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文 | Dalei

11月2日,鍋圈食彙正式在港交所主機闆挂牌上市。上市當天,其總市值約達到167.3億港元,上市首日股價超2%漲幅,正式成為“在家吃飯第一股”。

根據其招股書顯示,鍋圈食彙定位于“在家吃飯餐食産品”品牌,提供即食、即熱、即煮和即配食材,專注于在家火鍋和燒烤産品。且從2015年至今,其全國門店數量已經達11000家(含已簽約門店)。

而在同樣主攻二三線城市的品牌中,萬店的“戰績”,蜜雪冰城用了13年,正新雞排用了11年,華萊士用了19年,鍋圈食彙隻用了6年。

再從營收上來看,2020年、2021年、2022年鍋圈食彙的營收分别為29.65億元、39.58億元和71.73億元,2023年前4個月營收為20.78億。

極速的擴張加上漂亮的營收業績,讓鍋圈食彙僅僅7個月便成功敲鐘上市。然而,愈加内卷以及多樣化的消費市場之下,鍋圈食彙的商業模式也逐漸顯現出了一些隐憂:閉店率直線上升、場景優勢不再、食品安全問題加劇……

01

踩在風口之上,鍋圈食彙“平地起高樓”

根據鍋圈食彙官網顯示,其第一家門店成立于2017年。彼時的的餐飲市場還算得上是“全面繁榮”時代,餐飲形态多樣化、跨界餐飲創業者頻繁湧入、線上外賣入口拉動線下生意增長、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有資料顯示,2017年餐飲行業總規模達到3.9萬億左右,線上外賣市場規模3000億。

在餐飲行業以及線上外賣的“野蠻增長”下,刺激了鍋圈食彙獨特的商業模式——B2B2C。簡單來說也就是介于外賣和買菜做飯之間,一端對接上遊的食材供應商,另一端通過線下門店對接消費者的雙管道銷售模式。

雖然B2B2C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具備一定的競争優勢,但在那個“群雄争霸”的年代,以二三線城市、下沉市場為主要布局重點的鍋圈食彙在消費者認知以及消費群體觸達範圍方面還是顯得“勢單力薄”了一些。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在iBrandi品創看來,鍋圈食彙真正的“紅利期”,應該是2019年到2022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供應鍊優勢以及疫情居家風口。

由于生鮮存儲難、損耗大,生鮮電商平台在2019年左右迎來發展瓶頸期。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隻有1%實作了盈利,其他7%巨虧,88%略虧,4%持平。

鍋圈食彙也在此時憑借本身的供應鍊優勢“逆勢突圍”。在其官網我們能夠看到,鍋圈食彙有自有工廠、200+食材供應商、全國14大倉庫,3大生産基地、自有物流、研發中心、完善的冷鍊合作等等,這樣一來即進一步減少各方流通成本,也變相提高了毛利率。

另一方面,2020年宅家經濟迅速發展,受大環境的影響,消費者外出購物不便,而鍋圈食彙憑借其“集合店”的優勢、“在家吃飯”的定位特點以及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其又一步開啟了急速擴張的程序。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目前,鍋圈食彙在售SKU已超過700種,涵蓋火鍋、燒烤、鹵味、一人食、快手菜、西餐、生鮮等八大系列場景的豐富品類,同時其線下主要以社群門店為主,每2000-3000戶開設一家,更加貼近消費者。

再加上其線上業務拓展也及其迅速,不僅布局餓了麼、美團、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多個平台,同時還在2021年推出了官方APP。這樣一來,其即提高了獲客率,也為其門店的加速擴張找到了新道路——加盟商。

借助加盟模式,鍋圈食彙一路“平地起高樓”,門店數量翻倍激增。直覺的來看,鍋圈食彙的門店數量,2018年2019年左右還算平穩增長至500家,而從2020年開始,其幾乎是“斷崖式生長”,平均每年開店2000家,一直到現在,其門店數量已經突破萬店。

其中,加盟店規模占比高達99.9%,直營店僅有6家。而據鍋圈食彙介紹,直營店的目的也是為加盟店提供一個模式,作為創新門店營運管理政策及工具、營銷活動、數字化工具及新式裝飾風格等的試點,然後再将其引入其加盟店。

毫不誇張的說,鍋圈食彙收入約90%都依賴于加盟店,甚至是加盟模式成就了“萬店”的業績,也成就了“在家吃飯第一股”的“巅峰時刻”。

02

火鍋競争加劇,燒烤增長難覓,鍋圈食彙上市即巅峰?

