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躲貓貓”火爆40城,成年人的“孩子氣”裡藏着什麼?

作者:羊城派

文/伍裡川

今年9月初,隻需要9.9元或16.8元就能玩一晚上的成人版“貓抓老鼠”遊戲在全國各大城市流行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北上廣深蓉渝蘇杭等超過40座城市,出現了相應“躲貓貓”社群和線下活動。

“躲貓貓”火爆40城,成年人的“孩子氣”裡藏着什麼?

有人發問,這是懷舊還是社交、運動?在筆者看來,這三種情形皆有。很多情況下,某種新玩法的升溫,正是集體意識在現實中的具體演繹。如果沒有包括懷舊、社交、運動、互動在内多種因素的被調動,很多流行方式也就失去了支撐力。近年來,滾鐵環等老玩法在一些城市社群的“翻紅”,同樣印證了人們在情感需求、價值認同等諸多方面的共鳴。當玩“躲貓貓”、滾鐵環的人群在城市不斷擴大之際,我們對于相關活動的認知也會不斷加深。

在全民健身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大背景下,“躲貓貓”等活動重新來到城市“時尚前沿”,改寫和擴充城市時尚内容,本質上是人們對于健康需求的更高追求。“躲貓貓”的本意無需多言,它是通過兩個人或一群人的通力合作——有時還是一種洞察真相後的保持默契,完成一個類似于“捕獲獵物”的過程,這是人類原始力量的反映。而它的趣味性、便捷性,也便于吸引更多人“下場”。

正如馬拉松源于戰争通信和人類對于勝利的渴望,“躲貓貓”也在一定意義上展現了人們追求更大獲得感的内涵。這些内容,顯然建立在民間體育基礎上,形成了别樣的風景線。

“躲貓貓”火爆40城,成年人的“孩子氣”裡藏着什麼?

不要小看“躲貓貓”的體育運動屬性。“躲貓貓”全程需要體力、智力、運氣的多重運用,是對人類綜合競技能力的激勵。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亞運會上,有一項比賽項目名叫卡巴迪,這項運動具有高強對抗性,在民間素有“高配版老鷹抓小雞”的稱法。且不說“躲貓貓”将來有無可能成為某種比賽項目,但認識到“躲貓貓”的運動屬性,為這項運動在城市的流行而叫好,是應有态度。

但如果僅僅是一項運動,“躲貓貓”恐怕不足以擴大為“全民項目”。無疑,這項生發于古早時代的活動,在舊日物質貧瘠的時光裡,為很多孩子在集體紐帶中感受溫暖、加深友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躲貓貓”在孩童時代所激發起的尋覓、追逐快感,一直停留在國人的内心深處,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中最具集體認同感的活動之一。當人們發現,這項活動成年人可以照玩不誤的時候,它也就在更廣闊的範圍内重新組織起人們的鮮活記憶,同時帶來美好的預期。

“躲貓貓”火爆40城,成年人的“孩子氣”裡藏着什麼?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王楠認為,“躲貓貓”遊戲是當下年輕人出于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催生出來的遊戲,但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參與者之間的聯系不會像兒時“躲貓貓”遊戲那樣有深層次的聯系,這意味着遊戲的參與者聚得快、散得也快。這種觀點很有道理,事實上,相關平台資料顯示,目前各大城市每晚報名“躲貓貓”遊戲的人數已經從平均40人下滑至10人。

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天是“躲貓貓”流行,明天是踢毽子、跳繩流行,一樣無礙于“童年玩法”的枝蔓在城市空間延伸。何況,在這個過程中,“躲貓貓”等活動也極有可能出現更新、疊代。掼蛋項目自蘇北發展,在多個地方紮根,出現多種版本的玩法,就是明證。

換言之,我們不必介懷某些活動的起起落落,因為我們總能找到愉悅身心的方式,喚起更多的同類共同參與。這是城市文明邁向新境界的一大标志。

(作者是資深媒體評論員)

(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檔 | 網絡截圖

責編 | 張齊 姜雪媛

校對 | 彭繼業