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撰文 | 于睿寅

編輯丨馮小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當“失聯”許久的哈登終于出現在76人隊的闆凳席觀戰,并被解讀為“好好訓練,11月3日即将完成新賽季首秀”時,熟悉哈登做派的朋友就該猜到,如此順從,或許是提前知曉了令人心滿意足的結局?

《哈登去哪兒》系列肥皂劇2023版,終于随着76人和快船的交易塵埃落定,而又終結在了一個表面看似一家親的定格。具體方案是:快船送出馬庫斯·莫裡斯、尼古拉斯·巴圖姆、羅伯特·考文頓、小肯揚·馬丁、2028年的一個首輪簽、2個次輪簽、一個其他隊的首輪簽(後證明為雷霆)以及一個選秀互換權;除了從76人換回哈登之外,還捎帶上了PJ·塔克和菲利普·彼得魯塞夫。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哈登加盟快船

對于快船,他們如願在不送出特倫斯·曼的前提下得到哈登,已是可以想象的最佳操作;對于76人,及時止損的同時還獲得了選秀權的增強,以及中短期薪資調配的空間,也可長舒一口氣;至于哈登,非但繼雷霆、火箭之後第三次和威少成為隊友,此番還有倫納德、喬治的加成,至少從紙面上看,是他在34歲這年,所能盼望最強“富餘仗”了。

順帶說一句,看似多赢的交易裡唯一的輸家就是丹尼·格林了——因為要給交易騰地方而被76人裁掉,在36歲這個“職場紅線”的年紀,着實有點悲情色彩。

之是以提到“皇阿瑪”,是突然想到這樣的比較——格林在最近5年裡先後輾轉了5支NBA球隊,比哈登(算上尚未入職的快船)還要多1支。可為何,即戰力大不如前的格林,在“打短工”的生涯末期仍被普遍認為是職業球員中兢兢業業的楷模,

而哈登,則是不用我們再贅言的另一種極端風評?

你也許會說,格林是角色球員,上限也不過是冠軍拼圖,輾轉謀生是常态,而且也沒有如巨星般傲嬌的議價能力。故而,像芸芸衆生的卑微打勞工一樣,珍視并認真履行拿到手的每一份合同,待合同期滿,再看等否得到别家的垂青。這心态,每天忙于生計的職場社畜再熟悉不過,很容易産生共鳴,是以大家都覺得格林是好員工、好球員啊?

那麼再舉個“頂級打勞工”的例子,那就是詹姆斯。

開啟職業生涯第21個賽季的“四旬老漢”,前陣子在遊戲圈内又引發了一波争議。不少遊戲迷發現,老詹在最新版本的NBA 2K遊戲中,“忠誠度”居然是滿格,見勢不爽的批評者們紛紛在論壇中質疑:眼看着都快決定4.0了,憑什麼啊?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詹姆斯在遊戲中的忠誠度數值為100

但遊戲,終究是用資料模型模拟出最接近于真實的情況。有玩家解讀:若開啟遊戲的王朝模式,擁有滿格“忠誠度”的詹姆斯,在賽季中主動提出交易的機率極低,而在合同期内完成續約的機率極高。即便因為賽季中磨合不佳、戰績慘淡、戰術地位不滿足的因素,而主動提出要試水自由市場,也大抵是在休賽期才主動提出。這麼一分析,的确是真實還原了老詹的生涯軌迹。

不過仍有看不慣的聲音,話說得比較直白:“和不同的對象一年一簽同居協定的,笑人家鬧離婚的老夫妻不忠誠?”

殊不知,在達米安·利拉德終結又一個“一人一城”的神話,轉而投奔目前暫且能夠長“一人一城”的字母哥時,新的時代中如何定義NBA世界的忠誠,值得我們深思。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利拉德新賽季轉會雄鹿,搭檔字母哥

一方面,是造就“一人一城”忠誠神話的難度無限加劇,無論是内因還是外因。十多年前凱文·加内特對老詹喃喃的那句“别讓忠誠害了你”,愈發能引起球員群體的共鳴。科比在接受采訪時也曾提到,所謂忠誠已成了NBA世界的“第22條軍規”——球隊想讓你換個東家,有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可你自己主動尋求挪窩,這其中但凡出點波折,就被解讀為“XX去哪兒”的肥皂劇了。

