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作者:夫子故事會Hui

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他的學生錢三強認出了他,剛想上去,而他以盡快的速度向後連連倒退,小聲對他說:别,别過來,别讓我連累了你,離我遠點,記着,以後永遠也别說認識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他一步步後退着,消失在寒夜的盡頭。

1977年1月10号,他昏迷送往醫院。1月13号因久病患溘然長逝,享年79歲。痛心!一個科學家巨匠,仿似寒冬夜行人,曾經的“一代宗師”就這樣在暗夜中悄無聲息而訣别的蒼茫人。

他是實體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實體學創始者、中國實體學界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制造科學家的科學家,葉企孫。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他一生未娶、無兒無女,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看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過,中國科學界的大半壁江山,但這樣一位大師級的泰鬥,你聽說過他麼?但他就這樣凄涼地離開我們。

從此,寂靜開始,一直再無人提起他,想起過他。

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出生于上海一個世代書香家庭,那是絕對的神童。十三歲上清華,十八歲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1920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6月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受邀擔任清畢實體系的系主任,當年26歲,從此開啟了鮮花和掌聲的光輝人生。

清華建立之初,一直都沒有實體系,葉企孫來到了清華,幾乎是一窮二白,缺設施,缺儀器,缺導師。在極其艱苦環境下,他帶領學生一步步把清華實體系建設完善,在他努力之下,使清華實體系慢慢走向正軌,并成為了清華的王牌專業。

葉企孫具有一雙天生慧眼,請來了熊慶來、吳有訓、周培源、薩本棟等一大批知名學者或學界新星,來清華任教,一時人才濟濟,成領先之勢。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特别是,他力排衆議,舉薦了隻有國中學曆,且身有殘疾的,後來具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之稱的華羅庚到算學系任教。後又送他去英國深造。是以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而受其恩惠并保送去美國深造的李政道也感歎地說:“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他沒談過戀愛,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科學的根本在于探索,而教育的宗旨在于傳承。”這句話深刻的概括了葉企孫先生一生的追求。據統計他培養的中國院士就高達79人。在23位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科學家中,有19位都是他的學生。如重量級的中國核實體創始者王淦昌、“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飛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力學之父”錢偉長、核實體學家鄧稼先、粒子實體學家周光召、核科學事業主要開拓者之一的朱光亞……

此外,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楊振甯、李政道,第一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人林家翹,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中國人戴振铎,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王大珩說,把我稱作中國光學事業開拓者或創始者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說我是中國光學之父,那我的老師嚴濟慈、葉企孫怎麼稱呼他們呢?是以請不要叫我光學之父了。

葉企孫的人生後半段則是無奈和絕望。

葉企孫的愛徒熊大缜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前赴冀中抗日根據地,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根據地研制武器,裝配電台。葉企孫贊許不已,秘密組織學生們一起幫助熊大缜進行科研,并且給根據地運送去物資。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1939年,熊大缜被人誣陷為特務,遭到殺害,葉企孫得知這個消息頓感五雷轟頂,他确信自己的學生是愛國的,是以他始終堅持為熊大缜申冤,可是風雨飄搖之際,哪有人會理會葉企孫的請求呢? 建國之後,葉企孫還是沒有放棄,希望能夠為自己的學生洗刷罪名,這非但沒有幫助熊大缜脫罪,還讓葉企孫自己遭到無數人的誤解。他們認為葉企孫一定和特務有所勾連。遭受造反派的無情批判。

1968年,受“呂正操案”牽連,70歲的葉企孫被逮捕,牢獄之災中身患重病。一年後獲釋,他開始接受持續數年的隔離審查。

1980年5月,北大黨委接到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呂正操的平反決定通知書,6月作出結論稱:“1968年4月,強加給葉企孫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應全部推倒,徹底平反,恢複名譽。” 然而,這一結論并未能徹底澄清曆史,葉企孫的名譽隻得到部分恢複。

直到1986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作出“關于熊大缜問題的平反決定”,其中特别指出,“葉企孫系無黨派人士,愛國的進步學者,抗戰時期對冀中抗戰作出過貢獻”。葉企孫弟子熊大缜47年前被定罪為“C.C特務”處死的不白之冤,由此得以洗雪。

一年後,《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以示完全恢複葉企孫名譽。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在他離世後10年裡,校園也寂寞了10年,人們已将他忘記。

清華也本想給葉企孫設立雕像,可這時候還有人跳出來說,如果給這個人建立雕像,我就尿他。直到十五年後,即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建雄在内的一百二十七名海内外著名學者聯名呼籲為葉企孫先生建立銅像。但是葉先生的銅像并沒有按院士們要求樹立在校園中心區,而是被安放在清華新區第三教師樓的一個簡陋的空蕩蕩的門廳裡。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銘記這位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史實告訴我們,即便是這樣的一位卓越學者,也不能避免曆史的巨浪的沖擊。他為國家的貢獻無法計算,但命運給他的報答卻是坎坷的凄慘。中國的強大,葉先生培育出來的一大批院士功不可沒!然而這批國之棟梁的院士老師,更應該值得我們銘記和深深懷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