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部人去樓空,國美無力回天?

作者:南方周末
總部人去樓空,國美無力回天?

10月30日,空空蕩蕩的國美總部。 (南方周末記者 梅嶺/圖)

地處北京東三環霄雲路26号的鵬潤大廈,一度是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頂級寫字樓,緊鄰使館區及朝陽公園。這裡也是國美電器總部所在。

從2000年啟用至今,這棟36層通體淺藍、頂層設有停機坪的建築,曾經見證了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三次登頂中國首富,又在當下見證了國美電器因虧損、拖欠貨款、欠薪後的尴尬狀況。

10月中旬,國美APP的抽獎頁面中,出現了針對國美創始人黃光裕、現任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的彈窗,内容包括“拖欠工資、拖欠貨款”。事實上,國美欠薪等問題早在2022年就已經出現,憤怒的員工曾在鵬潤大廈與黃光裕發生沖突。

“員工已經被逼到什麼份上,才能幹彈窗這事?現在的國美是無人管的狀态,員工隻能自己找視窗。”2023年離開國美的北京總部員工趙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總部“空空蕩蕩”

根據國美零售(0493.HK)财報資料,2021年國美集團共計約3.2萬名員工,截至2023年上半年,國美集團員勞工數為3609名。這意味着一年半時間裡,國美流失了九成員工。

“以前鵬潤大廈都是滿坑滿谷的國美人,早上停車都沒有地方,一到飯點食堂都是人。”趙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當他離開時,這棟大樓的大部分樓層都沒有人了。

10月30日周一上午,南方周末記者來到鵬潤大廈,這裡分為A、B兩座樓,B座3-36層是國美電器的辦公地點,AB座唯一的不同是,隻有B座有着嚴格的門禁管理。

走進國美總部,廊道燈光依舊亮着,最大的感受是“空空蕩蕩”,大大小小的會議室、辦公區、接待室都已上鎖,隻有零星的從業人員和保潔人員走動,見到陌生人來訪,也無人上來詢問。

鵬潤大廈18層,電梯兩側懸挂條幅寫着“成為倍受信賴的世界級零售企業”“以‘信’統領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間黑色背景牆印有“國美”兩個大字。背景牆右側是國美集團的宣傳室,這裡密密麻麻擺滿了黃光裕、杜鵑以及國美集團昔日的各種證書、獎杯。但時間多集中在2018年以前。

與這些昔日的榮譽相沖突的是,現在這裡随處貼着“非本樓層從業人員嚴禁入内”的A4紙。

“18層是整個國美負責接待商家、供應商的地方,有好幾個很大的VIP會議室,以前每天都有很多人。”趙強說。南方周末記者在這一層觀察了近半小時,除了一兩位保潔人員,無人到來。

負責為商家、供應商提供支援的國美供應鍊公司在16層,曾經包括國美定制公司等,這些公司原本的辦公區已經上鎖,并從樓層指引牌上被摘除。

2021年2月,黃光裕正式刑滿出獄,高調表示将力争在未來18個月時間裡,使企業恢複到原有的市場地位。

他回歸後最大的動作是推出代表國美零售戰略的“真快樂”APP。财報顯示,2021年,國美在這款APP上花的廣告費用達到9.62億元。

“真快樂”的痕迹密集地出現在國美總部的17層,辦公區中仍然挂着“美好事業一起拼 美好生活一起品”的紅色橫幅,貼着“12.24 9:00-12:00家電事業部、生活電器”預約會議的房間已經上鎖。趙強感歎,“‘真快樂’是多少國美員工努力工作、加班熬夜換來的。”

總部的第5層,包含國美集團在2012年建構的全國性第三方物流公司“安迅物流”的辦公區域,這家物流公司此前曾傳出拟IPO的消息。目前這裡已漆黑一片。在2022年年底,有關安迅物流及其子公司拖欠河南多地承運商運費超300萬的消息已經出現。

“可以說,2023年以後,整個國美就陷入了一種死寂的狀态。”趙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總部人去樓空,國美無力回天?

“真快樂”痕迹仍在。 (南方周末記者 梅嶺/圖)

錢去哪了

鵬潤大廈的頂層36層,在過往的報道中,是黃光裕的辦公地點。但有曾“登頂”成功過的國美前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黃老闆也住在這裡,36層有一個他改造後的中西結合風格的别墅。”而想要登上36層,需乘專屬電梯。

“之前很多員工來要工資,就是一層層爬上去的,鬧過兩回。後來為了防止大家再去,那層就進不去了。”趙強記得,此前曾有供應商來讨要貨款,在鵬潤大廈門口蹲守到了黃光裕,并“跟着黃老闆去了36樓,但怎麼處理的我不知道”。

10月30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大慶國美突然關門停業、近20位家電經銷商讨要貨款但“不知道該找誰要”的消息。

