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

作者:陝西寶雞眉縣檢察院
探訪“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吸納民意、彙集民智工作機制,建設好基層立法聯系點。在“中國第一僑鄉”廣東江門,全省唯一“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積極探索“開門立法”,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展現到立法實踐中,在嶺南熱土向世界生動展示着中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鮮活實踐。

彙聚點滴 終成江海

——走進全國人大常委會

法工委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

探訪“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

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麥棠向群衆收集意見建議。

早飯後,79歲的麥棠照例去社群轉轉,與街坊聊聊,“棠叔早!”不時有人跟他熱絡地打招呼,作為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第一批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這已成為他生活的常态。“我的工作非常接地氣。根據立法需要,我會把大家的意見都記好報出去。”帶動更多身邊人參與立法的同時,麥棠發現,大家日常生活裡會更主動地用法治思維來處理和協商問題,這讓他更加開心。

2020年7月,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确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下稱“基層立法聯系點”)。三年過去,立法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走在前列”總目标蘊含的豐富新要求,不斷創新立法意見征集模式,使立法更好展現民情、彙聚民意、集中民智,目前已累計完成71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上報1577條意見建議,其中167條被采納;其中,已審議通過的54個立法項目中,上報意見建議897條,被采納156條;正在審議的17個立法項目中,上報意見建議680條。

01

紮根沃土 向上成林

小小“聯系點”映照民主大氣象

記者來到基層立法聯系點活動中心的這天,小雨霏霏。步入門前的法治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打開狀态的漢白玉材質憲法書雕塑,周圍采用叙事的空間結構,串聯起法治書章、法治長廊、憲法編纂曆程景牆、民法典景牆等,一步一主題,在南國細雨中深情講述着從國家根本法到基本法的曆史回憶。“廣場占地5500平方米,主要用于法治宣傳、憲法宣誓、大型展覽等。”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邢玉生介紹,2021年9月廣場啟用以來,已舉行百餘場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接待群衆上萬人次,成為江門市的“法治地标”。

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是2014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定。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虹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考察時首次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把基層立法聯系點和全過程人民民主曆史性地聯系在了一起。

“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采訪中,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國純多次提及,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岸明擔任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上司小組組長,明确要求“動員全市資源,強化對江海區全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立法計劃建議、意見征求等環節的指導”,随後這裡被确定為廣東省總工會立法調研與普法宣傳基地、江門人大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市委黨校系統現場教學點。

目前,江門市江海區已設立包括區直部門、村居委會、商會等在内的59個立法聯系機關,搭建由12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立法聯系咨詢專家庫,整合61名立法聯絡員和350名資訊員,形成紮根江海、覆寫全市、輻射全省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矩陣”。

記者發現,350名資訊員中有126名為村(社群)網格員,“以點帶面”廣泛收集基層群衆立法意見、民生訴求等。毫無“利欲”可圖地奔走,積極參與并見證法律誕生的全過程,是他們心中神聖的事情,“立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們還能參與其中!”麥棠說,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廣場中,榕樹下,田埂邊,來自群衆的“源頭活水”,極大拓展了立法點集中民意、彙聚民智的機制通道。

探訪“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江南街道江翠社群召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百姓論壇。

南方氣溫高,葳蕤茂盛的榕樹下别有風景。“村民喜歡在村委門口大榕樹下活動,我們幹脆把橫幅拉過去,就地征集立法意見,效果特别好!”直沖村村委會主任郭衛強介紹着。于是,英南村、直沖村、江翠社群等立法聯系機關因地制宜,将立法意見征集會設在榕樹下。随後,外海街道“社會治理一條街”、江翠社群“社群議事會”、英南村“榕樹下座談”等鮮活模式紛紛展現出無窮生命力——在江翠社群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百姓論壇活動;在英南村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法意見征集活動;在直沖村榕樹下召開征求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需求及立法工作意見建議座談會……一條條“冒熱氣”的群衆意見建議被記錄,被歸納,被上報。小小“聯系點”映照着民主大氣象,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這裡迸發出令人矚目的勃勃生機。

如何最大限度聽取人民群衆的意見建議?為擴大立法征詢對象覆寫面,立法點積極推進聯系觸角向全省延伸,與廣東省總工會、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聯系資源,建構出“紮根江海、立足江門、輻射珠三角、展望全省”的工作格局。

