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本來想寫馬面裙的漢服篇,但發現得先講漢服襦裙。因為主要搭配馬面裙的明制襖裙,并非從漢服運動一開始就加入在漢服款式庫的,而是經曆了一個引入(質疑)-争奪(考據)-流行(推廣)-爆款(制霸)的過程。

是以,我們先聊聊被認為上下五千年獨一份的漢服襦裙。

漢服襦裙的獨特地位

由于戲曲、仕女畫等影響,很長時間裡古裝劇的服飾風格被分為清代服飾和其他古裝服飾(相關内容詳見《新古裝:仙女本仙的梅蘭芳》),也就是除了清代背景故事會使用特定的服飾設計,其他朝代的戲服可以通用,尤其是女裝,甚至可以通用到清代平民女性。而這類服裝就被漢服圈稱作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越劇)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平劇)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古裝劇)

這裡也有也有沈從文、高春明等古代服飾學者失誤的原因,将存在于宋明清仕女圖裡的形象作為了考據藍本。綜合影響之下,不論是古裝劇還是早期的漢服愛好者在很長時間裡都認為上衣下裙的“襦裙”是一種貫穿了中國全部曆史的女裝基礎款式。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明代中腰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漢代婦女的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戰國初女子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宋 襦裙”)

漢服襦裙的基礎形态是上衣與長裙搭配,漢服的“襦”是對幾乎所有短上衣的統稱,盡管後續也有“衫”“襖”等詞出現,但由于漢服愛好者的認知習慣原因,漢服衫裙、漢服襖裙也幾乎成為了有具體形象對應的款式名稱。

尤其是從高春明相關書籍裡流出的古代服飾服飾示意圖(上面的組圖),存在了許多這種上衣下裙的“襦裙”款式,且分屬于不同時代,恰好迎合了當時漢服愛好者們的訴求——

①交領是漢服的主要特征;

②上衣下裳(裙)是漢服的主要特征;

③漢服擁有數千年統一,不分朝代,隻分民族的服飾特征。

早期漢服會将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漢服分門别類進行整理,以符合這些訴求,常常會分作上下衣分開剪裁制作的“衣裳制”、上下衣分開剪裁又再縫合成整體的“深衣制”、不将上下分開剪裁的“通裁制”。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衣裳制,2009年1月制圖)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深衣制,2009年1月制圖)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通裁制,2009年1月制圖)

而後由于漢服愛好者對于古代服飾的認知漸深,這個分類就難以承載了,就從中擴充了不少分類。如“衣裳制”中分出了襦裙制和衣袴制。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入門宣傳專用貼)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現代漢服體系 1.0版)

但不論怎麼劃分,襦裙都是早期漢服運動中最重要的漢服款式,是當時所認為的漢人女性至剃發易服也未斷絕的存在(當時還未開始認同明制襖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的漢服有關襦裙的宣傳資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KOL繪制的襦裙示意圖,2006年制圖)

漢服款式與朝代之間的拉扯

但中華幾年前隻分服裝款式不分服裝朝代,不論是對于曆史客觀還是對于認知主觀來說都太有挑戰性了。事實上,随着漢服襦裙的進一步分化,以朝代區分的勢頭難以逆轉,隻不過它們往往有兩幅面孔,可以被稱作為“X制漢服”也可以被稱作“XX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不同款式的漢服襦裙)

這其中最為典型就是“齊胸襦裙”(當時常被稱作“高腰襦裙”以示與“中腰襦裙”之間的差別),它就是唐制漢服,劃分款式本質上就是在劃分朝代。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KOL繪制的唐制襦裙示意圖,2007年制圖)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齊胸襦裙)

當時還認為有一種與半臂搭配穿着的高腰襦裙,是初唐式樣。但由于示意圖不夠明晰,也有做成将裙子紮到乳下的。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初唐女服,文字為原配)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齊胸襦裙與半臂搭配)

而如今比較少見的“對襟襦裙”(當時也稱作“直領襦裙”以與“交領襦裙”作區分),在當時認為是宋制漢服。當時還為了對襟之内該是穿交領衣還是穿抹胸争論過一番,因為按照漢服理論交領中衣是所有漢服的打底服飾(詳見《中衣:真正的消失,從來是靜悄悄的 | “漢服”溯源》),但大量曆史圖像卻證明了抹胸的存在,而且對接疊穿交領也不夠好美觀。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KOL繪制的宋制襦裙示意圖,2007年制圖)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對襟襦裙)

