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是一種生命觀,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責任,對此高海波有着更深的了解。出生于1988年,高海波在法國留學,主修導演專業,畢業幾年後執導了20多部影視劇,這是業界一緻青睐的文藝青年,但由于偶然接觸到"垃圾分類"這個新領域徹底改變了。2014年3月,高海波在他的家鄉呼和浩特成立了内蒙古綠園環保有限公司,成立了垃圾收集和置換試點,以最簡潔的方式,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了美化環境的旅程。
高海波設想垃圾回收,不再需要小商販拔喉騎小三輪挨家挨戶"串門挨戶",而是在全市各居民區建立固定的垃圾收集和更換庫房,采用積分交換系統管理模式,鼓勵個人主動回收垃圾分類, 引導大家樹立環保意識。"我們回收和分類,直接連接配接到工廠,而傳統的垃圾收集需要從個人到工廠至少四到五次周轉,這不僅成本高昂。高海波要做的不僅僅是垃圾分類回收,"我希望你能從垃圾分類這樣的小事中得到不一樣的收獲感,而不僅僅是少量的現金。這也是我們建立積分兌換制度的初衷。"
"在國外的時候,我覺得人們的垃圾收集工作做得很好,然後回國做導演,在拍攝過程中發現一些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心裡沒有味道,隻是想做點什麼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高海波表示,他的公司不同于傳統的回收系統戶外操作的簡單模式,環保回收更換店創新開設環保賬戶,向個人、企業、學校、社會團體、商家、社群物業等,利用積分更換禮品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店内積分可兌換電子産品, 化妝品、家居用品、玩具、文具等200多種商品,滿足不同人的喜好。
"城市垃圾的解決必須從源頭上進行控制,沒有可預測的技術從垃圾分類源頭取代人,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從源頭上對垃圾進行分類,"高說。"最初,惠民區一家替代店的試點受到了環衛勞工的稱贊,這讓高海波很開心,"那個地區有一所學校,人流多,環衛勞工需要每天打掃六次,每個工作量都不小。有了垃圾回收更換店,學齡兒童會把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帶到商店進行更換,他們不僅不亂扔垃圾,還有的孩子還主動撿起地上的飲料瓶等送到回收店。"現在,負責那個區域的環衛勞工隻需要每天打掃兩次,高海波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說,"不僅減少了環衛勞工的工作量,還引導學生從小就培養垃圾分類和回收感。"
目前,高海波公司已在呼和浩特市開設了10家垃圾分類回收替代專賣店,兩家社群公益回收亭,回收類型涵蓋紙張、塑膠、金屬、電子垃圾、紡織品、玻璃等六大可再生資源。公司每天将這些收集到的可再生資源運到中轉站,由資訊平台對中轉站的可再生資源數量和類型進行入庫記錄,并進行準确分類,然後由技術先進的大型加工廠進行深加工,生成回收物品,由綠園公司統一整理返還衣物, 清潔,消毒,捐贈給貧困地區。高海波的團隊每天收集約15噸生活垃圾,共有10萬人參加了大衆垃圾分類環保行動,僅全市就有25000名市民加入連續垃圾分類環保行動。 "環衛站垃圾分揀回收亭可以近在咫尺,帶動周邊社群的環衛工作者和衛生工作者輕松回收可回收垃圾,盡可能讓垃圾在混合填埋之前多整理一些可回收部分。"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吳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