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庭96套房等财産全部解封,但公司到底是不是傳銷還是個謎

張庭96套房等财産全部解封,但公司到底是不是傳銷還是個謎

作者/徐昙

沸沸揚揚争議了兩年多的“張庭達爾威案”,最終以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管局撤銷該案報備,返還張庭夫婦96套房産,解除達爾威3億存款的當機落下帷幕。但是,所有的疑點和問題并沒有解決,反而因為此案的廣泛影響而凸顯了出來。

張庭達爾威案,其實給現行的《直銷管理條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達爾威公司不是獲牌直銷企業,但它的底層邏輯是傳銷模式——多層次經銷商模式,那查處達爾威适用于現行的《直銷管理條例》嗎?

直銷公司天然帶有“原罪”——無法摒棄的金字塔式多層次架構,而張庭的達爾威是微商。直銷是限制型業态,而微商、社交電商等新零售業态是國家鼓勵的業态。踩着直銷和微商兩種業态的達爾威是該被查處還是該被保護呢?

“張庭案”其實是直銷法頒布18年後面對的一個最難解的案例。它揭開了現行直銷法的尴尬處境以及重修的迫切性。

在直銷和傳銷的灰色地帶試探

如果不是一系列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把直銷妖魔化了,直銷其實是一種非常有魔力的商業模式。隻是它存在失控的風險,政府始終對其充滿警惕。

言情劇明星張庭、林瑞陽夫婦在2013年創立了美妝品牌“TST庭秘密”,背後的營運公司是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2018年就成了青浦區的納稅冠軍,年納稅額12.6億,2018年-2021年營收約91億。全國800多家門店,經銷商766萬,發展之快令人瞠目,除了張庭撬動了大批影視圈明星如陶虹徐峥夫婦、林志玲等站台帶來的品牌效應,重要的是其底層邏輯運用了多層次經銷商的模式。

2021年,有舉報者認為“TST庭秘密”存在拉人頭,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傳銷行為,向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石家莊市裕華區市監局以查證函做回複: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涉嫌利用網絡從事傳銷活動,依據《禁止傳銷條例》,該局于2021年6月5日對達爾威涉嫌傳銷立案調查。達爾威旗下96套房産也被裕華區人民法院查封。

而張庭林瑞陽夫婦能翻身的第一點,取決于現行《直銷管理條例》無法破解新興商業業态。

此案對現行直銷法是一個巨大的觸動。

8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官微釋出了一則重磅新聞: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直銷管理條例》修訂立法調研。這則新聞讓整個直銷業欣喜若狂,因為這意味着《直銷管理條例》重修的啟動。

現行《直銷管理條例》是2005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迄今已有18年。18年來,直銷業一直都處于一種戴着鐐铐跳舞的狀态。為什麼這麼說呢?

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出台時,政府和企業的分歧和博弈最終沒能找到一個折衷的契合點,世界直銷業通行的商業法則和精髓——“團隊計酬”(根據團隊整體業績來配置設定獎勵的制度)和“多層次經銷”最終沒被放行。歸根結底,企業和政府的訴求是不一樣的。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政府首先考慮的則是社會穩定,不出亂子。

直銷企業能做的隻有削足适履——轉型,比如把經銷商轉為員工,把經銷商多層次轉為員工多層次。但直銷企業始終無法摒棄“多層次”和“團隊計酬”這個核心模式。

這就造成了中國直銷業的一種特色狀态:普遍性違法,選擇性執法。

如果一部行業法律的出台呈現的是這樣的狀态,既損害了法律的尊嚴,也損傷了企業的積極性。

張庭案的典型性在于,《直銷管理條例》運作了18年後,遇到的一個最大的挑戰是網際網路商業業态的崛起。

數字經濟浪潮下,大量微商、社交電商、新零售業态崛起,很多新業态的底層運作邏輯就是傳銷的邏輯——多層次經銷商,團隊計酬,超過30%的傭金提成。

這就造成了一種沖突現象,新興電商是國家鼓勵的業态,直銷因為天然的“原罪”是限制性業态。許多微商帶着新零售的馬甲做着直銷的業務,這讓很多獲得合法直銷牌照的企業覺得非常不公平。近幾年行業對重修直銷法的呼聲一直很高。

新零售模式中哪些屬于創新的範疇,哪些屬于越界的範疇,如何界定,适用于什麼樣的法律,什麼樣的條款……這些全都成了新的課題。

“TST庭秘密”更像是在直銷和傳銷灰色地帶鑽了一個空子,這些灰色地帶無疑成了未來監管的“暗礁”和盲區。也亟待直銷法的完善。

“違法直銷”還是“違規直銷”?