另一方面,則是巨星話語權主導的聯盟風氣之下,任性妄為、随即行事的例證越來越多。并不是說,巨星不應該挾才華以自重,但起碼“拿君俸祿,為君分憂”的職業底線不容突破。可最近幾年的情節中,我們見多了哈登的聲色犬馬、歐文的奇談怪論,西蒙斯的脆弱神經,以及不勝枚舉的負荷管理、私下串聯等等——且很多是發生在賽季中,給到管理層輾轉騰挪、謀求變通的空間都很有限。

前兩天在保羅·皮爾斯主持的某檔播客節目中,加内特提到哈登與76人隊之間的龃龉,忍不住對76人隊管理層狂噴了一陣。他的觀點是,這些麻煩事兒應該在沒有比賽的休賽期全部處理完畢。現如今賽季打了小半月了,球隊核心不訓練不上場,留下的球員人心惶惶戰戰兢兢,正常人和正常球隊哪有在賽季中還搞這出的?大概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有讓雙方都滿意的處理方案,誰不願意早早“落聽”,有一個完整的賽季體驗呢?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因為從止損角度看,球隊永遠都比球員急——球隊有股東、球迷、全隊上下乃至所在城市諸多方面需要交代,而任性完畢之後的球員呢?如今動辄億萬身家不愁錢(西蒙斯這樣被罰到拮據的是少數),反正跨隊之間的流動在他們看來頻繁而随機,實在不成,“打不過就加入”也不是沒人做過……

這不,今年夏天哈登剛決定執行球員選項,謀求被交易至争冠球隊的當口,就有球迷總結了一下——哈歐杜這三位神仙,在最近2年内已經主動提出了7次交易。

然而這些行為也不能一概論之。上賽季中籃網将杜蘭特、歐文交易走,謀求重建之時,就有媒體爆料稱:蔡崇信之是以願意把杜蘭特交易至争冠的太陽,而不願将歐文交易至他心儀的湖人,就是因為兩人在籃網效力,甚至提出交易之後,截然不同的做派。說明白些,杜蘭特雖然也鬧情緒,但對于訓練比賽等職業球員的本分,卻從不怠慢;至于歐文,“拆隊專家”的雅号絕非浪得虛名,而現在正處于巴以戰争的敏感時期,我還真擔心宗教和政治相關的表态,會讓他麼成為“取消文化”的下一個被清除對象。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在最近這幾年,經曆了疫情、戰争,以及多名NBA傳奇的意外或自然離世後,NBA球員對于生活和籃球的預期也在自我調整。從為城市留名、為忠誠代言的“聖人模式”,切換到為自己、為家人、為手頭正在履行的這份合同負責,這一“凡人模式”,也是肉眼可見的變化。“天價合同滿天飛”的必然誘惑,以及“不知我的隊友又會鬧哪出”的随機波動,都讓審慎、觀望、繼而尋求利益最大化的心态,成為NBA新世代的生存哲學。

總結下來,在充滿不确定性的賽場風雲、商業博弈中,唯一确定且應該被遵守的職業底線,就是認真履行拿在手上的每一份合同,把所有額外的可能都留到休賽期(詹姆斯的例子)。即便到了非分手不可的關頭,那麼在冷靜期、分割期内仍保持順暢溝通、理性行事、不耽誤主業,繼而確定東家将自己的交易價值最大化(杜蘭特的例子)。這并非強求球員做順從的羔羊,實在是在這過于強調張揚個性、自由意志的新時期中,老派球員看來稀松平常的“最低準則”,居然被拿來當做高标準、嚴要求對待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生涯前20個賽季中基本完整地履行了每一個賽季、每一份合同,且給他效力的每支球隊都帶來至少一個總冠軍,詹姆斯按照上述定義,的确能配得上滿格的“忠誠度”。至于從決定1.0至今,在那幾個休賽期因為去留而所引發的熱議,直至如今“一年一簽”的審慎操作,考慮到大齡職場人求職難的困境,也恰印證了多數打勞工的心态: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尋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别用道德去強行加戲——尤其是給别人加戲。

體談丨按照職場人的“忠誠”标準,詹姆斯比哈登可忠誠多了

轉眼11月份了,又到了“金九銀十”的跳槽季随風而逝,困于年終總結怎麼寫、年終獎到底發不發等永恒問題的職場社畜,手中拿着得來不易的一紙合同,不敢跳槽,又擔心被裁,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在這樣的時代症候下,或許更容易對日進鬥金而不知足、糊弄職場敗壞風氣的哈登們嗤之以鼻,而對兢兢業業打工、理所當然拿高薪的老詹們,産生某種“質疑、了解、(但無法)成為”的心理共鳴。

如果忠誠的對象是賴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口碑、職場履曆的話,那麼,忠誠不會害了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