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作者:11月的海啊

時間不會停下腳步,曆史也不會從頭再來,“世間萬物永遠都在變化中”是唯一不變的規律。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多少人物、多少事件轉眼就不堪回首,伴随着的一些老物件也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而那些傳統的手藝人卻有着自己的追求。

我們跟随作者們走南闖北采訪了20多位手藝人,這裡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人;有曆經磨難的過來人、也有見多識廣的年輕一代,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可是他們都在用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不求财源滾滾隻希望将老祖宗的手藝儲存下來,他們是真正的《東方守藝人》。

紙,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帶給了世界創造奇迹、記錄曆史的可能,而在中國“富陽元書紙”絕對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從宋代開始就作為朝廷奏章和科舉考試用紙,并一度特供國務院使用。

真正的手工紙不添加任何化學原料,燃燒後隻留下淡白色的痕迹。富陽的手工紙主要用毛竹作原料,用人工抄紙生産元書紙和宣紙,莊富泉的宣紙主要外銷、華寶齋的手工紙主要用作線裝古籍書的印刷,正是他們的堅持才使得傳統做紙工藝得以留存。

毛筆,是中國傳統書寫用具,曆代書法家依靠的法寶,江西進賢縣文港鎮被譽為“筆都”,這以毛筆為業的鎮子,李小平的“淳安堂”就在其中。

在攻克了毛筆筆毛的搭配問題後,李小平又花費了八年時間,成功複制出唐代纏紙筆,并進一步挖掘古人做筆技藝和文化背景,将這種了解滲透到日常制作中,使傳統走進現實,能被欣賞被使用。

中國作為“瓷器”的國度,被冠以“China”,在衆多瓷器品類中,元青花以其典雅的色彩、優美的造型得到了世人的喜愛,這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國人才知道并認可元青花的存在,而景德鎮的饒克勤就被元青花深深地吸引,并勵志要重制元青花的榮光。

元青花的複制是個系統工程,《天工開物》中介紹制瓷工藝複雜:“共計一胚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饒克勤承擔了制瓷全部的工序和壓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饒家幾代人的努力下,元青花終于重見天日,但因燒制過程中變幻莫測,全家人始終心懷敬畏。

曾經盛行的關中皮影、鳳翔年畫;水漲船高的紫砂茶具、重制光彩的徽州漆器;傳統木工、古民居、古建築宮殿的修複;漳州布袋木偶雕刻、常州留青竹刻、廬州木雕……一位位手藝人帶着自己的故事,執着地走向未來。

每位匠人仿佛停留在時間以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着祖先的技藝,也守護着中華文化的基因,隻為後代能見識曾經的輝煌、領略傳統的精妙,向你們緻敬——東方守藝人!

#手藝人##傳統手藝有多牛# #傳統手藝人#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
【走南闖北】20多位手藝人,一生守護着一門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