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縣華清中學
臨潼縣華清中學是陝西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也是陝西對外開放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她坐落在骊山腳下,華清池旁。建立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校址先在城内,即今縣法院所在地,後因其窄狹,勘定新址,重新修建,民國三十一年(1942)遷入縣城東門外之東秀嶺下,即現今校址。該校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即在城内舊址招收了第一屆國中學生兩班100名,有教職工5名,校址僅6畝,教學裝置極為簡陋。直到1949年臨潼縣解放前夕,學校規模雖有所發展,但還隻有12班,學生550名,教職工36人,校址面積106畝,校舍建築面積1924平方米,圖書3500餘冊,教學儀器100多件。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上司下,學校得到迅速發展。1989年已擁有33個教學班,學生2100名(含藏族班學生315名);在編教職工217名,其中進階教師12名,一級教師46名。學校占地面積86667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圖書樓(又名芸台樓)藏書10.3萬冊,實驗樓(又名璇玑樓)中有化學實驗室、儀器室210平方米,器材186件,藥品齊全;實體實驗室、儀器室212平方米,儀器2500多件(台);生物實驗室106平方米,标本152件;電子計算機13台,放像機1台;微機室42平方米;電教室84平方米。
華清中學從建立到1985年,曾經八易其名,其先後順序是:臨潼縣骊山中學、臨潼縣中正中學、臨潼縣立初級中學、臨潼縣第一初級中學、中正中學、陝西省華清中學、抗大戰校、華清中學。盡管校名多變,但她為振興中華培育人才的宗旨始終未變。
華清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曆史和革命傳統的學校。她建立時正是西安事變之後。當時,臨潼縣人民由于受到愛國将領張學良和楊虎城愛國行為的感召和中共地下組織革命活動的影響,反蔣情緒普遍高漲,革命熱情與日俱增。這種反對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黑暗統治的鬥争,也反映到華清中學建立過程中來。該校原由臨潼縣熱心教育的地方人士集資籌建。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敵僞縣長王慕為了“紀念委座”,以表忠心,要求把校名改為臨潼縣中正中學。這一“獻校”活動,得到敵僞中央認可,當年10月11日,僞教育部為該校撥款1000元,并贈送生物儀器一套,以示資助。在策劃獻校活動的同時,王慕又加緊了對革命者的迫害,這年七月,以“奸黨潛伏活動”罪名,逮捕了學生魯宗周(民先隊員、中共地下黨員),送西安勞動營關押“感化”。魯宗周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反動當局為了強化對華清中學的法西斯統治,僞省教育廳于次年一月八日指令撤銷原校長劉明齋校長職務,責成敵僞新任縣長王家麟任校長,對該校“切實整頓”。王家麟一月十六日接任校長,委校務于教務主任程廷璋代理。當時,革命與反革命的鬥争,就圍繞着這兩件事開展起來。二月,建校籌委主任李虎丞、總務股長趙登雲向上呈報:臨潼中正中學要求改名為私立臨潼中正中學,并聘請曾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李昆山任校長。此呈不到10天,便得到僞省主席蔣鼎文批複:不許改“縣立”為“私立”,仍由王家麟兼任校長,負責整頓。此後,在校内便醞釀起了“驅王”學潮。六月三十日,學生代表向代校務程廷璋提出五點要求民主自由,反對專制獨裁的意見,不待答複,全校學生紛紛離校。這次罷課“驅王”鬥争,堅持了一個多月,迫使王家麟不得不于八月九日提出辭職,并另任周克忍為校長。周上任後于民國三十一年(1942)四月改校名為臨潼縣初級中學,鬥争才算結束。周克忍在任不久,同年八月,進步人士種肇煦接任校長。此後,華清中學便成為中共地下活動的一個重要據點。
民國三十二年(1943)二月,地下黨員張一平、孫巽山,在種肇煦校長掩護下進校任教。張一平明為該校訓育主任,實則是省委指定的關中特派聯絡員,負責該校的地下組織工作;孫巽山于民國三十四年秋至三十七年暑期(1945—1948)接替種肇煦之職任校長。因而這五年間,華清中學的上司權都掌握在中共地下黨員和同情革命的進步人士手裡。這一時期,教職工中的革命勢力,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先後共有杜松壽(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張質平、趙純股(光明日報社副刊編輯)、姚一征、尹省三、丁守光、于海波、潘文波等8位地下黨員在校任教。當時,敵我鬥争極為激烈,華清中學實際上已成為中共地下活動的聯絡點、轉運站。其主要任務是:既要傳播革命思想,又要保護革命同志。孫巽山擔任校長期間,保護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使其免遭敵特逮捕。安全轉移了陳少敏(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中央委員、紡織工業部部長)、秋紅(解放軍某部團政委)、趙世英(李先念随身戰士)等三位革命同志,使之脫險。由于當時從上司到教師都有中共地下黨員作骨幹,在他們公開地或秘密地傳播革命思想和正确引導下,絕大多數學生都樹立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信念。1948年冬臨潼縣解放前夕,高中部即有10多名學生北上邊區,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5月臨潼縣解放,高中部五○、五一兩級學生90%左右都随即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中共直接上司下的基層幹部。
華清中學不僅具有光榮的曆史和革命傳統,而且能夠狠抓教育品質的提高。
1949年5月臨潼縣解放以後,黨和政府接管了學校。1950—1956年,這所學校同其他行業一樣,也走過了一段改造、發展、提高的道路。首先改變了舊中國為帝國主義、地主買辦階級服務的招生制度,學校向工農子女開門;在教職員中開展了思想改造運動,使之明确了必須同工農相結合的方向。學校校舍和規模得到較大擴建和發展。根據黨的“教學工作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訓示精神,始終堅持了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加強教學研究。這一時期,由于上司重視,師生努力,華清中學的教育品質有了一定的提高,為後來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礎。
