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百年不通婚“世仇村”書記:用兩月給80位老人做工作,開了十幾次會才解決

作者:泰安之聲
對話百年不通婚“世仇村”書記:用兩月給80位老人做工作,開了十幾次會才解決

在廣東揭陽,槎[chá]橋、美西、美東、下六四村剛解除百年“不通婚”的舊約。

結仇原因已無人能說清,大體是因為“搶資源”,但不可通婚的“祖訓”一直流傳在槎橋、高美、泰洞和西洋。村民楊梁昊告訴九派新聞,過去有些年輕人并不認可老一輩的說法,但也極少私自通婚。此前有部分私自通婚的男女,因為各種原因婚姻破裂。

現在,他們互贈睦鄰友好牌匾,并在彼此的祠堂告知先祖,現在各村已是友好,可以互相通婚。

“我的老上司在任時就辦過這個事,但是最後失敗了。”槎橋村黨委書記楊燕填告訴九派新聞,最難的是讓村裡的族老點頭。槎橋村下分7個聯合社,共計約80位老人,“第一次開會時,大家都不同意,我們反複做工作,花了兩個月,開了十幾次會才解決。”

對此,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呂德文認為,南方地區的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高度濃縮。其多丘陵的地理環境,使得村落生态較穩定,競争關系也由此凸顯。在某個曆史節點,兩個家族可能因競争白熱化走向絕交。

但随着時間推移,這種所謂“世仇”倫理,在當今社會并不一定适用,雖然會有偶發個體想打破這一傳統,但面臨的壓力會很大。而地方政府出面,代表一個正式的規範和制度,對“不通婚”這種非正式的規範,是一種有力對沖。

對話百年不通婚“世仇村”書記:用兩月給80位老人做工作,開了十幾次會才解決

祠堂的長桌前,村民圍坐一起。

以下是和槎橋村黨委書記楊燕填的對話。

對話百年不通婚“世仇村”書記:用兩月給80位老人做工作,開了十幾次會才解決

恢複通婚四村地理位置分布。 圖/《仙橋志》

泰安廣播電視台 泰安之聲·融媒體中心

來源:九派新聞

責編:田永琪

稽核:趙琪

終審:于嫣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