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萬裡 共赴“疆”來

眼下,“四季看新疆”之“走進口岸看新疆”主題采訪活動正在天山南北如火如荼進行中。江西作為對口援助克州阿克陶縣的省份,如何完整準确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阿克陶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一個在鄱陽湖畔,一個在祖國最西部的帕米爾高原,江西省和新疆阿克陶縣,相隔5000多公裡,跨越了千山萬水。因為援疆,我們心手相連,共赴“疆”來。

26年前,作為全國最早援疆的八個省份之一,江西肩負起對口援助克州阿克陶縣的光榮使命。

多年來,江西始終堅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樹牢“援助新疆就是建設江西”的理念,把阿克陶縣當作江西“特殊第一縣”,聚焦民生、智力、産業、文化等領域多點發力、積極作為,為克州實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江西力量,赢得了克州廣大幹部群衆的廣泛贊譽。

26年來,江西援疆人把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與克州愛國守邊精神相渲染,将汗水播灑在克州阿克陶縣的每一寸土地,先後選派11批758名幹部人才赴疆對口支援阿克陶縣建設發展。

特别是2010年開啟新一輪援疆工作後,江西克服自身困難盡己所能,共投入援疆資金34.15億,實施援疆項目544個,不斷增強受援地各族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3年是第十一批對口援疆工作的開局之年。江西援疆幹部人才秉承舍家報國、傾情援疆的崇高使命,主動作為、接續奮鬥,圓滿完成第十批援疆收官任務,平穩有序做好第十批、第十一批援疆幹部人才輪換工作,全面啟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持續為克州及阿克陶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江西力量。

跨越萬裡 共赴“疆”來

昆侖佳苑——異地搬遷小區(大)

民生援疆的江西溫度

走進阿克陶縣恰爾隆鎮昆侖佳苑,一棟棟黃白相間的樓房錯落有緻,四周綠樹成蔭,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超市、飯館、衛生院、學校、活動中心等便民設施應有盡有,一幅“煙火氣”十足的民生畫卷映入眼簾。

在昆侖佳苑社群大門旁邊,2000多座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邊。種植戶麥麥提烏吉·希熱艾力告訴筆者,從前他在牧區放牧或外出務工掙錢養家,離家遠收入也不高,現在承包了大棚,種植甜瓜、蕃茄、豇豆等果蔬,一座大棚就有1萬元的收入,全年淨收入約9萬元。

“放羊娃”迎來“有工作、有大棚”的新生活,這是江西援疆結出的民生碩果,更是民生援疆持續增進各族群衆福祉的一個縮影。

江西發揮援疆資金的引導作用,利用援疆資金打造2012座高标準日光溫室大棚,免費給昆侖佳苑的農牧民耕種,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幫助他們增收緻富。同時,還為昆侖佳苑建立了衛生院、幼稚園、國小、社群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讓村民不出小區就能上學、就醫,享受社群服務。

今年9月,可容納30個班900名幼兒的瑞金幼稚園、井岡山幼稚園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投入援疆資金2300餘萬元,前指協調瑞金市投入260萬元、井岡山市投入300萬元重點援建,打造具有鮮明江西紅色文化特色一流的示範性幼稚園。

近三年來,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累計實施民生項目163個、基層項目156個,88%的援疆資金用于民生……

一組組數字映射出民生優先的援疆理念,一項項事關各族群衆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一個個群衆關心的問題得到解決,讓阿克陶縣各族群衆的生活越變越好,幸福感越來越強。

同時,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在南昌設立克州特色農産品展銷交流中心、消費扶貧專館和專櫃、舉辦網絡直播帶貨等,廣開銷路,把阿克陶縣的“土産品”打造成網紅産品,幫助銷售當地農産品價值2.9億元。

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把就近就地就業和轉移輸出就業有機結合,有序推動自治區内跨地區轉移就業6848人次,向内地轉移就業7733人次,開展各類技能教育訓練7.58萬人次。實施創業扶持工程,新增創業4097人次,創業帶動就業5718人次。

一組組資料背後都是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彙聚起來便是阿克陶縣各族群衆真切可觸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受益于江西大規模的援疆資金投入,阿克陶縣鄉村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水準有了跨越式提高,住上安居富民房、走上柏油路、喝上自來水……成了阿克陶縣農牧民的“标配”。

跨越萬裡 共赴“疆”來

江西援疆農業專家和大棚種植戶在一起。

産業就業援疆的江西力度

在阿克陶縣城北輕工業園區内的一家藥企廠房中,中藥材生産線一派繁忙,中藥材通過機器加工後在生産線末端裝袋;皮拉勒鄉墩都熱村中藥材示範園180畝闆藍根、紅花等藥材和依克其來村500畝金銀花喜獲豐收……