在裁判文書網上,2022年國美電器涉及訴訟268起,這個數字在2023年達到1219起。

今年的訴訟,包括廣東省佛山市某電器裝置公司要求佛山國美電器支付貨款126萬元、浙江某公司要求浙江國美電器返還租金及違約金共220萬元、甯波一建築裝飾公司要求國美電器、國美零售支付工程款240萬元等。

有離職員工開始發現企業出現問題,是在2022年三四月份。“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結不了賬了。”趙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一位直接涉及國美銷賣、進貨的前員工還記得,過去自己的工作不需要考慮結賬問題,但從2022年開始,就處于一種“給這邊付了,那邊就付不了”的情況。“很直覺的感受到現金流很緊張。”

是以,他去查詢了國美每天的銷售額。“我記得當時每天的銷售額依然可以達到幾千萬到一個億甚至更高,是以我個人覺得不至于周轉不過來,但錢回來、又去了哪,我就不知道了。”

而2022年年初“員工的基本工資還是有的,隻是績效部分很少發”,逐漸情況越來越嚴重。

2022年10月,在鵬潤大廈召開的全員大會上,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公開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隻會給員工上社保,不會再發工資了。”

國美還要求員工簽署承諾函,上面提及“自2022年10月起,了解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裡,員工工資有可能延遲發放……承諾調整積極心态,相信公司……作為員工,承諾躬身力行,按時保質保量傳遞經營結果,達成業績目标”等資訊。

“這份承諾函我當時也看過,我不簽,欠薪還欠出道理來了嗎?”趙強介紹,有的員工已經一年收入為零。讨薪無果後,趙強也提起仲裁,根據判決書,國美欠其薪水加上公積金超過20萬元。

另一位國美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沒有被欠薪,但我原先手下的小孩都被欠了,20萬的很多”。

更令趙強無法接受的是,從2022年5月開始,國美不再為員工繳納社保公積金。“但我們個人繳納部分是扣除了的,公司并沒有交給公積金管理中心,所有員工都是這樣。”

“這相當于用了我們的錢,但不知道用到了哪裡。”

一位國美電器連雲港分公司的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2022年10月開始,我們就意識到國美開始出現資金問題,因為一直沒有按時發工資,一直拖到今年3月閉店”。

員工們都提起了仲裁,但他們沒有太大信心,“國美賬戶沒錢,怎麼都是無疾而終的”。

國美電器在全國擁有3895家連鎖店、2億多名會員。但2023年開始,國美接連出現閉店消息,10月,有媒體報道國美廣東門店全部關閉,随後公司回應并未全部關閉,但公布的資料顯示,三季度國美在廣東省減少了自營店12家,加盟店74家。

北京、上海、連雲港等多地的國美員工、消費者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所在城市的國美門店也在逐漸關閉中。多位受訪者說,“國美全國門店基本都關了。”

門店關閉的過程中,令消費者無法接受的情況出現了。

上海地區一位消費者2022年12月在上海國美長甯總店購買了一台7200元的洗衣機,國美不發貨不退款,消費者将國美起訴後調解,國美承諾會在2023年8月前退款,但至今沒有任何音訊。

“我雖然知道黃光裕曾經入獄又出獄,但不影響我在國美購物,沒想過付完錢不發貨”,上述消費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2023年國美涉及的上千起訴訟中,有大量類似的買賣糾紛、員工欠薪訴訟等。

除了資金問題外,在趙強的印象中,公司的第二個變化,就是直屬上司的頻繁變更,這意味着公司出現了問題。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包括前國美線上CEO、國美電器CEO、國美零售總裁等數十位核心高管紛紛離職。

緣何走到今天?

黃光裕出生于廣東潮汕,現年54歲。根據國美集團的官方資訊,黃光裕于1987年在北京前門珠市口大街成立了第一家以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面積不足一百平米的“國美電器店”,國美零售之路正式起步。

1990年,國美嘗試新的供銷模式,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包銷定制,開啟了“直銷式”家電模式。1993年,國美電器統一了門店名稱、商品展示方式、門店售後服務、宣傳,成為中國零售連鎖模式的雛形。

2004年,國美電器以借殼方式在港交所上市成功,黃光裕借此以百億身家登頂胡潤百富榜中國大陸首富,并在2005年、2008年再度問鼎,個人财富一度高達450億元。

2008年11月,處于巅峰的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被警方拘查。

兩年後,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内幕交易罪和機關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2020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對黃光裕予以假釋,2021年2月,黃光裕正式刑滿出獄。

總部人去樓空,國美無力回天?