為了扭轉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脫離政治、脫離生産、脫離實際的傾向,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58年—1965年,學校狠抓了教育革命和教學改革。1958—1959年,開展了教育領域的“興無滅資”思想鬥争,并通過三勤辦學、勤工儉學建起了校辦工廠、農場;1960—1961年,用毛澤東主席的“兩論”(《實踐論》《沖突論》)指導教學。學校提出“把學校教育品質迅速提高到全市、全省以至全國先進水準”的奮鬥目标,把課堂教學與生産勞動結合起來,把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教育品質有了很大提高。1960年該校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西安市統一測驗,成績躍居全市第一,是年的聯考升學率達到畢業人數的98%。1962—1965年繼續堅持教改,并着手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總結出了切合實際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千方百計、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思維,紮紮實實、針針見血地解決每一個問題。教育品質穩步上升,遂于1963年被陝西省确定為全省10所重點中學之一。
10年“文化大革命”中,華清中學曾被作為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黑典型”遭受過批判,教師受到迫害,教學秩序遭到破壞,教育品質明顯下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她再次被确定為陝西省首批要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這時,學校又立即撥亂反正,重振精神,狠抓教育品質的提高。首先恢複了考試制度,建立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對教職工中的冤假錯案,進行了平反昭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堅決貫徹全會精神,狠抓公德心建設,在學生中開展了以“學雷鋒”、“創三好”、“樹新風”為中心的公德心建設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教育品質。例如:高中八○級黃衛東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後赴加拿大留學深造;高中八一級羅寒英聯考成績名列渭南地區第一;高中84級黃浦江以606分的聯考成績列入全省第四名。1983年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中,該校團體總分為西安市第一名,陝西省第三名,獲“優秀集體”獎。1986年學校高八六級學生薛冰花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陝西賽區第一名;同年,全國中學生作文比賽中,高八七級張欣蕊榮獲二等獎;1987年全國七城市中學生同步作文競賽中,高八七級答紅衛榮獲一等獎;1988年,高八九級學生丁敏榮獲第五屆全國中學生實體競賽預賽三等獎;高八九級學生黃仲祖榮獲全國數學聯賽優勝獎;1989年,高九○級學生張化群獲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第二名。
華清中學,新中國成立前後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革命者、建設者和保衛者。該校的曆屆高中畢業生(包括五○、五一兩屆肄業生),共計11500人,其中3700人升入了高等院校深造,其餘畢業後都直接參加了工農業生産或其他工作。在這些學生中,有不少人為黨和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仍然奮戰在各條戰線上,擔負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的重任。如高五四級安啟元,現任國家地震局黨組書紀、局長,負責上司工作;高五○級沈志俊、高五二級劉明遠,分别在大連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任教授,從事教學工作;高五○級李學潮,曾留學于蘇聯,現任紅旗機械廠進階工程師,從事科研工作;高五一級李耀輝現任蘭州鐵路中心醫院主任醫師,從事醫務工作;高六○級楊玉坤,現為《陝西日報》社記者,從事新聞工作。另外,初四九級程學華,參加秦俑館考古鑽探工作,發現了舉世聞名的珍貴文物銅車馬。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高五三級楊安基,畢業後考入西安外語學院,1956年夏在西安南郊的抗洪救災中光榮犧牲,成為至今深受人們悼念敬仰的烈士。
華清中學,由于能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教育品質,是以,黨和政府給予她以極大的信任和極高的榮譽。1960年該校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授予“先進機關”光榮稱号;1980年該校的校辦工廠生産的內建電路金屬管殼在大陸向太平洋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上使用,受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航天部的賀電、賀信表彰;1983年該校又在全國文教系統中被評為“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受到教育部和全國教育總工會的嘉獎和表彰;同年,該校學生會又被選為全國學聯團體會員;1985年8月,日本奈良縣教育參觀團來校進行友好通路,與此同時,省教育廳與國家教育委員會又确定華清中學為内地舉辦藏族班的16所中學之一,從1985年起,每年招收藏族學生100名,學制四年;1989年賽舌爾教育代表團來校參觀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