“以前,村子周圍有很多野生中草藥,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靠種植中草藥增收。現在中草藥都是訂單式種植,不愁銷路,每畝地能收入3000多元。”墩都熱村村民居曼·阿西木說道。

阿克陶縣位于帕米爾高原,當地産出的藥材品質好、藥用品質高。依托江西省中醫藥産業發展和科技優勢,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從中藥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和中醫服務全産業鍊出發,積極謀劃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進阿克陶縣中藥材産業加快發展。

近三年來,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累計安排2335萬元資金用于中藥材種植加工、桑葚種植等特色産業,一批批江西援疆幹部帶領當地農民從認識中草藥到種植中草藥,再到銷售中草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安排援疆資金2500多萬元,采取“企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農戶”模式,中草藥種植面積擴大到6000餘畝,增加10餘個種植品種,建立中草藥種植産業合作社2家,帶動種植農戶87戶、389人,人均年收入增長3000餘元。

同時,成功引進藥業公司落戶阿克陶縣,建設年加工能力3000噸中藥材(初加工)和藥食同源産品等生産項目,帶動農牧民就業200餘人。

投入援疆資金5000萬元助力興建克孜勒蘇中醫醫院新院,建設南疆一流中醫院,進一步加強傳統中醫藥文化在新疆的傳播與推廣,奮力譜寫中醫藥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藍圖。

跨越萬裡 共赴“疆”來

從業人員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對中藥材進行包裝。

産業興則百業興,産業強則經濟強。江西省堅持把産業援疆作為增強造血功能、實作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通過抓項目、搭平台、引龍頭、拓市場等措施,不斷增強受援地内生發展動力。

充分發揮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大招商推進産業大發展,深化贛新兩地産業合作,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模式。

2020年以來,“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共開展招商引資186次,對接洽談企業292家、商會協會61個,成功簽約項目23個,資金37.4億元。

今年以來,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突出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探索産業就業援疆新路徑,依托當地資源要素優勢和邊境口岸優勢,強化重點領域重點地區招商引資工作,密切加強與江西省龍頭企業溝通對接,深化兩地在資金、技術、人才的合作。

推進阿克陶江西工業園、城北輕工業園、小微企業孵化園、現代農業示範園、阿克陶縣冷鍊物流中心等項目,着力提升産業發展基礎條件。

跨越萬裡 共赴“疆”來

紅色經典進課堂。

文化潤疆的江西厚度

在阿克陶縣雪松中學的主教學樓頂上,一行“感恩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感謝江西省的無私援助”的火紅大字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學校裡随處可見蘊含紅色記憶的江西元素——紅杜鵑廣場、井岡山烽火雕塑、秋收起義雕塑等等,讓阿克陶縣的群衆更習慣于把這所中學叫作江西實驗中學。

多年來,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通過打造示範校、辦好江西班、引進贛教雲、唱響“紅杜鵑”等系列舉措,切實提升了教育援疆效益和阿克陶縣百姓教育滿意度,讓江西教育援疆品牌閃閃發亮。

在克州江西實驗國小(阿克陶縣實驗國小)等6所受援學校,成立了“紅杜鵑社團”,引導學生在生動的社團實踐活動中傳承紅色文化;

編纂“紅杜鵑紅色文化校園讀本”,極大提高阿克陶縣中國小生學習紅色文化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啟動“紅杜鵑微講堂”,把紅色故事、紅色歌曲、紅色舞蹈、紅色詩詞等紅色資源引入校園課堂……

一個個教育援疆項目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激發愛國情懷。

立足阿克陶縣域實情,江西援疆前方指揮部突出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兼顧職業教育,挂牌建設克州江西實驗中學、克州江西實驗國小,建立井岡山幼稚園和瑞金幼稚園,集中援疆支教及當地優質師資重點打造4所江西樣闆示範校。

在克州江西實驗中學、實驗國小和克州三中每個年級開設紅杜鵑江西班,援疆支教教師與受援校教師混編教學。江西電子資訊工程學校援建阿克陶縣職業高中3個實訓室和骨幹專業,全程指導幫助學校轉設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以“組團式”援疆為紐帶,加大受援地實用型、緊缺型人才選派和培養力度,不斷提升受援地“軟實力”。

同時,立足江西紅色文化和克州守邊文化禀賦,加強兩地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實施贛陶兩地“紅杜鵑·百校萬生”結對共建工程,組織190名贛陶青少年分赴兩地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浸潤傳統文化、體驗風土人情、了解援疆曆史、體驗科技魅力等為主題的融情實踐活動,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相信在國家關心下,江西與阿克陶同心,“疆”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