為了整合人大代表力量,基層立法聯系點在全區17家代表聯絡站廣泛聽取意見,将11家代表聯絡站确立為立法聯系機關……“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真正做到了利用好一切資源,服務好立法聯系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光電材料事業部技術部經理丁雪梅有感而發。

紮實的工作,讓立法這件“專業事”變成群衆熟悉的“身邊事”。“人大工作不斷向上攀登,力量就要不斷向下紮根。基層立法聯系點讓立法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保障了人民群衆直接反映訴求的權利,已然成為發展基層民主實踐的重要力量。”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軍表示。

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目前,廣東設有21個省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和51個聯絡機關。9月21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意見》印發,因地制宜探索實踐的新思路更加清晰。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來自江海的民主故事也将更加鮮活而豐富。

02

微聲細語重千鈞

基層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車”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設立,為群衆有序參與國家立法提供了現實有效的途徑。有這樣一群人,内心充盈着對不斷前行國家的忠誠與熱愛,積極參與立法意見收集,找到人生另一番精彩。

50歲的吳騰信,家住禮樂街道威東村,雙腿殘疾。2016年,村黨總支出資幫他開了一家“愛心小賣部”。“希望能優化農村無障礙設施,友善殘障人士出行。”2022年底,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上報了這樣一條立法建議,提出者正是他。

今年4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委托赴廣東調研的法工委辦公室主任孫鎮平,專門來看望他。“我在村裡享受到了無障礙設施的便利,也希望其他村子的殘障人士朋友能享受到,是以提出了建議。”吳騰信說,建議的回報速度出乎意料。

6月28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表決通過。其中第五條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适應,統籌城鎮和農村發展,逐漸縮小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差距。

在一望無垠的稻田中,記者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台山市綠稻農場場長陳奭榮。今年是他回鄉種田的第九個年頭。

7月,基層立法聯系點就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向陳奭榮征集意見建議。“制定出台糧食安全保障法意義重大。”他認為,伴随着城鎮化程序加快,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建議草案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進一步細化耕地保護責任機制,增強全民保護耕地意識;建議草案增加對從事糧食種植技術研究和開展糧食産業化種植群體的鼓勵支援措施。

8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記者會,發言人楊合慶介紹近期部分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公開征求意見的相關情況,其中便提到陳奭榮的建議。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立法點的工作得到層層推進。一位位懷揣熱情的資訊員脫穎而出,他們參與立法并全力奉獻智慧與力量;一批批資訊采集點應運而生,它們發揮所長、整合資源,為立法點擴大“同心圓”打下堅實基礎;還有來自立法點顧問機關、人才庫的專家學者,他們解讀立法背景、提出意見建議、參與普法宣傳、總結實踐經驗,提供着強大的智力支援。殘障人士吳騰信、退休職工唐桐訓、社群幹部區鳳蓮等一批熱心群衆先後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的具名通報。

在江翠社群,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隊伍從10人發展到83人,目前已累計收集意見建議700餘條,其中3條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3條被省人大常委會、8條被市人大常委會采納。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領航下,國家法律法規在起草、審議、調研、論證、通過前評估等立法環節,基層群衆參與的身影與表達意見的聲音日益增多,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仰。

03

民主故事傳四海

這些努力被更多人看到

華僑,一個讓人動情的群體稱謂。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殷切期望。祖籍江門的53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分布在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家港澳投資企業在此生根發展。這裡成為他們觀察廣東乃至中國的重要視窗。“僑”,是以成為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顯著特點。

三年多過去,這張“僑”牌打得如何?“我們堅持立足‘僑’資源,突出‘僑’特色,用好用足江門與港澳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優勢,充分發揮彙聚民意民智‘直通車’作用。”邢玉生介紹,将江門市僑商總會、“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産業聚集區設立為立法聯系機關,将市僑商總會推薦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絡機關;與市僑聯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探索華僑華人參與國家立法的有效途徑;定期邀請海外僑團組織參加基層立法聯系活動,僑胞參與立法的活躍度、積極性不斷提高。多位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律師、多家涉外律師事務所和港澳僑行業協會成為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重要“發聲者”……

3月16日,香港江門五邑僑聯聯誼總會、香港江門五邑同鄉聯誼總會聯合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組織香港友好社團代表、香港恒生大學學生代表一行40餘人來到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

在活動中心參觀時,解說員全程用粵語講解,激起香港同胞對立法點的濃厚興趣。他們不時提問,邢玉生一一解答。随後,基層立法聯系點向參訪團成員征集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需求和立法工作意見建議。

