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副廳級同學在群内回複一句話,大家沸騰了

作者:職場薦讀

一個在企業的老同學,在群裡發言請客,沒一人回應。副廳級同學說一句話,群裡沸騰了!這不是電影,也不是電視劇,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人真事。

副廳級同學在群内回複一句話,大家沸騰了

我們大學同學的群裡,好久沒有人說話了。突然間一個同學說了一句話,說自己在沈陽出差,在東北的老同學,有空出來聚一聚,他請客。然後在群裡發了自己的位置。

這個同學我們都熟悉,大學的時候很活躍,好交好為,人緣不錯,和大部分同學都交好。往常節假日都熱鬧的群,一個很安靜。我知道在遼甯沈陽大連的就業的同學就有六七人。

好巧不巧,一個同學說自己正在南方出差,一個同學說自己家裡有急事,回了老家事,實在走不開,其他人則選擇沉默。包括以前跟他非常要好的哥們也說沒空。群裡安靜得很,也尴尬得很。

快十一點,我們的大學生活委員回複了,一連說了好幾句,說上午一直在開會,一直走不開,剛剛有時間看手機,說老同學來了,怎麼也進地主之誼。說自己已經安排好地方,讓同學能來的都報一下名,并把酒店的位置發到了群裡。

大學生活委員我們都知道,在大學裡對很人都照顧,人也不錯,家境比較殷實,父母是做生意的。他是我們這屆發展比較好的,畢業後就是考上了選調生,分到了沈陽市,後來又調到了省廳,現在是副廳長。聽說還有還有希望再往上走一步。

這下群衆炸了鍋,沒幾分鐘就熱鬧起來。好多人回複了:

這樣呀,好久沒有一起聚會了,正好大家正好會一下;

算我一個;

我剛剛也正在忙,我也去;

歡迎老同學;還有人說,怎麼 能讓廳長破費呢,大家一起掏錢;

還有的同學說在吉林,不過高鐵也很快,能不能晚上再聚會?

與剛才的寂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家唯獨“忘記”了回複來沈陽的那個老同學,因為他是一直在外漂泊,可能在大家的心理,一個在大城市打工的,地位遠不如省廳的副廳長吧。

副廳級同學在群内回複一句話,大家沸騰了

我知道尴尬的莫過于剛剛回複出差在外,不能回來的兩人了,如果是真的話,情有可原,如果是借口,那他們可能錯過了對他們來說,一次非常重要的飯局,一次接近省廳上司的機會。

其實大家都明白,大學裡的生活情誼,覺得還不錯,可以出來聚一聚。在社會上這麼多年,很多人都已經變了,有的人是主動的變,以此來适應社會,有的人則是被動的變,也無可奈何!

但總的來說,同學的情誼已經不在了,大家都非常現實。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又體會一次世态炎涼而已。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群裡的同學,自動分成三六九等。體制内的,做生意的,打工的,發達的,普通人,漸漸組織了各自的小圈子。估計早已經各自組成了小圈子。

仔細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普通的人在平時在群裡說話,也很少有人響應。慢慢的他也選擇了沉默,他們可能沒有認識到。有錢有權的同學說話,很多人回複。

這件事讓我想明白,再深的情誼,長久不聯系,也會變淡。畢業十幾年了,自然情誼也就淡了。沒有特别的人或事,不要跟當地的朋友聯系,不然尴尬的隻會是自己。

而那兩個回複不能來的同學,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畢竟剛剛說不能來,如果這局真讓生活委員組成了,那可真是錯過了一個接近同學的好機會。我甚至能想象的到他們後悔的樣子。

因為他們上學的時候,就是見人下菜碟,有些不按規則出牌。見到比自己牛的人,用心巴結,找機會給人”拍“,對于不好的同學,遠遠躲開。估計現在變得更過分了。

其實,看開了,也就無所謂了。

人,無所謂好壞,事情,沒有對與錯之分!隻是角度不同,社會本來就是如此。錦上添花的常常有,雪中送炭的幾乎不在。

副廳級同學在群内回複一句話,大家沸騰了

生活委員發話的。我不知道啊,我也想了許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變化,反正我是沒有變,大家都是同學嘛。其實我作為同學來講,無論我走到多高的位置,我也隻是在同學中,隻是我們同學的情誼。

有什麼幫忙的,我一定盡力幫忙,我幫不上的,希望大家也不要怪我。我記得大家還是這個年紀了。都看開一些,不要那麼現實。他說完了話,大家群裡又集體選擇了沉默。

原創聲明:未經作者授權,文章禁止轉載,否則将依法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