加盟商模式雖然幫助鍋圈食彙快速實作“跑馬圈地”,成功赴港敲鐘上市,但更深層次的來看,鍋圈食彙仍然存在很多隐憂,極有可能出現“上市即巅峰”的窘境。

首先,鍋圈食彙過度依賴加盟商,閉店率直線上升。

上文中我們分析過,鍋圈食彙做的是B2B2C生意,供應鍊優勢極強,加盟商模式的加持,表面上看不過是鍋圈食彙“萬店”規模的其中一環,實際上是其通過開店的邏輯來穩固供應鍊的生意。

而鍋圈食彙的加盟商,有點類似于711,都是以“無加盟費用,減少投資者資金壓力”吸引加盟商。雖然“不收費”,但鍋圈食彙的加盟成本并不低。根據其招股書顯示,鍋圈不要求加盟商支付加盟費或特許權使用費,但會向各加盟商收取固定金額的年度綜合指導服務費,首次簽約時還要收取保證金。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人工、租金以及前期投入成本的壓力之下,鍋圈食彙的閉店率不斷上升,在2020年到2022年間,其關閉加盟店數量分别為28家、194家和279家,而今年僅前4個月便已達132家。可見,加盟商生意實際并沒有那麼好做。

其次,消費趨勢轉向,預制菜紅利有所下降。

在鍋圈食彙710個SKU中,預制菜幾乎占其全部,說白了,它也是一家典型的“預制菜”概念的企業。

預制菜說白了也就是半成品,在利潤面前,預制菜憑借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效的出餐時間而被各大餐飲品牌“喜愛”。據中國酒店業協會對樣本餐飲企業的測算,使用預制菜的餐飲企業利潤率有望提升7%。以較為成熟的西式快餐來看,廣泛使用預制菜可以使得餐廳原材料采購成本占收入比重降至30%左右,遠低于目前中餐約40%的平均水準。

同時在疫情期間,預制菜憑借其菜品豐富、簡單易做等優勢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B、C端激增的需求吸引了生鮮電商、餐飲等企業的布局,行業玩家增多。

但随着疫情消散以及預制菜市場品質參差不齊、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等現狀,消費者愈加偏向新鮮以及高品質的食材,對于預制菜的風向“由好變壞”,甚至出現“抵制”現象。同時,預制菜的概念滲透率隻有10%-15%,放在整個消費市場來看,屬實是“小巫見大巫”。

最後,燒烤占比仍然較低,第二增長曲線難覓。

出于預制菜紅利下降的趨勢,以及火鍋市場将整加劇的現狀,鍋圈食彙開始逐漸提升燒烤營收占比。

比蜜雪冰城還猛?鍋圈食彙成“在家吃飯第一股”

從其招股書中我們能夠看到,從2022年開始,鍋圈食彙火鍋産品銷售占比出現明顯下降,燒烤産品占比程上升趨勢,雖然從金額總數上看,火鍋産品仍然達到總營收的74.8%,但在同比“不增反降”的顯示情況之下,燒烤的增勢顯得“微不足道”了些。

03

結語

最近幾年,我們總能看到不少品牌都擠破腦袋的想要上市。誠然,資本的青睐無異于更加有利于品牌的資源整合以及持續增長,但放在鍋圈食彙身上來看的話,消費市場環境變化較快,火鍋行業更是内卷嚴重,随着火鍋食材供應商的競争加劇,鍋圈食彙未來要做的還有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