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作者:東瀛萬事通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中文導報訊 10月28日,“十三夜奉納公演”于鶴岡市的莊内神社圓滿落幕。作為酒井家入部400周年慶典中“莊内神社七弦琴複興項目”的一環,由莊内神社與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古琴振興會聯合主辦,在上演了一場文化盛宴的同時,也表達了今人對曆史的真摯回望。

此次作為“十三夜奉納公演”舞台的莊内神社與古琴有着悠久淵源,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神社内儲存的一把江戶時代的古琴,距今約有200多年的曆史。此琴名曰“宮鶴”,原屬内藩士氏家天爵(龍溪),于明治時代贈予莊内神社,作為神社至寶,傳承至今。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氏家天爵(1775年-1834年),别名龍溪,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文人,不僅精通琴藝,還擅長繪畫和書法。他在文學、藝術和音樂等多個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譽為稀世才子。氏家天爵生活在莊内藩的時代,也正是古琴在莊内藩的繁盛時期。在當時的莊内藩,古琴的聲音如清風潤物,萦繞于城下,充實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氏家天爵的古琴“宮鶴”也作為這一時期的曆史珍寶,在莊内神社得以完好儲存。雖已曆經約2個世紀,古琴琴面依舊光潔如新,随琴一同儲存的琴囊内側有氏家天爵題詩“貧老一張琴,生涯比萬金。病中留泮水,千載待知音”,可見其深得琴主人的喜愛。然而,時光無情,這把琴經過多年的沉寂,開始出現年久失修的迹象。為了讓這把古琴重煥生機,此次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古琴振興會作為在日唯一以弘揚振興古琴的法人團體,承莊内神社的邀約,會長武井欲生為古琴整修,重新上弦,使這把曆史悠久的古琴得以複響。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十三夜奉納公演”的舉辦日10月28日,正巧也是莊内藩初代藩主酒井忠次公的忌日。晚上5點,公演以“神前獻琴”為主題,在莊内神社正式上演。此次公演最大的亮點,莫過于風流古琴家元武井欲生以修複後的古琴“宮鶴”演奏的《秋風詞》。此曲以盛唐詩人李白的詩為靈感,描繪了秋風落葉的凄涼與戀情的苦澀,與古琴“宮鶴”細膩婉約的弦音相得益彰,這再現塵寰的古音,使今人有機會聆聽名副其實的曆史之韻。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此外,公演的其他曲目也頗具看點。由武井欲生老師與笙演奏家石原和香子共通演繹的《良宵引》為古琴和笙的首次共演,琴笙和鳴,兩種曆史悠久的傳統樂器完美呈現了滿月之夜下的悠揚樂聲,閑适自得,仿佛隐士此刻正與明月清風同樂。由尺八演奏家山澤昭彥與石原和香子帶來的的尺八與笙的合奏《虛空》,又是另一番風韻,此曲為尺八古典曲目中最古之一,被稱為“古傳三曲”,不妨伴随着空靈的樂曲想象一下“無”之境界。而由武井欲生老師與歌手平山洋之和古琴演奏家聯袂獻演的《概古吟》,則通過描繪山川明月思及曆史,感歎人類生命在曆史的滾滾洪流中如水花般一縱即逝,抒發了無奈惆怅之情。以及,武井老師攜“生風流”門下演奏的古琴曲目《漁樵問答》《鳳求凰》《歸去來辭》《大哉引》也帶聽衆領略了古琴樂曲的典雅韻味及深厚的曆史底蘊。

公演以古琴與尺八重奏《送别》中落下帷幕,這首對中日兩國人民皆耳熟能詳的樂曲的重新演繹,正展現了古老樂器在現代不斷突破,重煥新生之意,并給予了曆史文化在今後也可繼續傳承的美好願景。公演後,還設有互動環節,聽衆可以零距離觀賞古琴,親手撥弄琴弦,感受古琴魅力。

十三夜奉納公演:古琴藝術與曆史人文融合

“十三夜奉納公演”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典,更是一次時光的穿越之旅,讓莊内神社的珍寶古琴複響的同時,也緻敬了中日兩國的悠久曆史與傳統文化。希望通過這樣的公演,可以繼續發揚古琴音樂,讓更多人領略這一古老而瑰麗的藝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