後來漢服圈中的考據派發現,宋代更為常見的是一種對襟外衣,也就是如今所說的漢服褙子。于是便産生了兩種分化穿法,将漢服褙子穿在漢服交領襦裙以外的宋制漢服穿法,或将對襟上衣做成長衣可在紮在裙内或裙外的靈活穿法。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宋制襦裙的單穿交領襦裙和搭配對襟外衣的穿法)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對襟襦裙的加長上衣版穿法)

對襟式上衣還存在着一種如今更冷門的款式“衫裙”,是由長到臀部的對襟大袖上衣紮在裙外穿法,時間定位是魏晉。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魏晉婦女衫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衫裙)

由于魏晉階段對于當時的漢服圈而言,很難論證為純血統的漢人朝代,衫裙并未真正推廣開去,隻是作為一種屬于漢服“襦裙制”卻是早于“襖裙”沒以“XX襦裙”格式命名的款式而被記錄。沒想到的是,如今漢服襦裙式微,反而是以“魏晉風”的名義回流的,也算是個輪回了,不過這是後話了,以後可以專門聊聊漢服裡的“魏晉風”。

最後的标準漢服襦裙

那麼最基礎款的交領重要襦裙存在于哪裡?存在于漢制與明制。其中漢制襦裙是有相似文物出土的,但由于漢制漢服的視覺符号幾乎被各種各樣的曲裾所占據(詳見《「曲裾」到底是不是臆想之物? | “漢服”溯源》),是以漢制襦裙幾乎沒有得到過任何實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的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北宮嬛根據考古報告上的線圖制作的簡圖)

而僅有仕女圖作為依據(詳見《也是醉了!什麼年代了還有人拿仇英的仕女畫當明代服飾看!?》)卻找不到相似文物的明制漢服就成為了漢服襦裙最後的歸屬。也就是說,漢服襦裙雖然在漢服宣傳上是一種橫跨了上千年以上的款式,實際上所能找到的典型形象隻是明制。确切來說,是被考據之前的明制,這樣大家也能明白為什麼當明制漢服開始被考據資料所扭轉的時候會遭遇到巨大的漢服圈抗力了。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KOL繪制的明制襦裙示意圖,2007年制圖)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制作的交領襦裙漢服)

作為基礎款,漢服交領中腰襦裙外可加各種服飾單品進行搭配。如現今幾乎不再提起但由于仕女圖等影響而在當時還很受歡迎的“帷/圍裳”,就是加在長裙外的短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标注為“帶腰裙的明代襦裙”)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襦裙加帷裳)

當時十分流行的還有加漢服半臂,這個名稱如今漢服中還有,但制作方式已經不太一樣了。當時的半臂制作方式比較自由,幾乎每家做法都有不同,穿法和搭配也比較短,甚至可以單穿假裝時裝,是以當時十分受歡迎。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漢服襦裙與不同樣式的半臂搭配)

而當時凸顯其為明制漢服,也就是加深交領襦裙身上的朝代屬性的方式是加一件頗有戲曲味的披風。在明制襖裙推廣之前,這就是最明制的穿搭方式。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的漢服明制披風)

而後明制漢服就進入了現代這一代漢服愛好者所熟悉的襖裙時代,盡管有非議和阻力,但最終依然勢不可擋地到來了。

不過在襖裙真正普及之前,人們依然認為襖裙與襦裙僅僅是将上衣紮在裙子裡面還是外面、衣服做單層還是挂裡、交領上面加不加白色護領、袖子形狀是否為琵琶袖的差別。随着人們意識到襦裙、襖裙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更廣大的漢服愛好者才将其當作獨立于襦裙的款式。

齊腰襦裙:漢服理論标準器的逐年衰退 | 漢服溯源

(當時的漢服有關襦裙的宣傳資料)

最後,關于什麼才是“襦”,可看水壺的這篇《「襦」之謎:什麼樣的衣服才能又短又暖還性感?》。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春梅狐狸 🦊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