2013年,政府曾做了一個補救的動作。

2013年11月20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傳銷活動刑案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第五條規定: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形式上采取“團隊計酬”方式,但實質上屬于“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的傳銷活動,應當以組織、上司傳銷活動罪定罪處罰。

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胡遠江認為,這事實上把傳銷分成了兩個概念:一種是詐騙型多層次,拉人頭,高額入門費,損害消費者權益,損害國家經濟秩序或金融秩序,要通過刑事立案,通過司法系統以上司群組織傳銷罪來查處;一種是營銷型多層次,以産品為導向,有自己的工廠,營銷模式上設計了多層次,但不以刑事案件來定性,有違規行為由市場監督部門來處理。這其實也給獲牌企業松了綁,在處理上打開了一扇窗。

早在2005年時,雅芳模式曾成為政府鼓勵的模式,直銷的本意是抛棄店鋪、減少中間環節、節省廣告費;雅芳則反其道而行,增加店鋪,增加了營運成本,更像一個零售企業。

這至少傳達了政府的兩點意圖:不鼓勵“多層次”,企業要有店鋪和工廠。

後來,直銷界的頭部企業,安利、如新、玫琳凱、完美、無限極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實體工廠以及線下實體店。

按2013年的《意見》,張庭和林瑞陽的達爾威公司沒有被認定為違法傳銷,沒有被刑事立案,恰恰因為其有實體的工廠,有産品,有店鋪。

石家莊裕華區為何撤案?

張庭達威爾案最終沒有結果是因為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管局撤銷了報備。

2022年11月,控辯雙方曾舉行了一場激烈的聽證會,雙方争論的焦點是: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管局對張庭案有無管轄權,涉案電子資料報告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鑒定資質存疑,其出具的報告是否具備證據效力。

張庭方的代理律師認為,達爾威公司是依托“TST庭秘密”APP、網站等平台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由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管轄,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管局對此案并無管轄權。

“TST庭秘密”是基于網際網路的全國發展的業态。原則上,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管局可以查處裕華區的違規問題,但要查處“TST庭秘密”全國違法的問題,是否應該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由總局來準許、授權,這是本案的一個懸念。

張庭方的代理律師則以管轄權的問題作為核心的一個申訴理由,并最終出現了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管局撤訴的結果。

最後的判決書顯示:經裕華區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國家工商總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查處網絡傳銷工作的通知》規定,縣、市級工商、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網絡傳銷案件,應在立案前或立案同時逐級報備至省級工商、市場監管部門。現該報備已撤銷,裕華區人民法院對本案涉嫌網絡傳銷資金繼續實施保全措施的條件已不具備。

但其實回避了達爾威到底是不是傳銷。

營商環境的友好

此案拖了兩年多,争議性很大,張庭夫婦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營商環境對個體工商戶和民企更加的友好。

2023年,很多地方政府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壯大民營經濟發展。

在“完善監管執法體系”裡,更強調在有效監管下的合規發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展現了法治社會的包容和進步。

一些政策出台是大的宏觀經濟背景展現的一個縮影。張庭達爾威案從争議到最終被撤銷,是直銷法的待完善期,宏觀政策落地之下,多種力量左右所産生的一個結果。

張庭96套房等财産全部解封,但公司到底是不是傳銷還是個謎

《昙視點》是騰訊新聞出品,“媒體人+作家”徐昙主理的一檔産經觀察專欄——在衆聲喧嘩中看到更專業和有趣的解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