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跌破80美元 國際油價熄火了?

跌破80美元 國際油價熄火了?

跌破80美元 國際油價熄火了?

由于中東地區石油儲量豐富,占世界海運石油貿易的三分之一以上,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有所加劇。經曆過幾番急漲,又連續下跌,其中美國WTI原油價格時隔兩個多月重返80美元關口下方。其主要原因是當天美聯儲官員鷹派的表态引發市場對于原油需求的擔憂,以及供應端緊張情緒的緩解。不過與此同時,油市“多頭”也在盡其所能地支撐價格。

需求擔憂

當地時間11月7日,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收盤價創下近三個月新低。截至收盤,WTI 12月原油期貨收跌3.45美元,跌幅為4.27%,報77.37美元/桶,逼近7月21日收盤價76.07美元;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收跌3.57美元,跌幅為4.19%,報81.61美元/桶,逼近7月26日收盤價81.29美元。

據了解,此次國際油價下跌的背後,主要原因是當天美聯儲官員鷹派的表态引發市場對于原油需求的擔憂,以及供應端緊張情緒的緩解。與此同時,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周二釋出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出對未來需求前景表示擔憂。具體來看,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30萬桶/日至146萬桶/日,此前為176萬桶/日。

此外,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還下調了對未來油價的預測。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83.99美元/桶(此前預計為84.09美元/桶),2024年布油價格料為93.24美元/桶(此前預計為94.91美元/桶)。

“市場對需求端仍憂心忡忡。”建信期貨分析稱,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通過長時期維持高利率來抑制需求與通脹,或是通過更高的利率終點來更快擠出需求。成品油方面,需求延續弱勢疊加庫存快速回升,終端需求缺乏提振。北美、歐洲、新加坡煉油利潤均低位運作,汽油利潤觸及五年内低點,疊加歐洲經濟的弱勢,市場對需求端仍存擔憂情緒。

本輪周期油價下降也傳導到了國内成品油市場。自11月7日24時起,國内汽、柴油價格(标準品)每噸分别降低140元、135元。這是國内成品油零售價連續三輪下跌。

減産保價

在供給端,主要産油國OPEC+在準備召開下一次部長級會議之際仍看好石油需求增長前景。“盡管面臨挑戰,但經濟仍然表現良好,”OPEC秘書長Haitham Al-Ghais周二在倫敦舉行的阿格斯歐洲原油會議上表示,“我們對需求持樂觀态度,我們的需求仍然相當強勁。”

為了支援油價,在經曆了數輪的石油減産措施延長後,主要産油國沙特和俄羅斯“步履不停”。當地時間11月5日,沙特和俄羅斯分别宣布,将繼續延長各自之前已經實施的額外石油減産措施,一直到今年年底。沙特和俄羅斯都表示,将于下月對額外石油減産措施進行審查評估,以決定是否進行調整。

沙特能源部5日發表聲明稱,沙特12月将繼續實施日均100萬桶的自願減産措施,石油日均産量預計約為900萬桶。

今年4月,沙特宣布從5月起日均減産石油50萬桶。6月,沙特又宣布,7月将日均額外減産100萬桶。此後沙特每月都對這一額外減産措施進行一次評估,并數次宣布延長該措施。

同一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宣布,為保持石油市場穩定和平衡,俄羅斯将繼續延長從9月開始的自願額外削減30萬桶石油和石油産品日出口量的措施,直至今年12月底。

今年2月,俄羅斯宣布從3月起将日均原油産量削減50萬桶,該決定此後被延長至2024年年底。9月,俄羅斯宣布自願額外削減石油日出口量30萬桶至今年底,同時每月将對這一決定進行審查。

對此,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政策師在報告中提到,平衡表顯示明年一季度石油市場将出現過剩,這可能足以說服沙特和俄羅斯在季節性需求疲軟期間繼續減産。

仍有風險

目前正值原油消費淡季,有業内人士認為,在缺少需求支撐的背景下,國際油價已沒有上漲的空間。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王蘆青表示,下周期,國際油價大機率維持區間波動行情,關注美原油80美元/桶的支撐情況。地緣風險緊張局勢仍未緩解,市場依然謹慎為主,國際油價或維持波動行情。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目前,石油市場面臨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将自願減産期限延長至年底等利多因素,還面臨全球宏觀經濟名額低于預期和美國汽油傳遞量跌至兩年來的低點等利空因素,這些因素都将對未來油價走向産生重要影響。

另一方面,林伯強提到,今年第四季度,石油需求會面臨旅遊減少和季節性庫存增加的情況。國際能源署10月份原油市場月度報告顯示,預計第四季度原油供應将保持相對短缺的狀态,但如果沙特和俄羅斯的減産措施在明年1月取消,原油供應最終或将過剩。

眼下,巴以沖突對周邊重要産油國的影響以及這些國家的應對措施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分析人士認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并非重要油氣出口國或重要運輸通道,此輪沖突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沖擊目前較為有限。但如果沖突擴大到中東其他地區,并引發極端事件,或将帶來油價急劇上漲和供應中斷等風險。

世界銀行在其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自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以來,國際油價上漲約6%,而農産品、大多數金屬和其他商品的價格“幾乎沒有變化”。報告說,如果沖突沒有進一步擴大,油價受到的影響應該有限,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全球平均油價為每桶90美元,明年平均價格為每桶81美元,但如果沖突進一步更新,前景“将迅速變得黯淡”。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因德米特·吉爾表示,如果巴以沖突進一步更新,全球經濟将面臨數十年來首次雙重能源沖擊,不僅來自俄烏地區,還來自中東地區的沖突,是以“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警惕”。

林伯強表示,巴以沖突導緻國際油價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但影響有限。未來石油價格走勢很大程度上将取決于沖突規模的變化,例如重要産油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是否會卷入這一輪沖突。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