4月27日,由來自波紮那、賴索托等8個國家的21名議員組成的非洲國家英語議員研讨班走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參觀通路。研讨活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商務部聯合舉辦。走訪中,研讨班成員詳細了解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功能定位與實踐成效,也得知了吳騰信等人的動人故事。

“我看到了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來建立政府和人民之間更直接的聯系,通過這種聯系,人民的利益和需求能夠更直接地向上傳遞。”那密比亞國民議會議員莫達斯特斯·阿姆澤感歎,“在中國的立法程序中,人大代表充當聯系人民群衆的紐帶,讓群衆參與到立法程序中,甚至有來自學校、各企業組織的代表,這麼廣泛的代表性十分罕見,我隻在中國看到過。”

僑聯四海,根在五邑。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活動中心開設以來,累計接待海内外來訪團組200餘個,成功接待來自非洲英語國家、斐濟等地的高規格通路團。鮮活的中國民主故事從這個小小視窗傳播到更廣闊的世界。

04

铿锵步履中的檢察擔當

為大局服務 為人民司法

探訪“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

群衆參加檢察官普法講座踴躍發言。

10月的江門,陽光正好。豐樂公園政馨亭中格外熱鬧,江門市檢察院的檢察官正在這裡開展法治講座,内容包括社群治理、物權糾紛處理、居民沖突化解等,圍坐一周的是豐雅社群志願樓長、黨員志願者及社群網格員們。“如何将法治思維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獎知識問答和法律咨詢環節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争相發言。

持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檢察機關堅持守正創新,腳步不停。8月11日,江門市檢察院與江海區人大常委會簽訂《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合作架構協定》,對聯合開展立法意見征集、立法課題調研和普法宣傳活動等作出謀劃。不久前,該院充分發揮職能,在全市檢察系統相繼組織完成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等法律草案的意見征集活動。

“作為首批立法聯系機關,我們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為立法點建設貢獻檢察智慧。”說起檢察機關在完善科學立法中發揮更大作用,江海區檢察院檢察長吳火亮滔滔不絕。

為了提高立法建議的品質,該院制定《立法建議征集機制》,成立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各部門開展立法建議征集工作,安排專人負責對接立法建議征集工作。

“根據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建議征集工作安排,我們首先組織對口業務部門認真解讀立法草案,梳理出需要征求立法建議的‘點’,在全院開展立法建議征集。随後,立法建議征集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要将征求的立法建議進行梳理分析,就立法建議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和提出立法建議人進行溝通探讨,形成立法建議初稿,再交由對口業務部門深入研讨,進一步提升立法建議品質。最後,将立法建議定稿上報至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該院副檢察長程生彥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工作流程。

為了進一步拓寬立法建議收集管道,該院依托“派駐檢察室+知識産權辦公室+12309檢察服務中心”,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公開聽證、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充分運用“兩微一端”等形式,多管道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建議,并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及時研究、落實,轉化為立法建議報送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江海區檢察院一直以來主動虛心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并有效落實到檢察工作全過程、各領域,不斷提升法律監督質效,有效凝聚了社會各方治理力量,為法治江海的建設貢獻了檢察力量。”江海區人大代表羅華安感慨良多。

近年來,江海區檢察院為20餘部法律的修訂提出專業意見20餘條。其中,在安全生産法修正草案意見征集活動中,該院提出“因安全生産違法行為造成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導緻重大事故,緻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提起公益訴訟”,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吸收采納,受到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表彰。“未來我們将以更高站位,更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吳火亮說。

微風拂面,陽光萬裡,這是嶺南的風景。7月27日,江門舉辦第二屆“十大法治惠民實事項目”現場評議會,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在聽民聲彙民智中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項目排名第一。

走訪時,聽到群衆提出意見或想法,麥棠都會立刻寫下來。59年黨齡,6年從戎經曆,讓老人的性格豁達而堅韌。“群衆的意見被國家立法機關采納,對我們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我今年快80歲了,還想繼續多做一些工作,做到做不動為止吧。”他開心地笑着說。

基層立法聯系點一頭連着立法機關,一頭連着基層群衆,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縮影。實踐發展無止境,立法工作也無止境。彙聚點滴,與人民心聲同頻共振,終有萬水朝東的澎湃力量。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作者:劉梅 圖檔:劉梅 羅開傳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人大常委會 江海區江翠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