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飲中八仙

作者:阿高故事彙

 飲中八仙 指唐開元年間長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 賀知章、二仙 讓皇帝李憲長子、汝陽王李琎、三仙唐太宗長子、恒山王李承乾的孫子、清和縣公李适之、四仙 崔宗之、五仙 蘇晉、六仙 李白、七仙 張旭、八仙 焦遂。出自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這首詩描述了當時長安市上“飲中八仙”的醉後之态。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

李白

詩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蓮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詩人,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靜夜思》、《将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别》等;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飲中八仙

李琎

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著名的《回鄉偶書》兩首脍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潇灑,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谪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晚年放蕩不羁,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

天寶三年(744),賀知章告老還鄉,為道士。離開京師時,玄宗曾賜詩,皇太子及文武百官為其餞行,回鄉後不久病卒。

飲中八仙

李适之

【公元694~747年】始名昌(墓志上記載是名昌,字适之),隴西成紀人。生于武周長壽三年,卒于唐玄宗天寶六年。能詩。李适之為李承乾之孫,曆官通州刺史、刑部尚書,天寶元年,任左相,因與李林甫争權失敗而罷相,後任太子少保的閑職。天寶六載,貶死袁州(據《資治通鑒》卷二一五記載:“(天寶)六載春正月辛巳,林甫又奏分遣禦史即貶所,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羅希?]自青州如嶺南,所過殺遷谪者,郡縣惶駭,排馬諜至宜春,李适之憂懼,仰藥 。”志雲“至郡三日”與《舊唐書•玄宗紀下》“到任,飲藥死”的記載吻合。墓志“寝疾薨于官舍”乃是房琯為故交諱之。)

李适之酒量極大,據《唐書·宗室宰相傳》記載,說李适之喜歡與賓客宴飲,每次可以喝酒一鬥多不醉。他夜晚飲酒作樂,白天處理政事,一點也沒有耽誤工作。

張旭

唐代書法家張旭,字伯高,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号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迹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飲中八仙

蘇晉

蘇晉(676年—734年),唐代詩人。作品有《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等。

數歲能屬文,作《八卦論》。吏部侍郎房穎叔、秘書少監王紹,見而歎曰:“後來之王粲也。”應進士,又舉大禮科,皆上第。先天中,累遷中書舍人,崇文館學士。明皇監國,每有制命,皆晉及賈曾稿定。數進谠言,以父珦年老,乞解職歸侍。開元十四年,為吏部侍郎。知選事,多賞拔。

崔宗之

崔宗之,名成輔,以字行。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曆左司郎中、侍禦史,谪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有詩《贈李十二白》。

杜甫詩雲:宗之潇灑美少年,舉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如今我們常用玉樹臨風一詞來形容人英俊潇灑,而玉樹臨風一詞正是出自這一詩,可見崔宗之相貌之英俊。

飲中八仙

焦遂

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聞名,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等人為酒友,并稱“飲中八仙”(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史籍記載杜甫《飲中八仙歌》稱:“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相傳焦遂口吃,但據唐代袁郊所撰《甘澤謠》陶岘條,有布衣焦遂,而無口吃之說。

李琎

大唐睿宗皇帝嫡孫,甯王李憲(唐玄宗李隆基長兄,谥‘讓皇帝’)長子汝陽王李琎。李璡是唐朝玄宗時人物,是唐朝宗室讓皇帝李憲的長子。官至太仆卿,又得到釀王的封号。擅長於弓及羯鼓,深得唐玄宗喜愛。據聞他曾獲唐玄宗親自教授羯鼓。 汝陽王亦是杜甫的詩作《飲中八仙歌》裡的人名,在詩中排名第二。

飲中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