黃光裕昔日的榮譽仍展出在國美總部。 (南方周末記者 梅嶺/圖)

趙強是在黃光裕出獄後的第二個月加入國美的。

“國美的輝煌年代我多少有一些了解,覺得它的底子蠻好,盤子也很大。當時認為,黃老闆出來後肯定會有一些新的舉措和方式,會把國美重新大力發展起來,結合自己的履曆,我就加入了。”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21年,黃光裕歸來後,首先将國美APP改名為“真快樂”,作為國美零售生态的“總平台”。

根據過往媒體報道,黃光裕在獄中時,仍然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公司高管對接資訊,國美高管甚至在書信中用畫圖的方式,試圖讓黃光裕明白智能手機和APP的原理。

不過趙強坦言,“直到離職那天,我也不知道這個APP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在“真快樂”平台上,有賽場、秀場、娛樂場三大場景,還包括内容分享社群、短視訊直播、賽事榜單、電商購物平台等多個闆塊的集合。

趙強不知道如何定位這個APP,到底是社群電商、興趣電商還是傳統電商?在他看來,這個被老闆傾注全力的APP,從設計、産品制作到體驗上都沒有核心和重點,這給傳播帶來不利影響。

“這是決策者的問題。”但趙強也提及,到2022年年初時,“真快樂”這一平台基礎功能已經具備,消費者可以買東西,也可以正常退貨。隻要一個闆塊有爆點,整體傾斜後,這條路線依然可以走通。

國美内部出現的嚴重内耗,讓他開始對公司前景産生了懷疑。

他舉例,一般電商平台的供應鍊會比較集中,但在國美内部,同時做供應鍊的公司有好幾家。一個品牌的同一個産品,可能會與國美很多家供應鍊公司合作,

這些供應鍊公司,卻隻有一個輸出端口,就是“真快樂”APP。

這帶來了人力的巨大浪費,每一個供應鍊公司都是幾十人乃至上百人,但多個班子做的都是重複性工作。

“每一個班子都要活下來,大家都在不停地跟集團要錢,不停瓜分。老闆也許希望競争,但這種競争并沒有對外,分散又内耗。”趙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國美内部還搭建了一個并不對外的共享共建平台,小商家、供應商在繳納了一定使用費後,可以接入這個系統。“這個平台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人用,商家想要開店,直接去别的平台開店就可以了。”

除了“真快樂”APP外,黃光裕歸來後,還陸續推出了“打扮家”“折上折”等多款APP,這令市場不解。

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黃光裕回歸後,激進的作風讓國美迅速地燒錢,錢花出去了,卻沒有得到他預期的效果。”

一位國美集團的中層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除了公司上司的決策問題,對市場環境不了解以外,也受到疫情影響。”

《中國企業家》報道,2021年10月下旬,在鵬潤大廈36層,國美連續召開了5天的高層會議,黃光裕坐在主位上,卻盯着平放在桌上的iPad,玩着遊戲《憤怒的小鳥》。

趙強說,“有時白天黃老闆睡覺,開會都是在深夜,高管都瘋了。”

還能“起死回生”嗎?

南方周末記者就國美現狀聯系了一位已離職的副總裁級别高管,但對方拒絕談論此事。此外,國美集團的公關部門已處于全員離職狀态。

目前,國美集團國内官網已經無法打開,“打扮家”和“折上折”APP在蘋果應用商店已經下架。在花費了巨額推廣費後,2023年1月,“真快樂”又更名回“國美”APP。目前,國美APP部分品牌已撤出,電視、冰箱等部分品類全線下架,此外,直播銷售榜單顯示空白,原本可以提供的清潔、維修等服務已經停用,客服已無人回複。

從财報來看,2023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營收4.15億元,同比大降95.74%;實作歸母淨虧損35.39億元。同期,國美零售的流動資産僅為53.26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46億元。

但國美零售的總負債餘額高達373.13億元,資産負債率106.55%,公司已資不抵債。其中,流動負債為361.06億元,占比高達96.78%。

另一方面,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黃光裕、杜鵑夫婦頻繁減持國美零售股票,從2021年年底二人持股60.98%一路降至目前的10.79%,減持套現近20億港元。

2021年2月,黃光裕正式刑滿出獄時,國美的股價迎來一波大漲,一度被市場戲稱為“出獄概念股”,截至發稿,國美零售股價僅剩下0.037元/股,較其出獄時,下跌97%。

“過去十幾年,國美的發展戰略主要展現在兩個字——保守,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這是杜鵑的觀點。”而劉步塵認為,在電商主導的時代,傳統家電連鎖的沒落是不可避免的,隻是快和慢的問題。

但在昔日員工看來,沒落和終結或許可以體面一些。

趙強感慨,“回頭看,我是惋惜的。我們加入國美,是希望幫助曾經的神話重塑另一個神話,你給我機會,我付出能力,但現在很難起死回生了。”

總部人去樓空,國美無力回天?

國美總部辦公室,停留在2022年的聖誕氛圍中。 (南方周末記者 梅嶺/圖)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趙強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梅嶺 南方周末實習生 趙越

責編 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