慢慢向農村滲透,讓更多人體會到國家發展數字經濟戰略的重要意義。
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第十個年頭,數字鄉村元素獨立成館,首次整體入駐,通過農業農村數字化變革重塑、鄉村數字經濟創新提質、鄉村數字服務普惠共享等,展示浙江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果。
美麗的水稻如何在智慧大田裡生長,可愛的豬仔如何在智慧豬舍裡生活,鮮活的沼蝦如何在智慧水塘裡成長……
幾頭剛出生才20天的小豬仔正在現場搭建的一個四五平方米左右的豬圈裡打鬧覓食,他們的耳朵上都戴着智能生物耳标,可以實時采集豬的體溫以及活動量,判斷其健康狀況。“飼養員能及時了解豬的健康狀況,也可以提升幼豬的存活率。”華牧科技從業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每頭母豬每年産仔的存活量從以前的18.5頭提升到26.5頭。
不僅小豬仔的存活率提升了,飼養員的工作量也大大減少。豬圈裡,小豬們享受着定時定量的自動化喂食,不需要飼養員手動喂,通過傳感器,豬圈旁的智能控制器上顯示着豬圈的實時溫度、濕度等,讓小豬仔在最适宜的環境中成長。“10000頭豬,隻需要3個人飼養就足夠了。”上述從業人員說。
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着農民群衆的生活,浙江桐信農業公司帶來的種苗自動嫁接機器人,通過高性能的可程式設計控制器,實作種苗嫁接統一排程、智能控制、自動作業,每小時可嫁接400株,成功率達98%以上,實作精準高效嫁接。
一個小小“浙農碼”是浙江省打造的農業農村領域專用碼,為全省涉農的人、物、組織等建立統一的數字身份,有效實作精準資料管理,已成為“三農”領域的統一服務入口。
烏鎮十年,“網事”如歌,那些依然保留着的長街和小店,那些依然存在的豆漿香和慢時光,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生活的快節奏,形成了奇妙的結合,韻味深長。
排版/ 季嘉穎
圖檔/ IT時報 采訪對象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
E N D
「有獎讀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